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生作文 学门教育

查汉字

  • 拼音:ze
  • 注音:ㄗㄜˊ
  • 部首笔画:3
  • 总笔画:11
  •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 简体部首:
  • 造字法:形声
  • 五笔86:MHGM
  • 五笔98:MHGM
  • 五行:
  • Unicode:U+5E3B
  • 四角号码:45282
  • 仓颉输入法:LBQMO
  • GBK编码:
  • 规范汉字编号:4855
帻字拼音(带声调)
zé}
帻字笔顺
竖折竖横横竖横竖折撇捺
帻组词
岸帻 白帻 布帻 帻梁 帻巾 赤帻 戴帻 挂帻 绛帻 介帻 巾帻 卷帻 鹿帻 轻帻 丧帻 素帻 苔帻 袒帻 乌帻 缃帻 衣帻 半头帻 解散帻 空顶帻 平上帻 平巾帻
与帻相关的成语
基本解释

(幘) zé   ㄗㄜˊ ◎ 古代的头巾。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幘 zé  〈名〉 (1) (形声。从巾,责声。本义:头巾) (2) 同本义(包裹着头,中间露出头发,帻前高后低,然后加冠) [turban] 元帝额有壮发,不欲使人见,始进帻服之。—— 蔡邕《独断》 文武官皆免冠著帻。——《晋书·舆服志》 (3) 又如:丧帻;帻梁(古代包头的头巾) (4) 犹冠。类似帽子的东西 [hat] 乃有秋花实,全如鸡帻丹。——宋· 梅尧臣《鸡冠》 (5) 又如:帻巾(头巾)

汉语字典

[①][zé][《廣韻》側革切,入麥,莊。]“帻1”的繁体字。(1)古代包扎发髻的巾。(2)犹冠。形状类似帽子的东西。[②][cè][《集韻》測革切,入麥,初。]“帻2”的繁体字。牙整齐而上下相切。

音韵参考

[平水韵]:入声十一陌[国 语]:zé[粤 语]:zik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寅集中】【巾字部】 幘;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333第16【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側革切,音責。【說文】髮有巾曰幘。【玉篇】覆髻也。【急就篇註】幘者,韜髮之巾,所以整嫧髮也。【揚子·方言】覆結謂之幘巾。【廣雅】承露幘,覆結也。【蔡邕·獨斷】幘,古者𤰞賤執事,不冠者之所服也。元帝額有壯髮,不欲使人見,始進幘服之,羣臣皆隨焉。然尚無巾,至王莽內加巾,故言王莽禿幘施屋。【後漢·輿服志】古者有冠無幘,秦加武將首飾爲絳袙,以表貴賤。其後稍稍作顏題。漢興,續其顏,却摞之,施巾連題。却覆之,今喪幘是其制也,名之曰幘。幘者,賾也,頭首嚴賾也。至孝文,乃高顏題,續之爲耳,崇其巾爲屋,合後施收上下,羣臣貴賤皆服之。文者長耳,武者短耳。尚書賾收方三寸,名曰納言。未冠童子幘無屋。【隋書·禮儀志】文者長耳,謂之介幘。武者短耳,謂之平上幘。 又與䶦同。【集韻】齒相値。亦作幘。【左傳·定九年】晳幘而衣貍製。【註】幘,齒上下相値也。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