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生作文 学门教育

查汉字

náo

  • 拼音:nao
  • 注音:ㄋㄠˊ
  • 部首笔画:3
  • 总笔画:9
  •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 简体部首:
  • 造字法:形声
  • 五笔86:RATQ
  • 五笔98:RATQ
  • 五行:
  • Unicode:U+6320
  • 四角号码:55012
  • 仓颉输入法:QJPU
  • GBK编码:
  • 规范汉字编号:1375
挠字拼音(带声调)
náo}
挠字笔顺
横竖横横折撇横撇折
挠组词
阿挠 悲挠 北挠 不挠 谗挠 刺挠 窜挠 大挠 掉挠 调挠 栋挠 逗挠 烦挠 纷挠 肤挠 干挠 干挠 聒挠 惶挠 回挠 混挠 昏挠 惑挠 搅挠 惊挠 窘挠 沮挠 括挠 挠性 挠阻 挠志 挠正 挠折 挠抑 挠秧 挠骫 挠退 挠头 挠挑 挠弱 挠扰 挠屈 挠曲 挠情 挠挠 挠闷 挠乱 挠裂 挠抗 挠沮
与挠相关的成语
百折不挠 百爪挠心 不屈不挠 临危不挠 挠直为曲 挠喉捩嗓 挠腮撧耳 挠曲枉直 守正不挠 挝耳挠腮 抓耳挠腮 抓心挠肝
基本解释

(撓) náo  ㄋㄠˊ ◎ 搅,搅动:“使水浊者,鱼挠之”。 ◎ 扰乱,阻止:挠乱。阻挠。 ◎ 弯曲(喻屈服):挠曲()。挠折。挠志(屈节从人)。百折不挠。 ◎ 搔,轻轻抓:挠痒。

英文翻译

flinch   scratch   yield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撓 náo  〈动〉 (1) (形声。从手,尧声。本义:扰乱) (2) 同本义[disturb] 挠,扰也。——《说文》 挠乱百度。——《国语·吴语》。韦昭注:“挠,扰也。” 挠乱国家,几危社稷。——《汉书·王莽传上》。颜师古注:“挠,扰也。” 民以法难犯上,而上以法挠慈仁。——《韩非子·八经》 匈奴之众易挠乱也。——《汉书·晁错传》 挠以军法。——宋· 苏轼《教战守》 (3) 又如:挠乱(搅乱;扰乱);挠滑(惑乱,扰乱);挠正(扰乱正气);挠动(扰乱骚动) (4) 搅,搅动 [stir] 挠,搅也。——《声类》 手挠顾指。——《庄子·天地》。释文:“动也。” 挠乱百度。——《国语·吴语》 以指挠沸。——《荀子·议兵》 使水浊者,鱼挠之。——《淮南子·说林》 (5) 又如:挠酒(搅和酒浆);挠混(搅浑);挠荡(搅扰激荡);挠扰(搅拌);挠搅(搅拌) (6) 阻挠 [hinder] 于是众人竭力挠之。——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如:挠抑(阻挠抑止);挠抗(阻挠抗拒);挠阻(阻挠);挠沮(阻挠);挠格(阻挠,抗拒) (8) 恼乱,烦扰[be vexed]。如:挠扰(烦扰;骚扰) (9) 搔;抓 [scratch]。如:彼此轮流给对方挠痒;挠腮撧耳(抓搔腮颊,揪扯耳朵。形容慌乱焦急) (10) 屈服 [flinch;yield] 抑挠志以从君。——《国语·晋语》。注:“屈也。” 秦王色挠。——《战国策·魏策》 坚毅不挠。——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 (11) 又如:挠志(挠屈志节);百折不挠;不屈不挠;挠折(屈服);挠弱(懦弱无能);挠沮(屈从退缩);挠屈(屈服);挠挫(屈服);挠节(屈节;屈从他人);挠辞(屈服的言词);挠法(枉法);挠情(曲徇私情) (12) 弯曲 [bend] 栋挠。——《周易》 其弓菑,则挠之。——《考工记·轮人》注 (13) 如:挠折(弯曲折裂)词性变化 撓 náo  〈形〉 (1) 弱 [weak] 弓不试则劲挠诬。——王符《潜夫论》 (2) 又如:挠弱(怯弱胆小);挠坏(败坏)

汉语字典

[①][náo][《廣韻》奴巧切,上巧,娘。][《廣韻》呼毛切,平豪,曉。]“挠1”的繁体字。亦作“鐃2”。(1)扰乱;阻挠。(2)指恼乱,烦扰。(3)搅动;拌和。(4)挥动,摇动。(5)屈;屈服。(6)弱,削弱。(7)抓;搔。(8)通“交”。[②][rào][《集韻》人要切,去笑,日。]“挠2”的繁体字。(1)缠绕。(2)船桨。[③][xiāo][《集韻》馨幺切,平蕭,曉。]“挠3”的繁体字。见“撓3挑”。

音韵参考

[平水韵]:下平三肴·下平四豪·上声十八巧[国 语]:náo[粤 语]:naau4naau5[闽南语]:la7,lau2,nau2,ngiau2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卯集中】【手字部】 撓;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431第17【唐韻】奴巧切【集韻】【韻會】【正韻】女巧切,𠀤鐃上聲。【說文】擾也。【釋名】物繁則相雜撓也。【左傳·成十三年】撓亂我同盟。【註】乃卯反。或作摎。 又【說文】一曰捄也。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尼交切,音鐃。抓也,搔也,亦擾也。又屈也。【孟子】不膚撓。【趙岐註】讀平聲。或作𢪼。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女敎切,音鬧。義同。【左傳·成二年】畏君之震,師徒撓敗。【史記·酷吏傳】所愛者,撓法活之。【前漢·劉向傳】不撓衆枉。 又【唐韻】呼毛切【集韻】【韻會】【正韻】呼高切,𠀤音蒿。攪也。【前漢·鼂錯傳】匈奴之衆易撓亂也。【註】火高反,其字从手。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爾紹切,音繞。亦屈也。與揉同。 又【集韻】【韻會】𠀤人要切,饒去聲。纏也。與繞同。【史記·太史公自序】名家苛察繳繞。或作撓。 又【集韻】馨幺切,音嘵。撓挑,宛轉也。【正字通】撓橈,从手从木,古互通。與鐃从金,音同義異。考證:〔【前漢·劉向傳】守正不撓。〕 謹照原文獨處守正爲句,不撓衆枉爲句。謹據改爲不撓衆枉。
字源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