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生作文 学门教育

查汉字

shù

  • 拼音:shu
  • 注音:ㄕㄨˋ
  • 部首笔画:4
  • 总笔画:7
  • 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 简体部首:
  • 造字法:会意
  • 五笔86:GKII
  • 五笔98:SKD
  • 五行:
  • Unicode:U+675F
  • 四角号码:50906
  • 仓颉输入法:DL
  • GBK编码:
  • 规范汉字编号:0694
束字拼音(带声调)
shù}
束字笔顺
横竖折横竖撇捺
束组词
隘束 逼束 缠束 纯束 砥束 轭束 缚束 阁束 阁束 锢束 管束 棺束 光束 归束 裹束 禾束 觳束 花束 徽束 羁束 集束 检束 角束 解束 结束 劫束 节束 矜束 窘束 拘束 局束 卷束 敛束 迫束 箝束 钳束 钤束 牵束 屈束 榷束 散束 森束 申束 绳束 收束 束河 束装 束躅 束竹 束置
与束相关的成语
按兵束甲 绸缪束薪 櫜甲束兵 粒米束薪 束手待毙 束手就擒 束手无策 束之高阁 束缊还妇 束缊举火 束置高阁 束缊请火 束蕴乞火 束蕴请火 束在高阁 束杖理民 束之高屋 束装就道 束装盗金 束手无措
基本解释

shù   ㄕㄨˋ ◎ 捆住,系:束缚。束装(整理行装)。束发()。束之高阁。束手无策。 ◎ 量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束修(十条干肉,原指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后指给老师的报酬)。 ◎ 聚集成一条的东西:光束。电子束。 ◎ 控制,限制:束身。无拘无束。 ◎ 事情的结末:收束。结束。 ◎ 姓。

英文翻译

bind   bundle   colligate   faggot   fagot   reatrain   sheaf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shù  〈动〉 (1) (会意。从囗( 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2) 同本义 [bind;tie] 束,缚也。——《说文》 束帛戋戋。——《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 束帛俪皮。——《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 贿荀偃束锦。——《左传·襄公十九年》 入束矢于朝。——《周礼·大司寇》 自行束脩以上。——《论语》 墙有茨,不可束也。——《诗·鄘风·墙有茨》 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束刃(捆扎兵器);束刍(捆成一束的干草);束戈卷甲(捆起兵器甲胄。谓缴械投降);束手(捆绑双手);束火,束炬(扎火把);束手束脚(捆住手脚。形容胆子小,顾虑多);束竹(捆成束的竹子);束杖(捆起来的刑具);束载(捆物装车) (4) 约束;限制 [restrain;control]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荀子·劝学》 空名束壮士。——李白《留别广陵诸公》 (5) 又如:检束(检点约束);束累(约束牵累);束躬(约束自己,检点);束约(管束;控制);束持(约束持重);束制(约束克制) (6) 收拾;整理 [arrange] 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鹤望而计日。——《三国志》注 (7) 又如:束甲(卷起盔甲,轻装急进。表示要决一死战);束箧(收拾行装);束兵秣马(整顿军队,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束囊(收拾行装);束担(收拾行李) (8) 搁置 [lay on the shelf;leave aside;put on one side] 束书不观,游谈无根。——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 (9) [名]∶姓词性变化 shù  〈量〉 (1) 把,小捆 [bundle;bunch] 生刍(草)一束。——《诗·小雅·白驹》 (2) 又如:一束花

汉语字典

[①][shù][《廣韻》書玉切,入燭,書。](1)捆缚。(2)谓环绕;缠绕。(3)拴;系;戴。(4)聚集。(5)收缩;收敛。(6)犹夹。(7)引申谓狭窄。(8)约束;限制。(9)拘泥。(10)谓弃置。(11)指束素。用以形容女子腰的细柔。(12)指聚集成条状的东西。(13)事情的末尾、收尾。参见“束句”。(14)量词。用于计量捆在一起的东西。(15)量词。指物十个。(16)量词。指布五匹。(17)姓。晋有束晳。见《晋书》本传。

音韵参考

[上古音]:屋部审三母,sjiok[广 韵]:書玉切,入3燭,shu,通開三入鍾書[平水韵]:入声二沃[唐 音]:*shiok[国 语]:shù[粤 语]:cuk1[闽南语]:sok4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辰集中】【木字部】 束; 康熙笔画:7; 页码:页512第12【唐韻】書玉切【集韻】【韻會】輸玉切【正韻】式竹切,𠀤音㑛。【說文】縛也。徐曰:束薪也。【詩·周南】白茅純束。 又五疋爲束。【禮·雜記】納幣一束。 又五十矢爲束。【詩·周頌】束矢其搜。 又脯十脡曰束。【穀梁傳·隱元年】束脩之肉,不行境中。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束州,趙地。又姓。【統譜】望出南陽,漢疏廣後,避難改爲束。 又【韻會】春遇切【周禮·註疏】詩注切,𠀤音戍。約也。【周禮·司約註】言語之約束。約音要。【史記·漢高紀】待諸侯至,定要束耳。 又叶所律切,音率。【蔡邕·筆賦】削文竹以爲管,如桼絲之纏束。形條搏以直端,染元黃以定色。 从木从口,與朿別。
字源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