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生作文 学门教育

查汉字

yìyi4

  • 拼音:yi
  • 注音:ㄧˋyi4
  • 部首笔画:2
  • 总笔画:5
  •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 简体部首:
  • 造字法:形声
  • 五笔86:YYQY
  • 五笔98:YYRY
  • 五行:
  • Unicode:U+8BAE
  • 四角号码:34703
  • 仓颉输入法:IVIK
  • GBK编码:
  • 规范汉字编号:0320
议字拼音(带声调)
yìyi4}
议字笔顺
捺折捺撇捺
议组词
罢议 八议 谤议 本议 辩议 贬议 边议 禀议 病议 博议 驳议 部议 参议 察议 唱议 倡议 朝议 陈议 成议 持议 筹议 处议 刍议 创议 疵议 磋议 大议 弹议 单议 谠议 党议 诋议 调议 订议 动议 法议 发议 访议 诽议 非议 分议 讽议 风议 覆议 腐议 腹议 浮议 复议 附议 改议
与议相关的成语
博采众议 不可思议 崇论宏议 崇论谹议 崇论吰议 崇论闳议 从长计议 从长商议 存而不议 大发议论 瞽言萏议 闳言崇议 抗颜高议 恐遭物议 里谈巷议 论议风生 满口异议 峭论鲠议 窃窃私议 谈议风生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議) yì   ㄧˋ ◎ 意见,言论:议论。提议。建议。 ◎ 讨论,商量:商议。会议。协议。议案。议决。议价。 ◎ 评论是非,多指责备:非议。恐招物议。 ◎ 旧时文体的一种,用以论事说理或陈述意见:奏议。驳议。

英文翻译

discuss   opinion   talk over   view

详细解释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議 yì  〈动〉 (1) (形声。从言,义声。本义:商议,讨论) (2) 同本义 [discuss;exchange views on;talk over] 议,语也。——《说文》 议,谋也。——《广雅》。按,谓论事之宜。 唯酒食是议。——《诗·小雅·斯干》 法而不议。——《荀子·王制》 赵王悉召群臣议。——《史记》 (3) 又如:议计(商议合计);议妥(商量妥当);议婚(商谈联姻之事) (4) 评议是非 [comment on] 议论证据古今。——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5) 又如:议勋(评议功勋);议语(谈论) (6) 选择 [select;choose] 乃议侑于宾。——《仪礼·有司彻》。注:“犹择也。” (7) 又如:议才(选拔人才) (8) 议处;议罪 [consider and punish;discuss a crime] 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司马迁《报任安书》 (9) 又如:议状(论罪定刑的文书);议处(清制对有过失的官吏,交吏部拟定处罚办法);议惩(评议罪刑给予惩处);议刑(议罪以定刑) (10) 议论,特指议论政事 [comment;talk over] 故圣人议多少论厚薄为之政。——《韩非子·五蠹》 大功言而不议。——《礼记·闲传》 (11) 通“仪”( yí)。忖度 [conjecture] 议之而后动。——《易·系辞上》 昔先王议事以制。——《国语·郑语》。王引之云:“议,读为仪。” 博学不可使议世。——《墨子·非儒》。王念孙云:“仪,议古字通。”词性变化 議 yì  〈名〉 (1) 意见、看法、判断或评价 [opinion;view] 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资治通鉴》 (2) 又如:议计(意见和计策);议论风生(比喻能言善道,语辞生动有味)

汉语字典

汉语字典

[①][yì][《廣韻》宜寄切,去寘,疑。]“议1”的繁体字。(1)谋度;斟酌;商议。(2)选择。(3)评论。(4)非议;讪谤。(5)议处;议罪。(6)言论;意见。(7)通“俄”。倾斜。(8)通“儀”。仪型,法则。(9)通“儀”。显现。(10)通“義”。宜,适宜。(11)通“義”。道义。参见“議不反顧”。(12)通“訛”。(13)文体名。多用以论事说理或陈述意见。

音韵参考

[上古音]:歌部疑母,ngiai[平水韵]:去声四寘[粤 语]:ji5ji6[闽南语]:gi7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酉集上】【言字部】 議; 康熙笔画:20; 页码:页1188第18【唐韻】【集韻】【韻會】𠀤宜寄切,音義。【說文】語也。【徐曰】定事之宜也。【廣雅】言也,謀也。【廣韻】評也。【正韻】謪也。【易·節卦】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書·周官】議事以制。【禮·曲禮】公事不私議。【莊子·齊物論】六合之內,聖人論而不議。【文中子·問易篇】議其盡天下之心乎。【註】續書有議。 又【廣韻】擇也。【儀禮·有司徹】乃議侑于賔以異姓。【鄭註】議猶擇也。擇賔之賢者,可以侑尸,必用異姓廣敬也。 又【玉篇】法有八議。【周禮·秋官·小司𡨥】以八辟麗邦法,附𠛬罰。一議親,二議故,三議賢,四議能,五議功,六議貴,七議勤,八議賔。 又【唐書·百官志】下之通上,其制有六,四曰議。【蔡邕·獨斷】其有疑事,公卿百官會議。若臺閣有所正處,而獨執異意,曰駁議。 又官名。【後漢·百官志】議郞六百石。【唐書·百官志】有諫議大夫。又司議郞。 又通作𧧼。詳前𧧼字註。 又【集韻】魚羈切【韻會】疑羈切,𠀤義平聲。謀度也。【詩·小雅】或出入風議。陸德明協句音宜。 又叶牛何切,音俄。【史記·述贊】桓公之東,太史是庸。及侵周禾,王人是議。庸叶東,議叶禾。 【說文】本作𧭖。考證:〔【易·節象】君子以制度數,議德行。〕 謹照原文度數改數度。
字源字形

字源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