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生作文 学门教育

查汉字

tiè,tiě,tiē

  • 拼音:tie
  • 注音:ㄊㄧㄝˋ,ㄊㄧㄝˇ,ㄊㄧㄝ
  • 部首笔画:3
  • 总笔画:8
  •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 简体部首:
  • 造字法:形声
  • 五笔86:MHHK
  • 五笔98:MHHK
  • 五行:
  • Unicode:U+5E16
  • 四角号码:41260
  • 仓颉输入法:LBYR
  • GBK编码:
  • 规范汉字编号:1107
帖字拼音(带声调)
tiè,tiě,tiē}
帖字笔顺
竖折竖竖横竖折横
帖组词
安帖 拜帖 榜帖 谤帖 报帖 碑帖 笔帖 禀帖 部帖 补帖 草帖 出帖 传帖 春帖 丛帖 贷帖 单帖 调帖 定帖 读帖 鹅帖 法帖 房帖 俸帖 覆帖 符帖 俯帖 府帖 服帖 伏帖 伏帖 讣帖 讣帖 阁帖 阁帖 庚帖 故帖 官帖 户帖 画帖 换帖 回帖 婚帖 吉帖 驾帖 甲帖 简帖 缄帖 剪帖 监帖
与帖相关的成语
垂首帖耳 服服帖帖 唐临晋帖 妥首帖耳 妥妥帖帖
基本解释

tiè  ㄊㄧㄝˋ ◎ 学习写字时摹仿的样本:碑帖。字帖。画帖。● tiē  ㄊㄧㄝˉ ◎ 妥适:妥帖。安帖。 ◎ 顺从,驯服:服帖。俯首帖耳。 ◎ 姓。

英文翻译

a book containing models of handwriting or painting for learners to copy   card   invitation   note   obedient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tiē  〈形〉 (1) 帖服。对约束、控制或权威命令顺从的 [obedient] 塞外蛮人方帖服,水边鬼卒又猖狂。——《三侠五义》 (2) 又如:伏伏帖帖;俯首帖耳;帖帖(形容帖伏收敛的样子;温顺,服帖);帖伏(折服,顺从不反抗);帖胁(拘束不展) (3) 安定 [stable] 事不妥帖。——王逸《楚辞序》 安置妥帖平不颇。——韩愈《石鼓歌》 (4) 又如:帖然(安定);帖泰(安宁;安定) (5) 安静 [quiet] 帖,静也。——《广雅》 (6) 又如:帖息(平静无声);帖妥(静止不动)词性变化 tiē  〈动〉 (1) 粘。同“贴” [glue;stick on] 对镜帖花黄。——《乐府诗集·木兰诗》 (2) 如:帖黄(贴黄。唐时敕书用纸。凡有更改的地方,仍以黄纸贴之) (3) 紧挨着 [snuggle close] 因帖卧床上,剑至果高。——《世说新语·假谲》 (4) 又如:帖骑(贴身于马上);帖席(贴卧席上);帖伏(贴地而伏) (5) 砌垒 [build by laying bricks or stone] 帖石防溃岸。——唐· 杜甫《早起》 (6) 添补,增添 [add]。 (7) 如:帖例(帖附前例) (8) 典押 [mortgage] 臣计天下编户,贫弱者众,有卖舍、帖田供王役者。——《新唐书·李峤传》 (9) 另见 tiě;tiè基本词义 tiě  〈名〉 (1) 官府文书,公文 [document]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杜甫《新安吏》 (2) 又如:帖发(行文发送);帖写(清时衙门中的抄写小吏);帖头(差役) (3) 证券;单据;凭证 [security] 一季无讼,即书户帖,连庄帐付之,以为地符。——《宋史》 (4) 写有简短文字的柬帖 [invitation]。 (5) 如:名帖;拜帖;盟帖;庚帖;请帖;下帖子;回帖;谢帖 (6) 书面的或印刷的通告或公告 [notice]。 (7) 如:招帖 (8) 科举时代明经科的考试名目 [examinations] 题赋曰帖,故唐制帖试士曰试贴。——《通俗文》 (9) 又如:帖恬(科举考试的一种程式文章);帖经(帖文。唐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方法);帖试(帖括。以帖经试士) (10) 箭靶 [target] 箭头破帖浑无敌。——唐· 贾岛《上邠宁邢司徒》 (11) 旧时妇女置放缝纫用品的器物 [box] 启帖理针线,非独学裁缝。——唐· 孟郊《古意》 (12) 标签 以纸帖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每韵为一帖。

汉语字典

[①][tiè][《廣韻》他協切,入帖,透。](1)写在丝织物上的标签。(2)书法术语。指供临摹或欣赏的墨迹或印本。亦以称碑刻的拓本。(3)对联,楹联。[②][tiě](1)官府文书,公文。(2)谓批示、指令。(3)证券;单据;凭证。(4)招帖。(5)符箓。(6)名帖,拜帖。(7)请柬,知单。(8)有字的纸片。(9)盟帖;庚帖。(10)科举时代明经科的考试名目。(11)箭靶。(12)旧时妇女置放缝纫用品的器物。(13)量词。用于配合起来的若干味汤药。一剂俗称一帖。[③][tiē](1)贴,粘。(2)补偿;添补。(3)镶嵌。(4)砌垒。(5)兼领。(6)贴伏;靠近。(7)平定;安定。(8)指拂平,熨平。(9)典押。(10)通“幨”。

音韵参考

[广 韵]:他協切,入30怗,tie,咸開四入添透[平水韵]:入声十六叶[唐 音]:tep[国 语]:tiē,tiě,tiè[粤 语]:tip3[闽南语]:thiap4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寅集中】【巾字部】 帖; 康熙笔画:8; 页码:页330第01【唐韻】他叶切【集韻】【韻會】託協切【正韻】他協切,𠀤音貼。【說文】帛書署也。【廣韻】券帖。 又【通俗文】題賦曰帖。 又唐制,帖試士曰試帖。舉人總括經文,以應帖試,曰帖括。【文獻通考】帖經,以其所習經,掩其兩端,中閒開惟一行,裁紙爲帖。凡帖三字,隨時增損,可否不一,或得四,或得五,或得六,爲通。【唐書·選舉志】楊綰疏言明經,但記帖括。 又【唐國史補】宰相判事有堂案,處分百司曰堂帖。 又【廣雅】帖,服也。 又【增韻】妥帖,定也。【王逸楚辭序】義多乖異,事不妥帖。【陸機·文賦】或妥帖而易施。 又【廣韻】牀前帷也。【釋名】牀前帷曰帖。言帖帖而垂也。
字源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