好学生作文 学门教育

查汉字

xiāng

  • 拼音:xiang
  • 注音:ㄒㄧㄤ
  • 部首笔画:6
  • 总笔画:17
  • 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 简体部首:
  • 造字法:会意
  • 五笔86:YKKE
  • 五笔98:YKKE
  • 五行:
  • Unicode:U+8944
  • 四角号码:00732
  • 仓颉输入法:YRRV
  • GBK编码:
  • 规范汉字编号:6286
襄字拼音(带声调)
xiāng}
襄字笔顺
捺横竖折横竖折横横横竖竖横撇折撇捺
襄组词
楚襄 冯襄 公襄 怀襄 黄襄 匡襄 夔襄 龙襄 七襄 磬襄 顷襄 上襄 文襄 襄助 襄钟 襄赞 襄野 襄羊 襄事 襄陵 襄理 襄礼 襄樊 襄点 襄尺 襄办 允襄 赞襄 朱襄 孟襄阳 米襄阳 三襄夷 宋襄公 襄阳市 襄阳礮 襄阳炮 襄王梦 怀山襄陵 襄樊之战 襄样节度 云起龙襄 襄阳五中枪击案
与襄相关的成语
怀山襄陵 云起龙襄
基本解释

xiāng   ㄒㄧㄤˉ ◎ 帮助,辅佐:襄办。襄理。襄助。襄赞(赞助)。 ◎ 完成,相助而成:“葬定公,雨,不克襄事”。 ◎ 冲上:襄陵。 ◎ 上举,昂起:“臣闻交龙襄首奋翼”。 ◎ 高:“襄岸夷涂。” ◎ 古同“攘”,扫除。 ◎ 姓。

英文翻译

assist   help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xiāng  〈动〉 (1) (会意。据金文,“襄”是手拿农具在地里挖一个个小洞,放进种子,再盖土。《说文》称“解衣耕”。本义:解衣耕地) (2) 同本义。[diveste and till] 襄,汉令:解衣耕谓之襄。——《说文》 辟地为襄。——《周书·谥法》 (3) 助理,佐治 [assist] 思日赞赞襄哉。——《书·皋谟》 必纳王妃,以襄内政。——《三国演义》 (4) 又如:襄成(辅助成为);襄助(辅佐;帮助);襄事(帮助办事);襄办(帮助办理);襄赞(辅佐帮助) (5) 成就,完成 [achieve] 不克襄事。——《左传·定公十五年》。注:“成也。” 刘院既知此事颠末,又与公同心,必能共襄大事。—— 明· 张居正《答王鉴川计贡事利害》 (6) 又如:襄事(成事);共襄义举 (7) 仰,上举 [rise] 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书·尧典》 以乐乘为武襄君。——《史记·赵世家》。正义:“举也,上也。” (8) 驾;驾车的马 [harness;harnessing horse] 两服上襄。——《诗·郑风·大叔于田》 襄,驾也。——《尔雅》词性变化 xiāng  〈形〉 (1) 高的 [high] 襄岸夷涂。——《文选·张衡·西京赋》 (2) 又如:襄岸(高岸) ◎ Xiāng 〈名〉 古州名 [Xiang prefecture]。故治今湖北襄阳。如:襄野(楚襄王梦与巫山神女幽会的传说);襄王之约(借指女子应约赴会事)

汉语字典

[①][xiāng][《廣韻》息良切,平陽,心。](1)古代的一种播种方法。翻开耕地表层,在下面湿润的土上播种,再将表层的土覆盖上去,以待其发芽成长。(2)除去。(3)引申为平定。(4)成,完成。《左传·定公十五年》:“葬定公。雨,不克襄事,禮也。”杜预注:“襄,成也。”《旧五代史·晋书·卢詹传》:“詹家無長物,喪具不給,少帝聞之,賜布帛百段,粟麥百斛,方能襄其葬事。”一说为“解衣耕”的引申,指除土反土,挖坑下棺。(5)相助;辅佐。(6)冲上,漫上。(7)高。(8)反复,更移。(9)引申为纺织。(10)通“揚”。(11)通“驤”。驾车的马。(12)通“驤”。昂,仰起。(13)“讓”的古字。(14)同“攘”。(15)同“纕”。(16)见“襄羊”。(17)方言。对妓女的称呼。(18)姓。汉代有襄楷。见《後汉书》本传。

音韵参考

[上古音]:阳部心母,siang[广 韵]:息良切,下平10陽,xiāng,宕開三平陽心[平水韵]:下平七阳[粤 语]:soeng1[闽南语]:siang1,siong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申集下】【衣字部】 襄; 康熙笔画:17; 页码:页1123第31〔古文〕𡣿𠆝𧞜【唐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𠀤音湘。【說文】漢令:解衣而耕謂之襄。 又上也。【書·堯典】懷山襄陵。【註】包山上陵也。又【臯陶謨】思曰:贊贊襄哉。【疏】謂贊奏上古行事而言之也。 又除也。【詩·鄘風】牆有茨,不可襄也。 又成也。【左傳·定十五年】葬定公,雨,不克襄事,禮也。 又駕也。【詩·鄭風】兩服上襄。【註】上駕,馬之最良者也。又【小雅】跂彼織女,終日七襄。【箋】駕,謂更其肆也。從旦至暮七辰,辰一移,謂之七襄。 又【史記·諡法解】辟地有德曰襄,甲冑有勞曰襄。 又地名。【史記·高祖功臣侯表】襄平。【索隱曰】屬臨淮。【後漢·郡國志】上黨郡襄垣。 又【廣韻】州名,本楚之西津,魏置襄陽郡,西魏攺襄州,因水立名。【韻會】宋升襄陽府。 又姓。【後漢·襄楷傳註】《風俗通》曰:襄姓,楚大夫襄老之後。 【說文】作𧞻。又𦦶、𦦬。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