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生作文 学门教育

释氏稽古略 卷一

作者:《释氏稽古略》释觉岸

  •   三皇太昊庖犧氏風姓。以木德王。都宛丘(今汴梁路陳州郡名淮陽。禹貢豫州之域)。上古之人捕逐禽獸。食肉衣皮難以致之。太昊教民作網罟。以佃以漁豢養六畜。且以犧牲享神祇故。曰庖犧氏。後世曰伏犧氏。始畫八卦造書契。由是文籍生焉。以龍紀官。

      在位一百一十六年。易曰。伏犧刳木為舟。剡木為楫。琴操曰。伏犧作琴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也。通曆曰。伏犧作二十五絃之瑟。以制婚姻之禮。圖經曰。庖犧生陝西鞏昌路秦州成紀縣。母曰華胥。禹貢雍州之域也。晉寧路河中府霍州有伏牛臺。伏犧伏牛乘馬之所。女媧墓在焉(冀州之域)淮西廬州有女媧古廟女媧氏共工氏大庭氏柏皇氏中皇氏栗陸氏驪連氏赫胥氏尊盧氏

      混沌氏昊英氏朱襄氏葛天氏陰康氏無懷氏宋哲宗元祐五年二月。諸葛深紹運\圖曰。已上十五氏。合一萬七千七百八十七年社稷神風俗通曰。共工氏之子曰修。好遠遊。舟車所至。足跡所達。靡不窮覽。  故祀以為社神。左傳曰。共工氏有子曰勾龍氏。平水土故祀以社。禮記曰。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為社。又厲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柱能植五穀。故祀以為稷。蔡邕獨斷曰。周棄播殖百穀。以稷為百穀之長。因以稷名。其神棄周后稷也

      炎帝神農氏姜姓。繼伏犧氏。王火德。都魯。今東平路禹貢兗州之域。時人茹草飲水。食木實肉禽獸。多疾病。炎帝求可食之物。教以火食。時天雨粟。乃教民播種五穀。

      作陶治斤斧耒耜鋤鎒。以墾草莽。而五穀興故曰神農氏。又嘗百草。一日遇七十毒。以一人不足為養。日中為市乃通有無。以火紀官。在位一百二十年。桓譚新論曰。神農氏削桐為琴。繩絲為弦。以通神明之德。廣雅曰。神農氏琴長三尺六寸。上有五弦。曰宮商角徵羽。周文王增二弦。曰少宮少商也帝承帝臨帝明帝宣帝釐帝哀帝榆帝岡已上八帝皆神農氏。合五百一十年。末年諸侯相伐。歸之黃帝  黃帝有熊氏公孫姓。軒轅名。有熊國君少典之子。神農氏為天子。諸侯相侵伐。神農氏弗能征。諸侯侵陵。最彊暴者惟蚩尤。軒轅修德治兵。與炎帝氏戰而勝之。擒蚩尤於涿鹿殺之(今大都路涿州郡名范陽豫域)。於是諸侯咸歸軒轅。推軒轅代神農氏為天子。黃帝元年丁亥始立制度。天下不順者從而征之。其土地東至于海。西至于崆峒(今甘肅省肅州路雍州域)。南至于海。北逐獯鬻。邑於涿鹿之阿。遷徙無常。以兵師為營衛。以雲紀官。有土德之瑞。舉風后力牧犬山稽常先大鴻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帝受河圖。見日月星辰之象。於是始有星官之書。命大撓探五行之情。占斗綱所建。於是始作甲子。命容成造曆。命隸首作算數。命伶倫造律呂。

      命車區占星氣。容成兼而總之。為文章以表貴賤。作舟車以濟不通。畫野分州得百里之國萬區。八家為井。井一為鄰。鄰三為朋。朋三為里。里五為邑。邑十為都。都十為師。師十為州。設左右大監。監於萬國。舉封禪之禮。作咸池之樂遠夷之國莫不入貢。黃帝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已縢箴任荀僖姞儇休。正妃二子一曰玄囂二曰昌意。皆得為諸侯。黃帝崩。人以為僊去。帝在位一百一十年(史記)。皇甫謐曰。黃帝生陝西鞏昌路秦州壽丘。塚在寧州橋山(雍州之域)。黃帝上昇之地鼎湖(今淅東道處州路仙都山陽域)。蚩尤塚(今東平路闞鄉)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氣出。如疋絳帛。民名為蚩尤旗易乾鑿度曰。昔燧人氏仰觀斗極以定方名。庖犧因之而畫八卦。黃帝受命。使大撓造甲子。容成次曆數。五行九宮之說自此而興。故說卦云。陽數九者。立天之道曰陰與陽陰。二陽一則天有三焉。立地之道曰柔與剛。柔二剛一則地亦有三焉。

      立人之道曰仁與義。義二仁一則人亦有三焉。三三合九。陰陽相包以成萬物指南車黃帝蚩尤戰。蚩尤為大霧。軍士皆迷。黃帝作指南車以示四方。遂擒蚩尤殺之有熊國今河南新鄭是也(史記)

      五帝少昊金天氏巳姓。黃帝子。字青陽。王金德。都窮桑(今濟寧路兗州曲阜)。有鳳凰之瑞。因之以鳥紀官。在位八十四年。壽終一百歲

      顓頊高陽氏昌意之子。黃帝孫也。以水德。都帝丘(今東昌路濮州兗域)。生八才子。謂之八凱。少昊氏之衰。人民雜糅。民瀆于祀。祭享無度。帝平九黎之亂。神人不雜。  無相侵瀆。作曆以孟春為元。故帝為曆宗也。土地東至蟠木。西至流沙。南至交趾。北至幽陵(今燕京也)在位七十八年。海外經曰。東海中有山名曰度索。上有大桃樹。屈蟠三千里。地里誌曰。流沙在甘肅省甘州路。郡名張掖

      帝嚳高辛氏蟜極之子。黃帝曾孫也。王木德。都西毫(今河南府路偃師縣也。古洛州像域)。

      帝生而神聖。自言其名。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取天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推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服從。生八才子謂之八元。在位七十年。壽終一百五歲。崩葬今大名路開州秋山(兗冀二州之域)。子摯(音至)立在位九年。而不善。禪于唐侯(堯也)

      帝堯陶唐氏帝嚳子。摯之弟也。摯立封堯為陶侯。改封唐故曰陶唐氏。伊祁姓也。堯既受摯禪。以火德。都平陽(今晉寧路冀州之域)。茅茨不剪。土階三尺蓂莢生于庭蓂草也。一日生一莢。至十五日成十五莢。十六日落一莢。至三十日落而盡(月小連落二莢)。更生更落。帝自奉甚薄。賦役甚寡是時有大風猰(苦八反)貐(音俞)封豨(胡鬼反)脩蛇。皆為民害。帝乃使羿繳大風於青丘之澤(東方澤名)殺猰貐。斷脩蛇於洞庭。擒封豨於桑林。民乃悅。洪水為災。四岳舉鯀(禹之父也)。治水九年弗成。帝之子丹朱不肖求賢德可以遜位者。群臣舉舜。帝以二女妻舜。歷試諸難。納于大麓(今順德路)。烈風雷雨不迷。使之攝位。又二十八年帝崩。堯在位通舜攝共九十八年。壽一百九十八歲。堯作樂曰大章。舜避堯之子丹朱於河南(今汴梁地)。天下朝覲訟獄者不歸丹朱而歸舜。舜乃即天子位(史記)書堯典曰放勳。蔡氏沈曰。放勳者總言堯之德業也

      帝舜有虞氏曰重華。稱都君。黃帝八代孫。黃帝生昌意。昌意生顓頊。顓頊生窮蟬。窮蟬生康敬。康敬生句芒。句芒生蟜牛。蟜牛生瞽瞍。瞽瞍生舜。姚姓。舜母死。繼母生象。父母及象。常欲殺舜。舜盡孝悌之道事父母。待其弟尤恭。耕於歷山(河東)。漁於雷澤(兗州)。陶於河濱(今濟陰定陶西南陶丘亭)。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二十以孝聞。年三十堯以二女妻之。將遜以位。舜舉高陽氏高辛氏之子八凱八元。凱主后土。元布五教於四方。堯於是使舜攝位。帝鴻氏有不才子。號曰渾沌。驩兜也。少皡氏有不才子。號曰窮奇。共工氏顓頊氏有不才子。

      號曰檮杌。鯀也。縉雲氏有不才子。號曰饕餮。三苗也。是謂四凶。仕於堯。堯未能去。舜皆投諸四裔。舉禹以治水。舜攝堯位二十八年。堯崩舜即天子位。以土德王。都蒲阪(今晉寧路河中府也)。彈五弦琴歌南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正曆數閏餘成歲。作樂曰九韶。苗民逆命。敷之德舞干羽于兩階七旬。有苗來格。

      子商均不肖。舜薦禹於天。使之代己位。在位五十年。南巡狩崩于蒼梧之野(今廣西道梧州路郡名蒼梧荊州域)。壽一百一十歲。禹避舜之子商均於陽城。天下之人不歸商均而歸禹。禹遂即天子位。國號夏舜欲造漆器。遇諫而止(又見唐太宗貞觀十七年)瑞誕大星如虹下流。華渚女節感而生少皡(史記)。有星如虹感女樞而生顓帝(書疏)。舜母感大虹而生舜(帝王世紀)少皡之前。天下之號象其德。顓頊以來。天下之號因其名。若高陽高辛。皆所興之地宋神宗元豐三年。祕書丞劉恕字道原著外紀曰。六經惟春秋及易彖象文言說封序卦雜卦仲尼所作。詩書仲尼所刪定。皆不稱三皇五帝三王。易下繫曰。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包犧氏沒神農氏作。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繼世更王而無三五之數。或以包犧至舜為五帝。孔子未嘗道。學者不可附會臆說也。管子稱。明一者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謀\得兵勝者霸。孔穎達曰。管子書或是後人所錄。

      非本書也。莊子列子皆寓言誕妄。秦漢學者宗其文辭論議。故競稱三皇五帝。而不知古無其人。仲尼未嘗道也。梁武帝以伏犧神農燧人為三皇。黃帝少皡帝嚳帝摯帝堯為五帝。舜非三王。亦非五帝。與三王為四代其指不通。歷世紛紛莫知定論也。太史公曰。學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德及帝繫姓。儒者或不傳。余嘗西至崆峒。北過涿鹿。東漸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索隱曰。古文即帝德帝繫二書也近是。

      聖人之語子觀春秋國語其發明五帝德帝繫姓章矣。顧第弗深考。其所表見皆不虛。  書缺有間矣。其軼乃時時見於他說。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余并論次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為本紀書首

      夏帝禹王啟太康仲康王相少康王杼王槐王芒王泄不降王扃

      王廑王孔甲王皐王發履癸(桀也)帝禹姓姒氏。黃帝之孫。顓頊生鯀。鯀生禹。當堯之時洪水滔天。堯命鯀治水無功殛之死。舜攝位舉禹續父業。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之門不入。陸行乘車。

      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充苪反)。山行乘梮(拘玉反)。行相地所有以貢及山川之便利。於是水害皆息。九州攸同。四隩可居。堯於是錫禹玄圭。告其成功。舜即正位。使禹為司空。以宅百揆。天錫洪範九疇。彞倫攸敘。天與禹洛出書。神龜負文列于背。有數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類。舜之子商均不肖。舜薦禹於天使代己位。舜崩。天下之人不歸商均而歸禹。禹即天子位。國號夏。以金德都韓。  今汴梁路鈞州陽翟也。豫域仍有虞以建寅月為歲首。十寸為尺。色尚黑。牲用玄。

      以黑為徽號。作樂曰大夏。夏大也。言能大堯舜之德也。懸鐘鼓磬鐸鞀(音挑)而以待四方之士。曰教寡人以道者擊鼓。諭以義者擊鐘。告以事者振鐸。語以憂者擊磬。有獄訟者搖鞀。初舜分天下為十二州。禹復為九州。收天下美銅鑄為九鼎。

      以象九州。昔黃帝作車。少皡加牛。奚仲加馬。禹命奚仲為車。正建旌旗斿旐。

      以別尊卑等級。古有醴酪。禹時儀狄作酒。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絕旨酒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國者。禹任皐陶益以國政。禹娶塗山氏女生子啟。禹南巡狩會諸侯于塗山。承唐虞之盛。執玉帛者萬國。又致于會稽。防風氏後至。禹戮之。有典則以貽子孫。禹嘗薦益於天。七年禹崩。在位九年。壽一百歲。益避位於箕山。

      天下之人不歸益而歸啟。啟乃即天子位文命蔡沈曰。即禹貢所謂東漸西被朔南暨聲教者是也神龜出洛。今河東山西道懷孟路孟州之孟津。周武王伐紂。師會盟津者是也。冀域塗山氏之國。今淮西安豐路臨濠府會稽。今浙東道越州紹興路也。並揚域禹崩于會稽橇。孟康云。形如箕行泥上。梮謂以鐵為。如錐頭長半寸。施之履下。上山不跌

      王啟禹之子。母塗山氏女。在位十年崩

      太康啟子荒逸畋獵洛水之表。十旬弗歸。有窮后羿因民之困距之於河。厥弟五人作歌以怨之。尚書也。在位三十年。失國不得歸。后羿立太康之弟仲康

      仲康太康弟。羿立之。微弱義和湎淫。政出于羿。在位十四年  王相仲康子。為羿所逐失國居商丘。今河南府路歸德府也。依同姓斟灌斟鄩氏。羿自立號有窮。后羿自鉏遷于窮石。因夏氏代夏政。不修民事淫于原獸。棄賢不用。  信用伯明氏之讒子寒浞。行媚于內。施賂于外。愚弄其民。復愚於羿。羿趨田家。

      眾殺羿而烹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殺于窮門。羿在位八年。寒浞因羿室。不改有窮之號。生澆及豷。浞使澆殺斟灌氏及斟鄩氏滅夏王相。相后乃有仍國君之女方娠。逃自竇歸于有仍生少康。浞處澆于過。處豷于戈。少康既長為仍牧正。

      澆求之。逃奔有虞為庖正。虞君妻以二姚。而邑諸綸有田一成(十里也)。有眾一旅(五百人也)。布德收夏眾。有夏遺臣曰靡自有鬲氏。收二國之餘民以滅浞。而立少康。少康使其臣女艾滅澆于過。使其子季杼滅豷于戈。有窮遂亡。浞在位三十二年。史記司馬貞索隱曰。左傳魏莊子曰。帝相既被篡殺。中間經羿浞二氏。

      蓋三數十年而此紀總不言之。直云帝相崩少康立。疏略之甚。相在位二十八年

      少康帝相子滅浞還舊都復禹之跡。夏道復興民安。在位二十一年越少康封少子無餘於會稽。號曰於越。自後二十世。周敬王時勾踐稱王。與吳王戰敗吳於[木*嶲]李(今淅西道嘉興路秀州也。揚域)。復滅吳吳敗越於夫椒(吳郡太湖中椒山也)。勾踐用臣范蠡大夫種等謀\計。周元王三年遂乃滅吳。越後為楚所併(圖經)勾踐世家史記曰。夏后帝少康封庶子於會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斷髮。披草萊而邑焉。後二十餘世至允常。允常之時與吳王闔廬戰而想怨伐。允常卒子勾踐立。是為越王。元年吳王闔廬聞允常死。方興師伐越。越王勾踐襲擊吳師。吳師敗於[木*嶲]李。射傷吳王闔廬(杜預曰。吳郡嘉興縣南有[木*嶲]李城)。闔廬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三年勾踐聞吳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報越。越欲先吳未發往伐之。范蠡諫曰不可。臣聞兵者凶器也。戰者逆德也。爭者事之末也。  陰謀\逆德好用凶器。試身於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決之矣。遂興師。吳王聞之悉發精兵擊越。敗之夫椒(杜預曰。夫椒在吳郡吳縣太湖中椒山是也)。越王乃以餘兵五千人保棲於會稽(杜預曰。上會稽山也)。吳王追而圍之。  越王謂范蠡曰。以不聽子故至於此。為之奈何。蠡對曰。持滿者與天(韋昭曰。

      與天法天也。天道盈而不溢)。定傾者與人(虞翻曰。人道尚謙卑以自牧)。節事者以地(韋昭曰。時不至不可彊生。事不究不可彊成)。卑辭厚禮以遺之不許而身與之市(韋昭曰。市利也。謂委管籥屬國家以身隨之)勾踐曰諾。乃令大夫種行成於吳。膝行頓首曰。君王亡臣勾踐使陪臣種敢告下執事。勾踐請為臣妻為妾。吳王將許之。子胥言於吳王曰。天以越賜吳勿許也。種還以報勾踐。勾踐欲殺妻子燔寶器觸戰以死。種止勾踐曰。夫吳太宰噽貪。可誘以利請行告之。於是勾踐乃以美女寶器令種間獻吳太宰噽。噽受乃見大夫種於吳王。種頓首言。曰願大王赦勾踐之罪。盡入其寶器。不幸不赦。勾踐將盡殺其妻子燔其寶器。悉五千人觸戰必有當也。噽因說吳王曰。越以服為臣。若將赦之此國之利也。吳王將許之。子胥進諫曰。今不滅越後必悔之。勾踐賢君。種蠡良臣。若反國將為亂。吳王弗聽。

      卒赦越罷兵而歸。勾踐之困會稽也。喟然嘆曰。吾終於此乎。種曰湯繫夏臺。文王囚羑里。晉重耳犇翟。齊小白犇莒。其卒王霸。由是觀之。何遽不為福乎。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則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汝忘會稽之恥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如肉。衣不重裘。折節下賢人。厚遇賓客。振貧弔死。與百姓同其勞。欲使范蠡治國政。蠡對曰。兵甲之事。種不如蠡。鎮撫國家親院百姓。蠡不如種。於是舉國政屬大夫種。而使范蠡與大夫柘稽行成為質於吳。二歲而吳歸蠡。勾踐自會稽歸七年。拊循其士民。士民欲用以報吳。大夫逢同諫曰。國新流亡。今乃復殷給繕飾備利吳必懼。懼則難必至。且鷙鳥之擊也必匿其形。今夫吳兵加齊晉。怨深於楚越。名高天下。實害周室。德少而功多。必淫自矜。為越計莫若結齊親楚附晉以厚吳。吳之志廣必輕戰是。我連其權三國伐之。越承其弊可克也。勾踐曰善。居二年。吳王將伐齊。子胥諫曰。

      未可。臣聞勾踐食不重味。與百姓同苦樂。此人不死必為國患。吳有越腹心之疾。

      齊與吳疥癬也。願王釋齊先越。吳王弗聽。遂伐齊敗之艾陵。虜齊高國以歸讓子胥。子胥曰。王毋喜。王怒。子胥欲自殺。王聞而止之。越大夫種曰。臣觀吳王政驕矣。請試嘗之貸粟以卜其事請貸。吳王欲與。子胥諫勿與。王遂與之。越乃私喜。子胥言曰。王不聽諫。後三年吳其墟乎。太宰噽聞之乃數與子胥爭越議。  因讒子胥曰。伍員貌忠而實忍人。其父兄不顧。安能顧王。王前欲伐齊。員彊諫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王不備伍員。員必為亂。與逢同共謀\讒之王。王始不從。

      乃使子胥於齊。聞其託子於鮑氏。王乃大怒曰。伍員果欺寡人欲反。使人賜子胥屬鏤劍以自殺。子胥大笑曰。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若初欲分吳國半予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讒誅我。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獨立。報使者曰。必取吾眼置吳東門。以觀越兵入也。於是吳任噽政居三年。勾踐召范蠡曰。吳已殺子胥。導諛者眾可乎。對曰未可。至明年春。吳王北會諸侯於潢池。吳國精兵從王。惟獨老弱與太子留守。勾踐復問范蠡。蠡曰可矣。乃發習流二千教士四萬人君子六千人(韋昭曰。君子王所親近有志行者。猶吳所謂資良齊所謂士也。虞翻曰。言君養之如子)諸御千人伐吳。吳師敗遂殺吳太子。吳告急於王。王方會諸侯於潢池。

      懼天下聞之乃祕之。吳王已盟潢池。乃使人厚禮以請成越。越自度亦未能滅吳。

      乃與吳平。其後四年。越復伐吳。吳士民罷弊輕銳盡死於齊晉。而越大破吳。因而留圍之三年。吳師敗已。越遂復棲吳王於姑蘇之山。吳王使公孫雄(虞翻曰吳大夫)肉袒膝行而前請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異曰嘗得罪於會稽。夫差不敢逆命。得與君王成以歸。今君王舉玉趾而誅孤臣。孤臣惟命是聽意者亦欲如會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勾踐不忍欲許之。范蠡曰。會稽之事天以越賜吳。吳不取。

      今天以吳賜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罷非為吳耶。謀\之二十二年。一旦而棄之可乎。且夫天與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則不遠。君忘會稽之厄乎。勾踐曰。吾欲聽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進兵曰。王已屬政於執事(虞翻曰。

      執事蠡自謂也)。使者去。不者且得罪。吳使者泣而去。勾踐憐之。乃使人謂吳王曰。吾置王甬東君百家(杜預曰。甬東會稽句章縣東海中州也)。吳王謝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殺乃蔽其面曰。吾無面以見子胥也。越王乃葬吳王。而誅太宰噽。勾踐已平吳。乃以兵北渡淮。與齊晉諸侯會於徐州。致貢於周。周元王使人賜勾踐胙命為伯。當是時越兵橫行於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范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種見書稱病不朝。人或讒種且作亂。越王乃賜種劍曰。子教寡人伐吳七術。寡人用其三而敗吳。其四在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種遂自殺。勾踐卒。子王鼫與立。又五世王無彊伐楚。楚威王伐越。殺王無彊就除(史記)

      王杼少康子。在位十七年

      王槐杼子。在位二十六年

      王芒槐子。在位十八年。索隱曰。芒音亡。鄒誕生。音荒放反  王泄芒子。六夷服從。始加爵命之制。在位十七年

      王不降泄子。在位五十九年

      王扃不降弟。在位二十二年  王廑扃子。在位二十年  王孔甲廑子。不務修德。諸侯多叛。在位三十二年

      王皐孔甲子。在位十一年

      王發皐子。在位十三年

      王履癸發子。是為桀。自孔甲以來。諸侯多叛。桀暴戾無道。百姓患之。伐有施氏娶其女妹喜寵之。桀自恃天命。指日曰。日亡吾乃亡。關龍逢黃圖陳諫桀殺之。湯使人哭之。桀怒囚湯於夏臺。既而釋之。湯修德。諸侯畏服。桀起九夷之師伐湯。

      九夷之師不至。伊尹佐湯伐桀于鳴條。今晉寧路解州。桀戰不勝。奔於三朡之國。

      湯又從而伐之。放於南巢而死。在位五十一年。夏氏亡右夏十七主合四百三十二年。天下歸商(史記註四百七十八年)按周禮自堯已前未有郡縣。舜巡五嶽始見州名。尚書禹貢已來方陳州號。春秋之時縣大郡小。以郡屬於縣。漢高已來以縣屬郡。典誥所明九州禹跡百郡秦并是也  商帝湯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大庚  小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

      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陽甲

      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

      廩辛庚丁武乙太丁帝乙受辛(紂也)

      帝湯黃帝之後。初帝嚳次妃簡狄。見玄鳥墮卵。取而吞之生契(音薛)。契仕事唐虞為司徒。教民有功封於商。賜姓子氏。契生昭明。昭明生相土。相土生昌若。昌若生曹圉。曹圉生冥。冥生振。振生微。微生報丁。報丁生報乙。報乙生報丙。報丙生主壬。主壬生主癸。主癸生天乙。是為成湯。為夏方伯。葛伯不祀仇餉。湯始征之。是時伊尹耕于有辛之野。湯使人以幣聘之。因說湯伐夏以救民之事。湯進伊尹于桀。桀不能用。伊尹復歸湯。桀之賢臣費昌亦歸於湯。湯出見張網四面。

      湯為解其三面。更其祝曰。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不用命者入吾網。漢南諸侯聞之曰。湯德及禽獸。歸之者四十餘國。桀暴虐萬姓。伊尹相湯伐桀。費昌為御戰于鳴條(解州也)桀師敗績。湯放桀於南巢。諸侯大會。湯退就諸侯之位曰。天下惟有道者可以處之。可以治之。三讓。諸侯皆推湯。於是即天子位。以水德都亳(今河南府路偃師縣是也)。除桀之邪虐。以寬治民。民喜遠近歸之。改正朔。夏之前皆以建寅之月為正月。湯既革夏命。乃以建丑之月為正月。十二寸為尺。色尚白。牲用白。以白為徽號。服旱冠而縞衣。初置二相。

      以伊尹仲虺為之。作樂曰大濩。在位十三年崩。壽一百歲。太子太丁早卒。次子外丙立

      外丙湯次子在位二年古史考伊尹生於空桑。今汴梁路陳留有空桑故城是也

      仲壬外丙弟在位四年

      太甲湯太子太丁之子。既即位不明厥德。顛覆湯之典刑。伊尹放之桐宮(湯墓所也)。

      伊尹乃攝政當國以朝諸侯。太甲居桐三年。自怨自艾處仁遷義。伊尹乃以冕服奉太甲。復歸于亳。太甲增加修德。諸侯咸歸。保惠庶民。不敢侮鰥寡。號為太宗。

      在位三十三年  沃丁太甲子。在位二十九年

      太庚沃丁弟。在位二十五年  小甲太庚子。在位三十六年  雍己小甲弟。商道寖衰。諸侯或不至。在位十四年

      太戊雍己弟。以伊隲\為相。亳有祥桑穀共生于朝一暮大拱大戊問於伊隲\。隲\曰。妖不勝德。君之政其有闕歟。太戊於是修先王之政。明養老之禮。早朝晏退。問疾弔喪。三日而祥枯死。三年遠方重譯。而至者七十六國。有賢臣巫咸臣扈等共輔佐之。商道復興。號稱中宗。在位七十五年  仲丁太戊子。亳都有河決之害遷于囂。藍夷為寇。仲丁征之。在位十二年囂音敖(山名)有倉曰敖倉。汴梁路鄭州鴻溝在焉

      外壬仲丁弟。在位五年

      河亶甲外壬弟。囂有河決。遷都于相。在位十年商復衰相(河東山西道彰德路也。古相州郡名。郡冀州之域大名路滑州內黃縣有河亶甲所築之城。大名充冀二州之域)

      祖乙河亶甲之子。相州河決。遷都子耿。商道復興。在位十九年耿今晉寧路河中府古蒲州也冀域

      祖辛祖乙子。在位十六年

      沃甲祖辛弟。在位二十年

      祖丁祖辛子。在位三十一年

      南庚沃甲子。在位二十九年

      陽甲南庚弟。自仲丁已來。子弟爭立。九世亂。諸侯莫朝。商復衰。在位八年

      盤庚陽甲弟。商道寖衰。又有河決之害。復遷于亳。臣民怨遷。盤庚作書告諭之。行湯之政。商道復興。在位二十九年改商曰殷  小辛盤庚弟。殷道又衰。在位二十二年

      小乙小辛弟。自為太子時。備知民事艱難。在位二十一年  武丁小乙子。居喪三年不言。夢上帝赉以良弼。乃圖其形求於天下。得傅說於版築之間。命以為相。政事修舉三年。蠻夷編髮重譯來朝者六國。自是章服多用翟羽。

      鬼方無道。武丁伐之。三年乃克。殷道復興。號為高宗。在位五十九年鬼方。契(音乞)丹也。鮮卑(山名)之遺種。北狄之國號。居黃水之南黃龍江之北。

      在秦漢曰匈奴。在隋唐曰突厥(音)。漢書音義。夏曰獯鬻。商曰鬼方周曰玁狁  祖庚武丁子。在位十七年

      祖甲祖庚弟。殷復衰在位十七年

      廩辛祖甲子。在位六年  庚丁祖甲次子。在位二十三年

      武乙庚丁子。時東夷寖盛。分遷海岱。在位五年。獵於河渭之間被震崩遷都朝歌。  今山西衛輝路冀域

      太丁武乙子。在位十四年。時周公季伐戎羌克之。太丁命公季為牧師(官名)。即周祖王季也

      帝乙太丁子。殷益衰。在位四十七年。帝乙之妾有子。長曰微子啟。次曰中衍。季曰受德紂也。母為后。紂尚幼。帝乙及后欲立啟為太子。太史據法爭之曰。有妻之子不可立妾之子。乃立紂

      受德紂也。帝乙之子。一名辛。都朝歌。漢曰殷都。即牧野之墟(今山西衛輝路冀州之域)紂伐有蘇氏。獲其女妲已嬖之。惟其言是從。比干諫之。紂怒剖比干。紂始為象箸。箕子嘆曰。彼為象箸。必不盛以土簋。將為犀玉之杯。玉杯象箸必不羹菽藿衣短褐而舍於茅茨之下。則錦\衣九重高臺廣室稱此。以求天下不足矣。遠方珍奇之物。輿馬宮至之漸。自此而始。故吾畏其卒也。紂以周侯昌及九侯鄂侯為三公。九侯進女於紂。女以禮自閑。紂不喜殺之[醢-右 (乞-乙 口)]九侯鄂侯爭之併殺鄂侯周侯聞之歎息崇侯虎因而譖昌於紂。紂乃囚昌於羑里(今彰德路冀州之域)。閎夭散宜生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之美女驪戎之文馬有熊之尤駟及珍怪奇物因殷嬖臣費仲而獻之。紂大說。乃赦昌授昌曰西伯。賜弓矢斧鉞。使西伯得征伐。西伯行政善。諸侯來歸之。昌受西伯之命凡九年卒。又二年昌之子發會諸侯盟津伐紂。紂戰不勝。入登鹿臺之上。衣珠玉自燔。在位三十四年。殷亡右商三十主合六百二十八年天下歸周

      周劉恕周外紀曰。文武其先祖后稷名棄。其母有邰(音台)氏女曰姜原。為帝嚳元妃。

      出野見巨人跡。說而踐之。而身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為不祥。棄之隘巷。

      馬牛辟之不踐。徙置林中。多人遷之。又棄於渠中水上。飛鳥以翼覆之。姜原以為神。遂收養長之。初因棄之故曰棄。好耕農相地之宜穀者稼穡焉。民皆法則之。  帝堯聞之舉為農師。天下得其利有功封於邰。號曰后稷。別姓姬氏。后稷卒不窟立。不窟卒子鞠立。鞠卒子公劉立。公劉雖在戎狄之間。復修后稷之業。百姓懷之。多從而保焉。周道之興。實由此。始公劉卒子慶節立國於豳(今陔西路佛州)。

      慶節卒子皇僕立。皇僕卒子羌弗立。羌弗卒子毀隃(容朱切)立。毀隃卒子公非立。  公非卒子高圉立。高圉卒子亞圉立。亞圉卒子公叔祖立。公叔祖卒子古公亶父立(大王也)。古公亶父復修后稷公劉之業。積德行義。國人戴之。獯鬻戎狄攻焉。

      古公遂去豳。渡漆水踰梁山。止於岐山之下(山在扶風。今陝西風翔府)。豳人舉國扶老攜弱。歸古公於岐下(皇甫諡曰。邑於周地故始改國曰周)。古公有長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其妃大姜生少子曰季歷。季歷娶太任皆賢婦人。太任生子曰昌。昌生有聖瑞。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歷以傳昌。乃亡如荊蠻。文身斷髮以讓季歷。

      古公卒子季歷立。季歷篤於仁義。諸侯順之。王季卒子昌立(西伯)(西伯昌文王也)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厲王共和宣王幽王(攜王)平王桓王莊王僖王惠王襄王頃王

      [匚@于]王定王簡王靈王景王(悼王)敬王元王貞定王(涼生思王)

      考王威烈王安王烈王顯王慎靚王赧王

      文王姬姓昌名。受殷命為西伯。凡九年卒。壽九十七歲。高辛氏之後也。伯夷叔齊者孤竹君之子。讓國不仕。聞西伯善養老歸焉。太顛閑夭散宜生鬻子辛甲之徒皆歸之。呂望年八十餘釣渭水。西伯獵載之歸。尊為太公。虞苪爭田質於西伯。入境見耕者讓畔行者讓路。慚而還。以所爭之田讓而不取。漢南諸侯聞而歸者四十餘國。西伯卒子發嗣位孤竹君之國今遼西之地周封箕子於朝鮮者是也隸遼陽省古肅慎地

      武王諱發。西伯昌之子。既嗣位。以太公望為師。以弟周公且為輔。召公奭畢公高皆左右東觀(音貫)。兵至于盟(音孟)津(今懷孟路孟州)。諸侯不期而會者八百。皆曰紂可伐矣。武王曰未也。乃還師而歸。居二年紂暴虐滋甚。殺王子比干囚箕子。

      紂之兄微子乃抱其樂器而犇(音奔)周。於是武王遍告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伐。乃東伐紂。十二月戊午師畢渡盟津。諸侯咸會陳師牧野(即紂之都今河東山西道衛輝路也)。紂發兵七十萬人拒武王。眾倒戈無戰心而潰。紂乃登於鹿臺之上。衣其珠玉。自燔於火而死。武王斬紂頭。懸大白之旗。於時諸侯尊武王為天子。己卯武王元年殷初定。乃使其弟管叔鮮蔡叔度相紂之子武庚治殷。命召公奭釋箕子之囚。畢公釋百姓之囚。表商容之間。命南宮括散鹿臺之財。發鉅橋(今廣平路)之粟。以拯貧弱氓隸。命閎夭封比干之墓(衛輝路庸城也)。命宗祝饗祠于軍。乃罷兵西歸。武王追思先聖。褒封神農之後於焦(今毫州)。黃帝之後於祝。

      帝堯之後於蘇(隸幽州)。帝舜之後於陳。大禹之後於杞。封功臣謀\士。師尚父為首於營丘曰齊。周公於曲阜曰魯。召公於薊曰北燕。畢公高於畢。弟叔鮮於管(鄭州)叔度於蔡。叔振鐸於曹。叔武於郕。叔處於霍。康叔封衛。聃季載皆少未封。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封兄弟之國十有五人。姬姓之國四十人。改正朔以建子月為正月。色尚青。服以冕。王木德。以居鎬。武王問箕子。以天道作洪範(尚書篇名)。封箕子於朝鮮(今遼西地)。而不臣也。餘各以次受封。武王將營居於洛邑。縱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河南府路陝西)。偃干戈振兵釋旅。王二年有疾。周公為壇告太王王季文王。請代武王之死。武王遷都於鄗。文王之廟在酆(並今陝西安西路也)。武王作樂曰大武。在位七年。壽九十三。初舜肇十二州以冀州南北廣大分燕北地為幽州夏殷併幽為冀。周襄王二十八年。北燕伯朝晉稱北燕。蓋有南燕故也。堯之後其南燕乎。北燕姬姓召公之後也。南燕姞姓后稷妃家也詩初殷紂命西伯昌典治南國。江漢汝旁之諸侯作邑於酆。西伯命岐邦周召之地。

      為周公旦召公奭之采地。至武王定天下。巡狩述職陳誦諸侯之詩。以觀民風。得周召二公之德教尤純。屬之太師。分而國之。曰周南國風召南國風。周公作樂。

      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文王時詩三十六篇周南十一篇。關睢葛覃卷耳樛木螽斯桃夭兔罝芣苜漢廣汝墳麟之趾召南十二篇。鵲巢采蘩草蟲采蘋行露羔羊殷其雷標有梅小星江有氾野有死麕騶虞小雅八篇。鹿鳴四牡皇皇者華伐水天保采薇出車杈杜大雅五篇。棫樸思齊皇矣靈臺旱麓武王時詩六篇召南二篇。甘棠何彼穠矣小雅四篇。魚麗南陔白華華黍頌四篇。時邁桓赉般

      陳帝舜之後虞幕裔孫閼父之子胡公滿。武王克殷。以元女太姬妻之封諸陳。賜姓媯氏。媯蕩是也。國陳(今汴梁路陳州)。自滿五世至慎公年不可考。慎公圉成之子幽公立而後可紀。二十四君。合六百四十五年。始武王元年己卯終敬王四十二年癸亥周共和元年陳幽公寧十四年共和十一年僖公孝元年宣王三十三年武公靈元年幽王□年夷公說元年幽王五年平公燮元年平王十七年文公圉元年平王二十三年桓公鮑元年桓王十四年厲公佗元年桓王二十四年利公躍元年莊公楚元年莊王五年宣公杵臼元年襄王五年穆公款元年襄王二十一年共公朔元年頃王六年靈公平國元年定王九年成公午元年靈王四年哀公弱元年景王三十六年惠公吾元年敬王十五年懷公柳元年敬王十九年閔公越元年敬王四十二年陳為楚滅  齊太公望生冀州。其先出於神農氏。嘗為四嶽伯益佐禹治水有功。賜姓姜氏封於呂。  至太公望為文王武王師。號尚父。封於齊。都營丘(今山東益都路古青州也)。武王命太公曰。五侯九伯汝得征之。齊由此得征伐為上國。自尚父七世至獻公年不可考。獻公子武公立年始可紀。始武王元年己卯至安王二十三年壬寅。康公薨於海上。國為田氏。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庚辰王建降于秦。通三十一主合七百四十四年國亡。初陳敬仲十一世孫完。周惠王五年奔齊。以陳氏為田氏。五世生桓子。

      始大於齊。又三世成子得齊政。田常生襄子盤。盤生莊子白。白生太公和。相齊。  齊康公淫於酒色不聽政。安王十一年田和遷康公於海上。使食一城以奉其先祀。

      安王十三年田和會魏文侯楚人衛人於濁澤求為諸侯。魏文侯為之請於王及諸侯。

      王許之。十六年王命和為侯王十七年和薨。子桓公午立。王二十三年。齊康公薨於海上無子。田氏遂并齊而國之。是歲桓公午亦薨子。威王田齊立。田氏冐齊入戰國周共和元年武公壽十年宣王四年厲公無忌元年宣王十三年文公赤元年宣公二十五年成公說元年宣王三十四年莊公[日*冓]元年平王四十一年僖公祿父元年桓王二十三年襄公諸兒元年無知莊王十二年桓公小白元年始霸惠王十年賜命齊為侯伯無詭襄王十年孝公昭元年襄王二十年昭公潘元年[匚@干]王元年懿公商人元年[匚@干]王五年惠公元元年定王九年頃公無野元年簡王五年靈公環元年靈王十九年莊公光元年靈王二十五年景公杵臼元年敬王三十一年孺子茶元年敬王三十二年悼公陽位元年敬王三十六年簡公壬元年敬王四十年平公驁元年貞定王十四年宣公積元年威烈王二十二年康公貸元年安王十一年田和遷康公於海上安王十三年田和求為諸侯安王十六年王命

      太公田和為諸侯安王十七年和薨桓公午元年安王二十四年齊威王田齊元年顯王三十七年宣王元年赧王二年湣王元年赧王三十二年襄王法章元年赧王五十一年王建元年秦始皇二十六年五建降秦國亡顯王四十三年。齊宣王以孟軻為上卿。赧王十七年。秦請齊孟嘗君田文為相。既而不用乃囚之得亡去。赧王二十九年。齊湣王既滅宋。欲并二周為天子。燕昭王謀\伐齊。諸侯害齊王之暴。皆爭合謀\赧王三十一年。燕以樂毅為上將軍。并將秦魏韓趙之兵伐齊。齊師大敗。齊王走莒。楚使淖齒弑之。赧王三十二年。齊亡臣王孫賈相與求湣王子法章立之。是為襄王。保莒三十六年。齊田單火牛復齊。始皇二十六年。秦攻齊。齊王建降秦。遷建於共(衛州共城)。餓而死。齊田氏一百八十二年。合尚父之初封共九百二十六年

      魯周公旦。文王子。武王弟也。佐武王克殷。封於魯。都曲阜(而今山東濟寧路兗州九州之□也)。周公留佐王。其子伯禽就受封之國。至獻公之子慎公濞年世乃可紀。始武王元年己卯。終秦孝文王元年辛亥。三十四君合八百七十三年。楚考烈王滅之。遷頃公為家人周共和元年慎公濞七年宣王十一年武公敖元年宜王十三年懿公戲元年宣王二十二年伯御自立宣王三十三年孝公稱元年平王三年惠公不皇元年平王四十九年隱公息始元年桓王九年桓公允元年莊王四年莊公同元年惠王十六年  閔公開元年惠王十八年僖公甲元年襄王二十六年文公興元年[匚@干]王五年宣公俀元年定王十七年成公黑肱元年簡王十四年襄公午元年景王四年昭公祠元年敬王十一年定公宋元年敬王二十六年哀公蔣元年考王十一年元公嘉元年威烈王十七年穆公衍元年安王二十六年共公奮元年顯王十五年康公毛元年顯王二十四年景公偃元年慎靚王五年平公旅元年赧王十九年湣公賈元年赧王四十二年頃公元年秦孝文王元年國亡  惠王十四年魯莊公立叔孫氏三桓惠王十七年魯閔公立孟孫氏

      惠王三十年魯僖公立季孫氏  北燕召公奭。武王弟。武王克殷。封之於北燕(薊州冀州)。時自陝以西。召公主之。  聽訟治民各得其所。公卒民懷之。以其嘗聽事甘棠樹下不敢伐。作甘棠詩以美之。

      召公下九世年不可考。惠侯立而後可紀。始武王元年己卯。顯王三十六年入戰國

      周共和(元年)惠侯(元年)宣王二年僖侯元年宣王二十八年頃侯元年平王五年哀侯元年平王七年斳侯元年平王四十三年穆侯元年桓王十年宣侯元年桓王二十三年

      桓侯元年莊王七年莊公元年頃王二年襄公元年定王六年宣公元年定王二十一年昭公元年簡王十二年武公元年靈王十八年文公元年靈王二十四年懿公元年景王六年惠公元年景王十年悼公元年景王十七年共公元年景王二十二年平公元年敬王十六年簡公元年敬王二十八年獻公元年貞定王五年考公元年貞定王二十年成公元年考王八年

      閔公元年烈王四年僖公元年烈王七年桓公元年顯王八年文公元年顯王三十四年文公卒顯王三十七年易王元年慎靚王元年王噲元年赧王四年昭王平元年赧王三十六年惠王元年赧王四十四年武成王元年赧王五十九年孝王元年秦昭襄王五十三年王喜元年始皇帝二十五年國滅顯王三十四年。燕文公卒。合七百九十年。自後入戰國也。顯王四十六年。燕稱王。赧王三年燕王噲十年也。噲以國讓其相子之為王。燕人攻子之國大亂。齊王伐燕。取子之[醢-右 (乞-乙 口)]之殺燕王噲。燕人共立大子平。是為昭王。昭王築臺置千金於臺上。以招延天下士。郭隗始應之。秦始皇二十五年。秦虜燕王喜國滅。燕入於戰國凡一百六年。合初封共八百九十六年

      蔡叔度文王子。武王封之使之相武庚(殷紂王子)。與管叔流言作亂。周公相成王。

      放叔度於郭鄰。其子胡率德改行。復封於蔡(今汴梁路汝寧。有古蔡州豫州之域)。

      自叔度五世至厲侯年不可考。厲侯子武侯立而後可紀。始武王元年己卯。終貞定王二十二年甲午。二十五君合六百七十六年。楚惠王滅周共和元年武侯二十三年共和五年定侯元年宣王十九年僖侯所事元年平王十年共侯與元年平王十二年戴侯元年平王二十二年宣侯楷父元年桓王六年

      桓侯封人元年莊王三年哀侯獻舞元年惠王三年穆侯盻元年襄王七年莊王田牛元年[匚@干]王二年文侯申元年定王十六年景侯同元年景王三年靈侯般元年景王十六年平侯盧元年景王二十四年悼侯東齒元年敬王二年昭侯甲元年敬王三十年成侯朔元年貞定王十三年聲侯產元年貞定王十七年元侯齊元年貞定王二十二年國亡初莊王十五年。蔡哀侯為楚虜。在楚九年而卒

      曹叔振鐸。文王子。武王封之於曹(濟寧路曹州也。豫州之域)。五世至孝伯年不可考。孝伯之子夷伯立而後可紀。始武王元年己卯。終敬王三十三年甲寅。二十五君合六百三十六年。宋景公滅之周共和元年僖伯喜二十四年共和八年幽伯強元年宣王三年戴伯蘇元年宣王三十三年惠伯兕元年平王十二年穆公武元年平王十五年桓公終生元年桓公十九年莊公射姑元年惠王七年僖公夷元年惠王十六年昭公班元年惠王二十五年共公襄元年頃王元年文公壽元年定王十三年宣公盧元年簡王九年成公負芻元年靈王十八年武公勝元年景王十八年平公須元年景王二十二年悼公午元年敬王六年聲公野元年敬王十一年隱公通元年敬王十五年靖公露元年敬王十九年曹伯陽元年敬王三十三年國滅  吳泰伯弟虞仲之後也。初古公亶父(大王也)。長子曰泰伯。次曰虞仲。少曰季歷(王季也)。季歷生昌(文王也)。昌生有聖瑞。泰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歷以傳昌。

      乃亡如荊蠻。文身斷髮以讓季歷。是曰勾吳。號為吳泰伯。無子。虞仲生季簡。  季簡生叔達。叔達生周章。武王克殷求其後得周章。時已君吳矣。因封之於吳(今浙西道平乃路揚州之域也)。十三世至去齊年不可考。去齊子壽夢立。吳始大稱王而後可紀。始武王元年己卯終元王三年戊辰。二十君六百五十年。越勾踐滅之周簡王元年壽夢元年靈王十一年諸樊元年靈王二十五年餘祭元年景王元年餘昧元年景王十九年王僚元年敬王六年闔閭光元年敬王二十五年

      夫差元年元王三年國為越滅壽夢(一名菜)諸樊(一名遏)餘昧(一名夷末)闔閭(一名光)王[嘹-口 彳]壽夢第三子餘昧之子州于也。號王[嘹-口 彳]專諸刺之。壽夢有三子。長曰諸樊。次曰餘祭。少曰餘昧。闔閭諸樊之長子也

      成王誦。武王子。即位年十三周公居冢宰攝政。元年丙戌管叔蔡叔霍叔皆文王子。流言曰。公將不利於孺子。武庚從而同反。周公作大誥奉王命以討之。二年周公居東討武庚管叔誅之。放蔡叔於郭鄰。降霍叔為庶人。東土以寧。六年周公作樂曰勺。言能勺先祖之道也。又作樂曰武。以象武王之武功也。七年初武王作邑於鎬京。謂之宗周。是為西都將營成周。居於洛邑而未果。至是成王如武王之志。定鼎于郟鄏。二月使召公先相宅。三月周公至洛興工營築。謂之王城。是為東都。

      南係於洛水。北因于郟山。周公又營成周。成王居洛邑。遷殷頑民於成周。復還歸西都。十二月周公歸政於成王。成王在位三十七年。內七年周公攝政食貨初虞夏商之世。幣金有三品。或黃或曰或赤或錢或布或刀或龜具。至是太公望乃立九府圜法。錢圜函方。輕重以銖。布帛廣二尺二寸為幅。長四丈為匹。

      故貨寶於金。利於刀。流於泉。布於布。束於帛(漢食貨志)詩成王時。雅頌五十篇小雅十篇。棠棣崇丘由庚南山有臺菁菁者莪彤弓蓼蕭湛露南有嘉魚由儀大雅十三篇。文王大明綿下武生民行葦文王有聲既醉鳧鷖般樂公劉洞酌卷阿頌二十七篇。清廟維清烈文天作我將執競思文臣工噫嘻振鷺豐年有瞽載見有客訪落敬之小毖載芟良耜絲衣閔予小子昊天有成命維天之命潛雝武酌豳國風周公居東思公劉居豳憂念民事。序已志豳國變風作七篇。七月鴟鴞東山破斧伐柯九罭狼跋(豳今陝西開城路風翔府之邠州雍州之域也)  晉叔虞成王母弟。王五年削桐葉為圭。戲曰。吾以此封若。史佚請擇日。王曰。吾與之戲耳。史佚曰。天子無戲言。周公成之。遂封叔虞於堯之故墟。曰唐侯。都翼。叔虞子燮改唐曰晉。都平晉縣(今冀寧路即大原路古并州也。冀州之域)。至昭侯。封文侯之弟成師於曲沃號桓叔。至景公遷新田(絳邑)謂曲沃。為故絳。晉自叔虞至厲侯福五世年不可考。厲侯子靖侯立而後可紀。始成王五年庚寅。終安王二十六年乙巳。三十八君合七百四十六年。魏韓趙共廢晉靖公為家人。三分其地。曲沃桓叔生莊伯。莊伯生武公。繼世為曲沃之君。強盛常有滅晉之志。惠王二年。武公伐晉而滅之。當是時天子之使適在晉。故大夫為之請命于天子之使。  天子之使為之請命天子。王使號父。命曲沃武公以軍為晉侯。桓叔晉穆公之子也曲沃翼城二縣隸絳州。聞喜安邑二縣隸解州。皆屬晉寧路。即平陽路古晉州也。冀州之域周共和元年靖公宜臼十八年共和二年僖侯司徒元年宣王六年

      獻侯籍元年宣王十七年穆侯費生元年宣王四十四年殤叔元年幽王二年  文侯仇元年平王二十六年昭侯伯元年平王三十二年孝侯平元年平王四十八年鄂侯卻元年桓王三年哀侯光元年桓王十一年小子侯元年桓王十六年侯緡元年武公殺之惠王元年獻公說諸元年襄王二年

      惠公夷吾元年襄王十五年懷公圉元年襄王十六年文公重耳始霸元年襄王三十五年襄公驩元年襄王二十二年靈公提元年定王元年成公黑臀元年定王八年景公繻元年簡王六年厲公壽曼元年簡王十四年悼公周元年靈王十五年平公彪元年景王十四年昭公夷元年景王二十一年頃公去疾元年敬王九年定公午元年元王三年出公鑿元年貞定王十三年哀公驕元年考王四年幽公柳元年威烈王七年

      烈公上元年安王十年考公頃元年安王二十五年靖公俱酒元年安王二十六年國滅晉有六卿。曰智氏。趙氏。韓氏。魏氏。范氏。中行氏。彊而專權。晉侯卑弱不能制。貞定王十一年智氏與韓趙魏共滅范氏中行氏分其地。貞定王十二年晉侯怒四卿之驕暴。告齊魯欲伐之。四卿乃反攻公。公奔齊死之。是曰出公。乃立哀公。

      貞定王十三年智氏又約韓魏共伐趙。三年不能克。趙乃約韓魏。反攻智伯。滅其族三分智伯之地

      宋武王元年封殷紂之庶子武庚治殷。既叛而誅之。周公東歸。成王封殷帝乙之裔微子。以代殷後國號宋。用殷之禮樂於周為客而不臣國應天府(今沛梁路歸德府豫州之域也)自微子至厲公[貝*付]年不可考。厲公子僖立公而後可紀。始成王二年丁亥。終赧王二十九年乙亥。王偃無道齊魏楚共滅之。三十二君合八百三十九年周共和元年僖公舉十八年共和十二年惠光[間*見]元年宣和二十八年哀公

      元年宣王二十九年戴公元年平王六年武公司空元年平王二十四年穆公和元年平王四十三年穆公和元年桓王元年殤公與夷元年桓王十年莊公馮元年莊王六年閔公捷元年莊王十五年游弑閔公自立僖王元年桓公御說殺游元年襄王二年襄公茲父元年襄王十六年成公王臣元年襄王三十三年昭公杵臼元年[匚@干]王二年文公鮑革元年定王十九年共公瑕元年簡王十一年平公成元年景王十四年元公佐元年敬王四年景公頭曼元年貞定王元年昭公特元年威烈王二十三年悼公購由元年安王七年休公由元年烈王四年辟公辟兵元年顯王四十一年康王偃元年赧王二十九年國滅詩商頌五篇那祀成湯也。烈祖祀中宗也。玄鳥祀高宗也。長發太禘也。殷武祀高宗也。嚴粲詩註曰。微子為商之後。故商之禮樂皆存於宋。至七世傳之戴公。

      其間禮樂廢壞。亦非戴公之罪。自戴公而上。微子而下。其所由來者漸矣。有正考甫者。得商頌之十二篇。於周之太師。宋之禮樂雖為廢壞。然正考甫得商頌於周之太師。是商之禮樂雖失之於宋。而得之於周也。周用六代之樂。樂章固常存之。故得有商頌也。然商頌十二篇。今乃有五篇。蓋刪詩時。又已亡其七矣(詩輯)  衛周公既伐管蔡。以殷民半封康叔於衛(今山西衛輝路古衛州也。冀州之域)。七世至頃侯年不可考。頃王之子僖侯立。而後可紀。始成王二年丁亥終秦二世元年壬辰。四十一主合九百單六年。懿公時狄侵衛。懿公出奔。戴公立野處漕邑。齊桓公攘戎狄。城楚丘而封之。衛文公徙居楚丘。是以衛國風木瓜美齊桓公也周共和元年僖侯十四年宣王十六年武公和元年平王十四年莊公楊元年平王三十七年桓公完元年桓王元年州吁元年桓王二年宣公晉元年桓王二十一年

      惠王朔元年莊王九年衛惠公十二年惠王九年懿公赤元年惠王十七年戴公申元年惠王十八年文公叡元年襄王十八年成公鄭元年定王八年穆公遨元年定王十九年定公贓元年簡王十年獻公衍元年靈王十四年殤公秋元年景王二年襄公惡元年景王十一年靈公元元年敬王二十八年出公輒元年敬王四十年

      莊公崩憒元年敬王四十三年侯起元年貞定王元年悼公默元年貞定王十七年

      敬公弗元年考王十年昭公紏元年威烈王王元年襄公亹元年威烈王十二年慎公頹元年烈王四年聲公訓元年顯王八年成侯速元年顯王二十二年衛貶自侯服屬三晉顯王三十四年平侯元年顯王四十五年自貶曰君嗣君元年赧王三十三年懷君元年秦昭襄王五十五年元君元年秦始皇十八年君角元年秦二世元年滅之廢角為庶人

      楚顓頊之後裔。世居蠻荊為君長。周初有鬻熊事文王。成王時封其孫熊繹于楚。姓[(┤*├)/干]氏([(┤*├)/干]音靡)為楚子(今荊湖北道江陵路古荊州也。禹貢九州之一。後漢光武起兵綠林山。即此地是也)。熊繹九世至熊延年不可考。熊延子熊勇立。而後可紀。始成王至威烈主三十四年悼王立合七百十五年入戰國。  赧王十六年秦伐楚劫懷王。十八年懷王亡歸。秦追及之。懷王薨于秦。赧王五十三年楚考烈王寇元年徙都壽春(今淮西安豊路)秦昭襄王五十四年。楚遷於鉅陽。  楚自悼王元年至始皇二十四年得一百七十九年周共和元年熊勇共和五年熊嚴元年宣王三年熊霜元年宣王元年熊綢元年宣王二十九年熊鄂元年宣王三十八年若敖熊儀元年平王八年霄敖熊坎元年平王十四年蚡胃熊眴元年平王三十一年武王熊通始稱王元年莊王八年文王熊貲元年惠王元年堵敖熊艱元年惠王六年成王熊渾元年襄王二十七年穆王商臣元年頃王六年莊王侶元年定王十七年共王審元年靈王十三年康王昭元年景王元年郟敖豪元年景王五年靈王[虔-文 ㄆ]元年景王七年平王疾棄元年敬王五年昭王珍元年敬王三十一年惠王章元年考王十年簡王中元年威烈王十九年聲王當元年威烈王二十四年悼王元年入戰國安王二十二年臧肅王元年烈王七年宣王元年顯王三十年威王元年顯王四十一年懷王元年赧王十七年襄王元年赧王五十三年考烈王寇元年秦始皇十年幽王元年始皇二十年

      王負芻元年始皇二十四年國滅

      康王釗。成王子。修文武之業。天下安寧刑措不用。在位二十六年

      昭王瑕康王子。王道微闕。楚人不朝。王乃南征。國人以膠船乘王。至中流膠液。王及祭公皆溺死。在位五十一年釋迦牟尼佛按。明教大師正宗記曰。天地更始。閻浮洲方有王者興曰大人。大人者沒後。王因之繼作而不已。古今殆不可勝數。後世有王者曰大善生。大善生出懿師摩。懿師摩出憂羅陀。憂羅陀出瞿羅。瞿羅出尼浮羅。尼浮羅出師子頰。師子頰出淨飯王。然此七世皆王獨懿師摩。淨飯號為聖王。如來即出於淨飯聖王者也。始如來以往世。會然燈佛於蓮華大城。然燈授之記曰。汝後成佛如我。號曰釋迦牟尼。更劫無數逮迦葉佛世。廼以菩薩成道。上生於睹史陀天。應其補處。號護明大士。及其應運\適至。大士乃以迦毘羅國處閻浮提之中。白淨飯王真轉輪族。宜因之以生。即捐天壽。示乘白象從日中降神於其母摩耶夫人右脅而止。及其將生。摩耶乃往國苑無憂木下。其花方妍。夫人欲取之舉手。聖子乃自其右脅而誕。神龍澍水以澡之。地發金蓮以承之。聖子乃四方各蹈七步。以手上下指之曰。四維上下唯我最尊。王尋持之與謁天廟。天像起為之致禮還宮。大集賢者。為其名之號曰薩婆悉達。稍長命師傅。教以世書。未幾立為太子。為娶太子已大潔清。雖示同世娶。而非有凡意。以夙業緣乃指其妃之腹云。卻後六年。汝當生一男。一旦命駕欲遊。雖更出四門。而皆有所遇。終以其老病死與沙門者感之。

      而出家之意愈篤。太子時年十九歲。二月八夜。乘馬出自北門。至檀特山。小息林間。遂釋衣冠。自以其所佩寶劍絕其鬚髮。誓曰。願共一切斷此煩惱。淨居天化人以僧伽梨致太子。因得法服服之。進入其山嘉處彌樓寶山居。其阿藍伽藍習不用處定。三年復進鬱頭藍處。習非非想定。三年進象頭山。雜外道輩為之苦行。

      日食麻麥。居六年。以無心意無受行。而外道亦化。聖人乃自思之曰。今此苦行非正解脫。吾當受食而後成佛。即沐浴於尼連河。受牧牛氏女所獻乳麋。尋詣畢缽木下。天帝化人擷瑞草以席其坐。以二月七日之夕(周建子為正月丑為二月漢正復建寅丑為十二月)入正三昧。八日明星出時示廓然大悟。乃成等正覺。陞金剛座。天帝師之請轉法輪。先是憍陳如五人侍從於山中。至此首與度之。故入鹿野苑談四諦法。然因是而得道果者亦億計。遂獨之摩竭提國。化優樓迦葉弟兄三人。時國主瓶沙王有竹林園。施佛為精舍。請如來館之。未幾王舍城舍利弗目犍連皆從受化。如來曰彼二來者當為我上足弟子。於是度之。初大迦葉入山習禪。

      至是趣竹林精舍。如來起迎謂眾曰。吾滅後。而法被來世六萬歲者此人之力也。

      是時如來成道已六載矣。後迎之還國。以見父王。父王大喜。因詔其族。五百貴子從之出家。及其還宮也。其子羅睺羅禮之。持聖人之衣而告眾曰。此正如來也。

      用是為母釋其群疑。其後以化期將近。乃命摩訶迦葉曰。吾以清淨法眼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正法今付於汝。汝當護持。并敕阿難。副貳傳化無令斷絕。而說偈曰。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偈已復謂大迦葉曰。

      吾將金縷僧伽梨衣亦付於汝。汝其轉授補處慈氏佛。俟其出世。宜謹守之。大迦葉敬奉佛敕。世尊一旦往拘尸那城娑羅雙木之間。欲般涅槃。會純陀長者懇獻供養。如來因之復大說法。度須跋陀羅。右脅而臥。泊然大寂。內之金棺。待大迦葉至。而後三昧火燔然。自焚燼已而舍利光燭天地。天人神龍分而塔之(正宗記)。

      又曰。稽夫如來之生也。當此周昭王九年甲寅之四月八日。其出家也當昭王之二十七年壬申之二月八日。其成道也當昭王三十三年之戊寅。其滅度也當穆王三十六年壬申之二月十五日。化已凡一千一十七年。以漢孝明帝永平十年丁卯之歲而教被華夏。嗚呼如來示同世壽凡七十九歲。以正法持世方四十九年化度有情。其不可勝數。若如來之生與滅及其出家成道。或當周昭王穆王之年。然自周武王至厲王皆無年數。及宣王方有之。舊譜乃曰。昭王九年二十七年三十三年。穆王之三十六年。或者頗不以為然。吾嘗辯之。故考太史公三代世表。視其序曰。余讀諜記。黃帝以來皆有年數。稽其曆譜諜。終始五德之傳。古文咸不同乖異。夫子之弗論次其年月豈虛哉。以此驗三代已前非實無年數。蓋太史公用孔子為尚書之志。故不書其年。乃作世表嵩又評曰。其付法於大迦葉者。其於何時必何以明之。  曰涅槃會之初。如來告諸比丘曰汝等不應作如是語。我今所有無上正法。悉已付囑摩訶迦葉。是迦葉者當為汝等作大依止。此其明矣(涅槃經第二卷)。正宗記又評曰。寶林傳燈二書。皆書天竺諸祖入滅之時。以合華夏周秦之歲甲。然周自宣王已前未始有年。又支竺相遠數萬餘里。其人化滅。或有更千餘歲。其事渺茫隔越吾恐以重譯比校。未易得其實。輒略其年數甲子。且從而存其帝代耳。唯釋迦文佛菩提達磨至于中國六世之祖。其入滅年甲稍可推校。乃備書也(出明教大師正宗記)傳法正宗記者宋杭州佛日禪師契嵩之所作也。師廣西道藤州鐔津李氏子。

      母鍾氏。七歲出家事東山沙門。十三得度。十九遊方下沅湘涉衡嶽。謁神鼎諲禪師。諲與語奇之。然無所契悟。遊袁筠間。受記莂於洞山聰公。遍參知識。夜則頂戴觀音像誦其號。必滿十萬乃寢。世間經書章句不學。而能作原教十餘萬言。  明儒釋之道一貫。以抗宗韓排佛之說後居杭州靈隱永安蘭若。著禪門定祖圖。傳法正宗記。輔教編上仁宗皇帝萬言書。經開封府繳進。嘉祐七年三月十七日。賜付傳法院編次入藏下詔褒寵賜號明教大師。宰相韓琦大參。歐陽脩延見而尊禮之。  歐曰。不意僧中有此郎既東還棲永安。神宗熙寧五年六月四日晨興寫偈曰。後夜月初明吾今喜獨行不學大梅老。貪隨鼯鼠聲。至中夜而化。闍維不壞者五。曰頂曰耳曰舌曰童真曰念數珠。其頂骨出舍利。紅白晶潔。是月八日。道俗合諸不壞者。葬於故居永安蘭若之左。壽六十六歲。僧臘五十三。詳見尚書屯田員外郎陳舜俞撰師行業紀。師字仲靈。號潛子。法嗣洞山聰禪師。聰嗣文殊真。真嗣德山密。密嗣雲門偃禪師(五燈會元)。釋迦牟尼如來賢劫第四佛也五比丘者。憍陳如。頞鞞。跋提。十力迦葉。摩男。俱利。頌曰。頞鞞跋提并俱利。此三屬在父之親。陳如十力母之親。初轉法輪先度此迦葉弟兄三人者。優樓頻羅迦葉。伽耶迦葉。那提迦葉也。非大迦葉。兼其徒侶一千人。又度王舍城舍利弗目犍連。兼其徒侶各一百人。那舍長者子等五十人。

      是眾隨佛行住故。經前列眾稱千二百五十人俱是也。經存大數。故略五人世尊拈華。迦葉微笑。出大梵王問佛決疑經云。佛在靈鷲山中。大梵天王以金色波羅華持以獻佛。世尊拈華示眾。人天百萬悉皆罔措。獨有迦葉破顏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分付迦葉。詳見宋神宗熙寧十年丞相王荊國公說結集法藏見一祖迦葉下四諦法者苦集滅道也。一苦諦。別則二十五有。總則六道生死。二集諦。即見思惑。又云見修。又云四住。又云染污無知。又云取相惑。又云枝末無明。又云通惑。又云界內惑。名雖不同但見思耳。三滅諦。滅前苦集顯遍真理。因滅會真滅非真諦。四道諦。略則戒定慧。廣則三十七道品。道品者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然四諦之中分世出世。前二諦為世間因果。苦果集因。

      後二諦為出世間因果。滅果道因。且何故世出世前果後因。蓋聲聞根鈍。知苦斷集慕果修因。是故然也  穆王滿。昭王子。在位五十五年。壽終一百五歲。徐夷作亂。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穆王畏其偪。分命東方諸侯。徐子王之。徐子嬴姓。地方五百里行仁義得朱弓矢自以為得天瑞。乃稱偃王陸地而朝者三十六國。王正西巡狩樂而忘返聞徐子僭號。乃命造父為御而歸以救偃王之亂。命楚伐徐。徐子北走彭城(今徐州青兗域)百姓隨之者以萬數。穆王乃以趙城封造父。其族由此為趙氏  共王繄扈。穆王子。在位十年

      懿王囏。共王子。徙都槐里。史記載王有詩。今無之。蓋逸詩也。在位二十五年槐里。今陝西安西路興平縣雍域。老子聃所葬之地詩齊太公五世哀公荒淫。懿王使烹焉。齊之變風始作五篇。雞鳴還著東方之日東方未明

      孝王辟方。懿王弟。時有詩。今無之。蓋逸詩也。王在位十五年西天一祖摩訶迦葉尊者摩竭陀國人也。姓婆羅門。其父號飲澤。母號香志。生而其體金色。初名迦葉波。此曰飲光。蓋取其體之金色光明照耀飲諸光明也。懇父母求出家。為沙門入山。以杜多行自修。會空中有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