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生作文 学门教育

查汉字

huī

  • 拼音:hui
  • 注音:ㄏㄨㄟ
  • 部首笔画:3
  • 总笔画:17
  • 汉字结构:左中右结构
  • 简体部首:
  • 造字法:形声
  • 五笔86:TMGT
  • 五笔98:TMGT
  • 五行:
  • Unicode:U+5FBD
  • 四角号码:28240
  • 仓颉输入法:HOUFK
  • GBK编码:
  • 规范汉字编号:3420
徽字拼音(带声调)
huī}
徽字笔顺
撇撇竖竖折竖横折折捺竖撇捺撇横撇捺
徽组词
长徽 承徽 崔徽 党徽 道徽 帝徽 队徽 风徽 高徽 高徽 国徽 航徽 鸿徽 宏徽 徽祚 徽祖 徽纻 徽帜 徽志 徽织 徽政 徽轸 徽真 徽章 徽誉 徽猷 徽庸 徽音 徽懿 徽仪 徽言 徽行 徽显 徽絃 徽弦 徽物 徽文 徽位 徽望 徽网 徽索 徽数 徽束 徽识 徽绳 徽声 徽商 徽柔 徽容 徽荣
与徽相关的成语
基本解释

huī   ㄏㄨㄟˉ ◎ 标志,符号:国徽。校徽。帽徽。徽章。徽记。徽帜(zhì)。 ◎ 美好的:徽号。 ◎ 〔徽州〕旧地名,在今中国安徽省歙县。简称“徽”,如“徽墨”。 ◎ 系琴弦的绳,后用做抚琴标记的名称,古琴全弦共十三徽。

英文翻译

badge   emblem   insignia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huī  〈名〉 (1) (形声。从糸( mì),表示与线丝有关,微省声。本义:三纠绳) (2) 同本义 [three strands of rope] 徽,三股绳也。——《说文》 系用徽纆。——《易·坎》。刘注:“三股为徽。” (3) 绳索 [rope] 免于徽索。——《汉书·扬雄传》。注:“绳也。” (4) 又如:徽索(徽绳。捆绑俘虏、罪人的绳索);徽纆(绳索;捆绑);徽缠(绳索。亦比喻束缚,牵累);徽绳(徽索。指捆绑罪人的绳索) (5) 琴徽,系琴弦的绳 [cord for the string of a stringed instrument] 今夫弦者,高张急徽,追趋逐耆,则坐者不期而附矣。——《汉书·扬雄传》 (6) 后亦指七弦琴琴面十三个指示音节的标识 弦以园客之丝,徽以钟山之玉。—— 嵇康《琴赋》 (7) 标志;符号 [emblem;sign]。如:徽车(饰有徽帜的车);徽物(指区别等级的标志物,如旌旗、服饰等);徽识(古代朝廷或军中用以识别的标志);国徽;校徽;帽徽 (8) 旗帜 [flag] 易服色,殊徽号。——《礼记·大传》 (9) 绑腿布 [bandage] 徽,袤幅也。——《说文》。段玉裁注:“即《诗》之邪幅也。” (10) 徽州的省称 [Huizhou prefecture]。旧府治在今安徽省歙县。如:徽墨 (11) 安徽省的简称 [Anhui]。如:徽调词性变化 huī  〈形〉 (1) 美好;善良 [good] 徽,善也。——《尔雅·释诂》 (2) 又如:徽睇(美丽的眼睛);徽绩(美好的功绩);徽徽(美好的样子);徽显(善美显著) (3) 宏伟 [magnificent]。如:徽业(宏业,伟业);徽庸(丰功,伟绩);徽绩(伟绩) ◎ huī  〈动〉 (1) 停止;静止 [still] 悲风徽行轨,倾云结流蔼。——陆机《挽歌诗》 (2) 束缚;捆绑 [bind] 徽以纠墨。——扬雄《解嘲》 (3) 如:徽束;徽猛(束缚猛兽)

汉语字典

[①][huī][《廣韻》許歸切,平微,曉。]亦作“幑1”。(1)绳索。(2)琴徽,系琴弦的绳。(3)指七弦琴琴面十三个指示音节的标识。(4)标志;符号。(5)束,系。(6)即绑腿。(7)止息。(8)美,善。亦谓使完美、完善。(9)指美德,美善之行。(10)引申为盛,大。参见“徽祚”、“徽烈”、“徽績”。(11)通“揮”。弹奏。(12)通“揮”。轻疾。参见“徽車”。(13)通“褘”。佩巾。(14)见“徽嫿”。(15)通“微”。隐微。参见“徽顯”。(16)通“煇”。光辉。(17)见“徽徽”。(18)徽州的省称。

音韵参考

[广 韵]:許歸切,上平8微,huī,止合三平微曉[平水韵]:上平五微[唐 音]:xiu?i[国 语]:huī[粤 语]:fai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寅集下】【彳字部】 徽; 康熙笔画:17; 页码:页372第04〔古文〕𢾰【唐韻】許歸切【集韻】【韻會】吁韋切,𠀤音揮。【說文】衺幅也。 又【爾雅·釋詁】善也。【疏】徽者,美善也。【書·舜典】愼徽五典。【詩·小雅】君子有徽猷。又太姒嗣徽音。 又【正字通】琴節曰徽。【前漢·揚雄傳】高張急徽。【註】琴徽也,所以表發撫抑之處。【嵆康·琴賦】徽以鍾山之玉。【註】以玉爲徽也。 又【說文】三糾繩也。【玉篇】徽,大索也。【易·坎卦】繫用徽纆。【揚雄·解嘲】折脅拉髂,免於徽索。 又徽嫿,奔馳貌。【馬融·廣成頌】徽嫿霍奕,別騖分奔。 又州名。【宋史·地理志】宣和三年,改歙州爲徽州。 又與幑通。幟也。【禮·大傳】聖人南面而治天下,必改正朔,殊徽號。【註】徽號,旌旗之屬也。【揚雄·羽獵賦】徽車輕武。【註】徽車,有徽幟之車也。 又與褘通。【張衡·思𤣥賦】揚雜錯之袿徽。【註】爾雅曰:婦人之徽謂之褵。郭璞云:卽今之香纓也。◎按《爾雅·釋器》本作褘。考證:〔【揚雄·校獵賦】〕 謹照原書改羽獵賦。
字源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