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生作文 学门教育

国学古籍

范德机诗集

  •   元范梈撰。此本七卷,不知何人所并。叶子奇《草木子》载:梈有与危素同晚步,得“雨止修竹閒(案诸本多讹“闲”为“开”,今据原本改正,)流萤夜深至”二句,喜甚,既而曰“语太幽,殆类鬼作”云云。即今集中《苍山感秋诗》也。其语清微妙远,为诗家所称。然梈诗豪宕清遒,兼擅诸胜,实不专此一格。《闽书》又载其为闽海道知事时,以文绣局取良家子为绣工,作《闽州歌》述其事,廉访使遂奏革其飏。《歌》今亦载集中。然其事可记,其诗则语颇近俗。与沈作喆《哀扇工歌》仅相伯仲,尤不当以是梈也。揭徯斯序其集曰:“虞伯生称德机如唐临晋帖,终未逼真。”改评之曰:“范德机诗如秋空行雲,晴雷卷雨,纵横变化,出入无联。又如空山道者辟穀学仙,瘦骨崚嶒,神气自若。又如豪鹰掠野,独鹤叫群,四顾无人,一碧万里”云云。徯斯之语虽务反虞集之评,未免形容过当。然梈诗格实高,其机杼亦多自运,未尝规规刻画古人,固未可以“唐临晋帖”一语据为定论矣。

      梈字亨父,一字德机,清江人。以荐为左卫教授,迁翰林院编修官。出为岭海廉访使照磨,历转江西、湖东。後选充翰林应奉。又改闽海道知事,移疾归。天历二年授湖南岭北道廉访使经历,以母老未赴。明年母丧,竟以毁卒。所著有《燕然稿》、《东方稿》、《豫章稿》、《侯官稿》、《江夏稿》、《百文稿》凡十二卷。

作者:范德机

唐宋名家词选

  • 唐宋名家詞選

    【作者】龙榆生  编选
        元 一  植字


    01  李 白             二   首
    02  張誌和             一   首
    03  韋應物             三   首
    04  王 建             二   首
    05  劉禹錫             十二  首
    06  白居易             六   首
    07  溫庭筠             十八  首
    08  皇甫松             六   首
    09  韋 莊             二十  首
    10  薛昭蘊             二   首
    11  牛 嶠             一   首
    12  毛文錫             二   首
    13  牛希濟             一   首
    14  歐陽炯             五   首
    15  顧 敻             五   首
    16  鹿虔扆             一   首
    17  閻 選             一   首
    18  尹 鶚             一   首
    19  李 珣             九   首
    20  和 凝             二   首
    21  孫光憲             十二  首
    22  張錦\泌             四   首
    23  馮延己             二十三 首
    24  李 璟             二   首
    25  李 煜             十二  首
    26  潘 閬             五   首
    27  寇 準             一   首
    28  範仲淹             三   首
    29  張 先             十四  首
    30  晏 殊             十七  首
    31  宋 祁             一   首
    32  張 升             一   首
    33  歐陽修             二十七 首
    34  梅堯臣             一   首
    35  韓 縝             一   首
    36  柳 永             二十五 首
    37  王安石             四   首
    38  王安國             一   首
    39  晏幾道             三十一 首
    40  蘇 軾             四十二 首
    41  黃庭堅             十四  首
    42  秦 觀             十九  首
    41  黃庭堅             十四  首
    42  秦 觀             十九  首
    43  張 耒             二   首
    44  賀 鑄             二十九 首
    45  晁補之             十   首
    46  陳師道             一   首
    47  王 雱             一   首
    48  晁端禮             一   首
    49  趙令時             四   首
    50  李方叔             一   首
    51  晁沖之             二   首
    52  王 觀             二   首
    53  舒 亶             三   首
    54  毛 滂             一   首
    55  李元膺             二   首
    56  張舜民             一   首
    57  僧 揮             五   首
    58  李之儀             三   首
    59  魏夫人             二   首
    60  周邦彥             三十一 首
    61  萬俟詠             五   首
    62  曹 組             四   首
    63  蘇 庠             二   首
    64  李 甲             一   首
    65  魯逸仲             一   首
    66  廖世美             二   首
    67  陳 克             二   首
    68  李清照             十三  首
    69  孫道絢             二   首
    70  張元干             七   首
    71  葉夢得             七   首
    72  汪 藻             二   首
    73  陳與義             三   首
    74  岳 飛             二   首
    75  呂本中             五   首
    76  朱敦儒             十四  首
    77  張孝祥             六   首
    78  韓元吉             二   首
    79  陸 游             九   首
    80  範成大             五   首
    81  辛棄疾             四十四 首
    82  陳 亮             五   首
    83  劉 過             三   首
    84  姜 夔             二十三 首
    85  史達祖             七   首
    86  朱淑真             三   首
    87  劉克莊             十一  首
    88  吳文英             十   首
    89  劉辰翁             十一  首
    90  蔣 捷             六   首
    91  周 密             五   首
    92  王沂孫             八   首
    93  文天祥             二   首
    94  張 炎             十四  首
            唐 宋 名 家 詞 


    01  李白  二首
        錄自明翻宋刊本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一

    【菩薩蠻】

    平林漠漠煙如織,  
    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 
    有人樓上愁。 

    玉梯空佇立,  
    宿鳥歸飛急。  
    何處是歸程, 
    長亭連短亭。 


    【憶秦娥】

    簫聲咽,  
    秦娥夢斷秦樓月。  
    秦樓月,  
    年年柳色,
    霸陵傷別。  

    樂游原上清秋節,  
    咸陽古道音塵絕。  
    音塵絕,  
    西風殘照,
    漢家陵闕。  
    02  張誌和 一首
        錄自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一


    【漁枝子】

    西寒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
    綠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03  韋應物 三首
        錄自明刊本韋江州集
    【調嘯詞】 (2)

    胡馬,  
    胡馬,  
    遠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獨嘶, 
    東望西望路迷。 
    迷路,  
    迷路,  
    邊草無窮日暮。  


    <又>

    河漢,  
    河漢,  
    曉掛秋城漫漫。  
    愁人起望江南, 
    江南塞北別離。 
    離別,  
    離別,  
    河漢雖同路絕。  
    【三台詞】冰泮寒塘始綠,
    雨餘百草皆生。 
    朝來門閭無事,
    晚下高齋有情。 


    04  王建  二首
        錄自汲古閣刊本樂府詩集近代曲辭


    【宮中調笑】 (2)

    團扇,  
    團扇,  
    美人病來遮面。  
    玉顏憔悴三年, 
    誰複商量管弦? 
    弦管,  
    弦管,  
    春草昭陽路斷。  
    <又>

    楊柳,  
    楊柳,  
    日暮白沙渡口。  
    船頭江水茫茫, 
    商人少婦斷腸。 
    腸斷,  
    腸斷,  
    鷓鴣夜飛失伴。  


    05  劉禹錫 十二首
        錄自樂府詩集近代曲辭


    【竹枝詞】 (3)

    山桃紅花滿上頭, 
    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紅易衰似郎意,
    水流無限似儂愁。 


    <又>

    巫峽蒼蒼煙雨時, 
    清猿啼在最高枝。 
    個裡愁人腸自斷,
    由來不是此聲悲。 


    <又>山上層層桃李花, 
    雲間煙火是人家。 
    銀釧金釵來負水,
    長刀短笠去燒畬。 
    【竹枝】

    楊柳青青江水平, 
    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頭西邊雨,
    道是無晴卻有晴。 

      【案﹕兩“晴”原作“情”,以宋本劉集改】


    【楊柳枝】 (3)

    金谷園中鶯飛亂, 
    銅駝陌上好風吹。 
    城東桃李須臾盡,
    爭似垂楊無限時? 


    <又>

    煬帝行宮汴水濱, 
    數株殘柳不見春。 
    昨來風起花如雪,
    飛入宮牆不見人。 
    <又>

    輕盈裊娜佔年華, 
    舞榭妝樓處處遮。 
    春盡絮飛留不得,
    隨風好去落誰家? 


    【浪淘沙】 (2)

    汴水東流虎眼文, 
    清淮曉色鴨頭春。 
    君看渡口淘沙處,
    渡卻人間多少人! 


    <又>

    八月濤聲吼地來, 
    頭高數丈觸山回。 
    須臾卻入海門去,
    崙起沙堆似雪堆。 


    【瀟湘神】 (2)

    湘水流, 
    湘水流, 
    九疑雲物至今愁。 
    君問二妃何處所?
    零陵香草露中秋。 
    <又>斑竹枝, 
    斑竹枝, 
    淚痕點點寄相思。 
    楚客欲聽瑤瑟怨,
    瀟湘深夜月明時。 
    【憶江南】春去也!
    多謝洛城人。 
    弱柳從風疑舉袂,
    叢蘭裛露似沾巾, 
    獨笑亦含顰。 


    06  白居易 六首
        錄自樂府詩集近代曲辭


    【竹枝】 (2)

    瞿塘峽口冷煙低, 
    白帝城頭月向西。 
    唱到竹枝聲咽處,
    寒猿晴鳥一時啼。 


    <又>

    巴東船舫上巴西, 
    波面風生雨腳齊。 
    水蓼冷花紅簇簇,
    江蘺濕葉碧萋萋。 


    【楊柳枝】

    一樹春風萬萬枝, 
    嫩於金色軟於絲。 
    永豐西角荒園裡,
    盡日無人屬阿誰? 
    【憶江南】 (3)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錄如蘭。 
    能不憶江南? 


    <又>

    江南憶,
    最憶是杭州﹕ 
    山寺月中尋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頭。 
    何日更重游? 


    <又>

    江南憶,
    其次憶吳宮﹕ 
    吳酒一杯春竹葉,
    吳娃雙舞醉芙蓉。 
    早晚複相逢。 


    07  溫庭筠 十八首
        錄自四印齋複宋刊本花間集


    【菩薩蠻】 (6)

    小山重疊金明滅,  
    鬢雲欲度香鰓雪。  
    懶起畫蛾眉, 
    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  
    花面交相映。  
    新帖繡羅襦, 
    雙雙金鷓鴣。 


    <又>水精簾裡頗黎枕,  
    暖香惹夢鴛鴦湖。  
    江上柳如煙, 
    雁飛殘月天。 

    藕絲秋色淺\,  
    人勝參差剪。  
    雙鬢隔香紅, 
    玉釵頭上風。 


    <又>

    杏花含露團香雪,  
    綠楊陌上多離別。  
    燈在月朧明, 
    覺來聞曉鶯。 玉鉤褰翠幕,  
    妝淺\舊眉薄。  
    春夢正關情, 
    鏡中蟬鬢輕。 


    <又>

    玉樓明月長相憶,  
    柳絲裊娜春無力。  
    門外草萋萋, 
    送君聞馬嘶。 畫羅金翡翠,  
    香燭銷成淚。  
    花落子歸啼, 
    綠窗殘夢迷。 


    <又>

    寶函鈿雀金鸂鶒,
    沉香閣上吳山碧。  
    楊柳又如絲, 
    驛橋春雨時。 畫樓音信斷,  
    芳草江南岸。  
    鸞鏡與花枝, 
    此情誰得知? 


    <又>南園滿地堆輕絮,  
    愁聞一霎清明雨。  
    雨後卻斜陽, 
    杏華零落香。 

    無言勻睡臉,  
    枕上屏山掩。  
    時節欲黃昏, 
    無聊獨倚門。 


    【更漏子】 (3)

    柳絲長,
    春雨細,  
    花外漏聲迢遞。  
    驚塞雁,
    起城鳥, 
    畫屏金鷓鴣。 

    香霧薄,  
    透簾幕,  
    惆悵謝家池閣。  
    紅燭背,
    繡簾垂, 
    夢長君不知。 
    <又>

    星斗稀,
    鐘鼓歇,  
    簾外曉鶯殘月。  
    蘭霧重,
    柳風斜, 
    滿庭堆落花。 

    虛閣上,  
    倚闌望,  
    還似去年惆悵。  
    春欲暮,
    思無窮, 
    舊歌如夢中。 


    <又>

    玉爐香,
    紅燭淚,  
    偏照畫堂秋思。  
    眉翠薄,
    鬢雲殘, 
    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  
    三更雨,  
    不道離情正苦。  
    一葉葉,
    一聲聲, 
    空階滴到明。 


    【楊柳枝】 (5)

    宜春苑外最長條, 
    閒裊春風伴舞腰。 
    正是玉人腸斷處,
    一渠春水赤欄橋。 


    <又>

    蘇小門前柳萬條, 
    毿毿金線拂平橋。 
    黃鶯不語東風起,
    深閉朱門伴舞腰。 


    <又>

    館娃宮外鄴城西, 
    遠映徵帆近拂堤。 
    託得王孫歸意切,
    不關芳草錄萋萋。 


    <又>

    雨雨黃鸝色似金, 
    裊枝啼露動芳音。 
    春來幸自長如線,
    可惜牽纏蕩子心。 


    <又>織錦\機邊鶯語頻, 
    停梭垂淚憶徵人。 
    塞門三月猶蕭索,
    縱有垂楊未覺春。 


    【南歌子】 (2)

    手裡金鸚鵡,
    胸前繡鳳凰。 
    偷眼暗形相。 
    不如從嫁與,
    作鴛鴦。 


    <又>(上髟下咼)墮低梳髻,
    連娟細掃眉。 
    終日兩相思。 
    為君憔悴盡,
    百花時。 


    【夢江南】 (2)

    千萬恨,
    恨極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裡事,
    水風空落眼前花, 
    搖曳碧雲斜。 


    <又>

    梳洗罷,
    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
    斜暉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蘋洲! 


    08  皇甫松 六首
        錄自花間集


    【浪淘沙】 (2)

    灘頭細草接疏林, 
    浪惡罾船半欲沈。 
    宿鷺眠鷗非舊浦,
    去年沙觜是江心。 


    <又>

    蠻歌豆蔻北人愁, 
    蒲雨杉風野艇秋。 
    浪起鵁鶄眠不得,
    寒沙細細入江流。 


    【夢江南】 (2)蘭燈落,
    屏上暗紅蕉。 
    閒夢江南梅熟日,
    夜舡吹笛雨蕭蕭, 
    人語驛邊橋。 
    <又>

    樓上寢,
    殘月下簾旌。 
    夢見秣陵惆悵事,
    桃花柳絮滿江城, 
    雙髻坐吹笙。 
    【采蓮子】 (2)

    菡萏香連十頃陂(舉棹), 
    小姑貪戲采蓮遲(年少)。 
    晚來弄水船頭濕(舉棹),
    更脫紅裙裹鴨兒(年少)。 


    <又>

    舡動湖光灩灩秋(舉棹), 
    貪看少年信舡游(年少)。 
    無端隔水拋蓮子(舉棹),
    遙被人知半日羞(年少)。 


    09  韋莊  二十首
        錄自花間集


    【浣溪沙】 (3)

    清曉妝成寒食天, 
    柳球斜裊間花鈿, 
    卷簾直出畫堂前。 指點牡丹初綻朵,
    日高猶自憑朱欄, 
    含顰不語恨春殘。 


    <又>

    惆悵夢餘山月斜, 
    孤燈照壁背紅紗, 
    小樓高閣謝娘家。 

    暗想玉容何所似?
    一枝春雪凍梅花, 
    滿身香霧簇朝霞。 


    <又>

    夜夜相思更漏殘, 
    傷心明月憑闌干, 
    想君思我錦\衾寒。 

    咫尺畫堂深似海,
    憶來唯把舊書看, 
    幾時攜手入長安? 


    【菩薩蠻】 (5)

    紅樓別夜堪惆悵,  
    香燈半卷流蘇帳。  
    殘月出門時, 
    美人和淚辭。 

    琵琶金翠羽,  
    弦上黃鶯語。  
    勸我早歸家, 
    綠窗人似花。 
    <又>

    人人盡說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於天, 
    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  
    皓腕凝雙雪。  
    未老莫還鄉, 
    還鄉須斷腸。 


    <又>

    如今卻憶江南樂,  
    當時年少春衫薄。  
    騎馬倚斜橋, 
    滿樓紅袖招。 

    翠屏金屈曲,  
    醉入花叢宿。  
    此度見花枝, 
    白頭誓不歸。 


    <又>

    勸君今夜須沈醉,  
    樽前莫話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 
    酒深情亦深。 

    須愁春漏短,  
    莫訴金杯滿。  
    遇酒且呵呵, 
    人生能幾何? 


    <又>

    洛陽城裡春光好,  
    洛陽才子他鄉老。  
    柳暗魏王堤, 
    此時心轉迷。 桃花春水綠,  
    水上鴛鴦浴。  
    凝恨對殘暉, 
    憶君君不知。 


    【歸國遙】金翡翠,  
    為我南飛傳我意﹕  
    罨畫橋邊春水,  
    幾年花下醉?  

    別後只知相愧,  
    淚珠難遠寄。  
    羅幕繡幃鴛被,  
    舊歡如夢裡。  


    【荷葉杯】 (2)

    絕代佳人難得,  
    傾國,  
    花下見無期。 
    一雙愁黛遠山眉, 
    不忍更思惟。 

    閒掩翠屏金鳳,  
    殘夢,  
    羅幕畫堂空。 
    碧天無路信難通, 
    惆悵舊房櫳。 


    <又>

    記得那年花下,  
    深夜,  
    出識謝娘時, 
    水堂西面畫簾垂, 
    攜手暗相期。 

    惆悵曉鶯殘月,  
    相別,  
    從此隔音塵。 
    如今俱是異鄉人, 
    相見更無因! 


    【青平樂】 (2)

    野花芳草,  
    寂寞關山道。  
    柳吐金絲鶯語早,  
    惆悵香閨暗老。  

    羅帶悔結同心, 
    獨憑朱欄思深。 
    夢覺半床斜月,
    小窗風觸鳴琴。 


    <又>

    鶯啼殘月,  
    繡閣香燈滅。  
    門外馬嘶郎欲別,  
    正是落花時節。  

    妝成不畫蛾眉, 
    含愁獨倚金扉。 
    去路香塵莫掃,
    掃即郎去歸遲。 


    【天仙子】 (2)

    蟾彩霜華夜不分, 
    天外鴻聲枕上聞, 
    繡衾香冷懶重燻。 
    人寂寂,
    葉紛紛, 
    才睡依前夢見君。 


    <又>

    夢覺雲屏依舊空, 
    杜鵑聲咽隔簾籠\, 
    玉郎薄幸去無蹤。 
    一日日,
    恨重重, 
    淚界蓮腮兩線紅。 


    <又>

    春日游, 
    杏花吹滿頭。 
    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 
    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 
    縱被無情棄,
    不能羞。 


    【女冠子】 (2)

    四月十七,  
    正是去年今日,  
    別君時。 
    忍淚佯低面,
    含羞半斂眉。 

    不知魂已斷,
    空有夢相隨。 
    除卻天邊月,
    沒人知。 
    <又>

    昨夜夜半,  
    枕上分明夢見,  
    語多時。 
    依舊桃花面,
    頻低柳業眉。 

    半羞還半喜,
    欲去又依依。 
    覺來知是夢,
    不勝悲! 


    【木蘭花】

    獨上小樓春欲暮,  
    愁望玉關芳草路。  
    消息斷,
    不逢人,
    卻斂細眉歸繡戶。  

    坐看落花空嘆息,  
    羅袂濕斑紅淚滴。  
    千山萬水不會行,
    魂夢欲教何處覓?  


    【小重山】

    一閉昭陽春又春。 
    夜寒宮漏永,
    夢君恩。 
    臥思陳事暗銷魂。 
    羅衣濕,
    紅袂有啼痕。 

    歌吹隔重閽。 
    遶亭芳草綠,
    倚長門。 
    萬般惆悵向誰論? 
    凝情立,
    宮殿欲黃昏。 


    10  薛昭蘊 二首
        錄自花間集


    【浣溪沙】

    傾國傾城恨有餘, 
    幾多紅淚泣姑蘇, 
    倚風凝睇雪肌膚。 

    吳主山河空落日,
    越王宮殿半平蕪, 
    藕花菱蔓滿重湖。 


    【小重山】

    春到長門春草青。 
    玉階華露滴,
    月朧明。 
    東風吹斷紫簫聲。 
    宮漏促,
    簾外曉鶯啼。 

    愁極夢難成。 
    愁極夢難成。 
    紅妝流宿淚,
    不勝情。 
    手捋裙帶遶階行。       
    思君切,
    羅幌暗塵生。 


    11  牛嶠  一首
        錄自花間集


    【望江怨】

    東風急,  
    惜別花時手頻執,  
    羅幃愁獨入。  
    馬嘶殘雨春蕪濕。  
    倚門立,  
    寄語薄情郎﹕
    粉香和淚泣。  


    12  毛文錫 二首
        錄自花間集


    【醉花間】

    休相問,  
    怕相問,  
    相問還添恨。  
    春水滿堂生,
    鸂鶒還相趁。

    昨晚雨霏霏,
    臨明寒一陣。  
    偏憶戍樓人,
    久絕邊庭信!  


    【應天長】

    平江波暖鴛鴦語,  
    雨雨釣舡歸極浦。  
    蘆洲一夜風和雨,  
    飛起淺\沙翹雪鷺。  

    漁燈明遠渚,  
    蘭棹今宵何處?  
    羅袂從風輕舉,  
    愁殺采蓮女。  


    13  牛希濟 一首
        錄自花間集


    【生查子】

    春山煙欲收,
    天澹稀星小。  
    殘月臉邊明,
    別淚臨清曉。

    語已多,
    情未了,  
    回首猶重道﹕  
    記得綠羅裙,
    處處憐芳草!  


    14  歐陽炯 五首
        錄自花間集


    【南鄉子】 (3)

    畫舸停橈, 
    槿花籬外竹橫橋。 
    水上游人沙上女,  
    回顧,  
    笑指芭蕉林裡住。  


    <又>岸遠沙平, 
    日斜歸路晚霞明。 
    孔雀自憐金翠尾,  
    臨水,  
    認得行人驚不起。  


    <又>路入南中, 
    桄榔葉暗蓼花紅。 
    兩岸人家微雨後,  
    收紅豆,  
    樹底織織抬素手。  


    【獻衷心】見花好顏色,
    爭笑東風, 
    雙臉上,
    晚妝同。 
    閉小樓深閣,
    春景重重。 
    三五夜,
    月明中。 

    情未已,
    信曾通, 
    滿衣猶自染檀紅。 
    恨不如雙燕,
    飛舞簾籠\。 
    春欲暮,
    殘絮盡,
    柳條空。 


    【江城子】

    晚日金陵岸草平, 
    落霞明, 
    水無情。 
    六代繁華,
    暗逐逝波聲。 
    空有姑蘇台上月,
    如西子鏡照江城! 


    15  顧敻  五首
        錄自花間集


    【虞美人】

    深閨春色勞思想,  
    恨共春蕪長。  
    黃鸝嬌囀(言尼)芳妍,
    杏枝如畫倚輕煙, 
    鎖窗前。 

    憑欄愁立雙蛾細,  
    柳影斜搖砌。  
    玉郎還是不還家。 
    教人魂夢逐楊花, 
    繞天涯。 
    【河傳】

    棹舉,  
    舟去,  
    波光渺渺,
    不知何處?  
    岸花汀草共依依, 
    雨微, 
    鷓鴣相逐飛。 

    天涯離恨江聲咽,  
    啼猿切,  
    此意向誰說?  
    倚蘭橈, 
    獨無聊, 
    魂銷, 
    小爐香欲焦。 
    【訴衷情】永夜拋人何處去?
    絕來音。 
    香閣掩,  
    眉斂,  
    月將沈, 
    爭忍不相尋? 
    怨孤衾。 
    願我心, 
    為你心, 
    始知相憶深。 


    【醉公子】 (2)

    漠漠秋雲澹,  
    紅藕香侵檻。  
    枕倚小山屏, 
    金鋪向晚扃。 

    睡起橫波慢,  
    獨望情何限!  
    衰柳數聲蟬, 
    魂銷似去年。 


    <又>岸柳垂金線,  
    雨晴鶯百囀。  
    家住綠楊邊, 
    往來多少年。 

    馬嘶芳草遠,  
    高樓簾半崙。  
    斂袖翠蛾攢, 
    相逢爾許難! 


    16  鹿虔扆 一首
        錄自花間集


    【臨江仙】

    金鎖重門荒苑靜,
    綺窗愁對天空。 
    翠華一去寂無蹤。 
    玉樓歌吹,
    聲斷已隨風。 煙月不知人事改,
    夜闌還照深宮。 
    藕花相向野塘中。 
    暗傷亡國,
    清露泣香紅。 


    17  閻選  一首
        錄自花間集


    【八拍蠻】

    愁鎖黛眉煙易慘,
    淚漂紅臉粉難勻。 
    憔悴不知緣底事?
    遇人推道不宜春。 


    18  尹鶚  一首
        錄自花間集


    【菩薩蠻】

    隴雲暗合秋天白,  
    俯窗獨坐窺煙陌。  
    樓際角重吹, 
    黃昏方醉歸。 

    荒唐難共語,  
    明日還應去。  
    上馬出門時, 
    金鞭莫與伊。 


    19  李珣  九首
        錄自花間集


    【漁歌子】 (2)

    荻花秋,
    瀟湘夜,  
    橘洲佳景如屏畫。  
    碧煙中,
    明月下,  
    小艇垂綸初罷。  

    水為鄉,
    篷作舍,  
    魚羹稻飯常餐也。  
    酒盈杯,
    書滿架,  
    名利不將心掛。  


    <又>

    九疑山,
    三湘水,  
    蘆花時節秋風起。  
    水雲間,
    山月裡,  
    棹水穿雲游戲。  鼓青琴,
    傾綠蟻,  
    扁舟自得逍遙誌。  
    任東西,
    無定止,  
    不議人間醒醉。  


    【巫山一段雲】

    古廟依青嶂,
    行宮枕碧流。 
    水聲山色鎖妝樓,
    往事思悠悠! 

    雲雨朝還暮,
    煙花春複秋。 
    啼猿何必近孤舟,
    行客自多愁。 


    【南鄉子】

    蘭棹舉,
    水紋開, 
    競攜藤籠\采蓮來。 
    回塘深處遙相見,  
    邀同宴,  
    綠酒一卮紅上面。  


    <又>乘彩舫,
    過蓮塘, 
    棹歌驚起睡鴛鴦。 
    游女帶香偎伴笑,  
    爭窈窕,  
    兢折團荷遮晚照。  


    <又>

    傾綠蟻,
    泛紅螺, 
    閒邀女伴簇笙歌。 
    避暑信船輕浪裡,  
    閒游戲,  
    夾岸荔枝紅蘸水。  


    <又>

    漁市散,
    渡船稀, 
    越南雲樹望中微。 
    行客待潮天欲暮,  
    送春浦,  
    愁聽猩猩啼瘴雨。  


    <又>相見處,
    晚晴天, 
    刺桐花下越台前。 
    暗裡回眸深屬意,  
    遺雙翠,  
    騎象背人先過水。  


    【河傳】

    去去!  
    何處?  
    迢迢巴楚,  
    山水相連。 
    朝雲暮雨,  
    依舊十二峰前, 
    猿聲到客船。 

    愁腸豈異丁香結?  
    因離別,  
    故國音書絕。  
    想佳人花下,
    對明月春風, 
    恨應同。 
    20  和凝  二首
        錄自劉毓盤輯紅葉稿


    【江城子】 (2)

    竹裡風生月上門。 
    理秦箏, 
    對雲屏。 
    輕撥朱弦,
    恐亂馬嘶聲。 
    含恨含澆獨自語﹕
    今夜約,
    太遲生! 


    <又>

    斗轉星移玉漏頻。 
    已三更, 
    對棲鶯。 
    歷歷花間,
    似有馬蹄聲。 
    含笑整衣開繡戶,
    斜斂手,
    對棲鶯。 
    歷歷花間,
    似有馬蹄聲。 
    含笑整衣開繡戶,
    斜斂手,
    下階迎。 


    21  孫光憲 十二首
        錄自劉毓盤重刊宋本荊台佣稿

    【楊柳枝】

    閶門風暖落花干, 
    飛遍江城雪不寒。 
    獨有晚來臨水驛,
    閒人多憑赤闌干。 


    【八拍蠻】

    孔雀尾拖金線長, 
    怕人驚起入丁香。 
    越女沙頭爭拾翠,
    相呼歸去背斜陽。 


    【竹枝】 (2)

    亂繩千結(竹枝)絆人深(女兒), 
    越羅萬丈(竹枝)表長尋(女兒)。 
    楊柳在身(竹枝)垂意緒(女兒),
    藕花落盡(竹枝)見蓮心(女兒)。 


    <又>門前春水(竹枝)白蘋花(女兒),
    岸上無人(竹枝)小艇斜(女兒)。 
    商女經過(竹枝)江欲暮(女兒),
    散拋殘食(竹枝)飼神鴨(女兒)。 


    【思帝鄉】

    如何? 
    遺情情更多! 
    永日水精簾下斂羞蛾。 
    六幅羅裙窣地,
    微行曳碧波。 
    看盡滿地疏雨打團荷。 


    【酒泉子】空磧無邊,
    萬裡陽關道路。  
    馬蕭蕭,
    人去去,  
    隴雲愁。 

    香貂舊製戎衣窄,  
    胡霜千裡白。  
    綺羅心,
    夢雲隔,
    上高樓。 


    【浣溪沙】 (4)

    蓼岸風多橘柚香, 
    江邊一望楚天長, 
    片帆煙際閃孤光。 

    月送徵鴻飛杳杳,
    思隨流水去茫茫, 
    蘭紅波碧憶瀟湘。 


    <又>

    半踏長裙宛約行, 
    晚簾疏處見分明, 
    此時堪恨昧平生。 

    早是銷魂殘燭影,
    更愁聞著品弦聲, 
    杳無消息若為情。 


    <又>

    輕打銀箏墜燕泥, 
    斷絲高罥畫樓西,
    花冠閒上午牆啼。 

    粉籜半開新竹徑,
    紅苞盡落舊桃蹊, 
    不堪終日閉深閨。 


    <又>

    烏帽斜攲倒佩魚,
    靜街偷步訪仙居, 
    隔牆應認打門初。 

    將見客時微掩斂,
    得人憐處且生疏, 
    低頭羞問壁間書。 


    【謁金門】留不得!  
    留得也應無益。  
    白紵春衫如雪色。  
    揚州初去日。  

    輕別離,
    甘拋擲,  
    江上滿帆風疾。  
    卻羨彩鴛三十六,  
    孤鸞還一只。  


    【漁歌子】

    泛流熒,
    明又滅。  
    夜涼水冷東灣闊。  
    風浩浩,
    笛寥寥,
    萬頃金波澄澈。  

    杜若洲,
    香鬱烈。  
    一聲宿雁霜時節。  
    經霅水,
    過松江,
    盡屬儂家日月。  


    22  張泌  四首
        錄自花間集


    【浣溪沙】 (2)

    馬上凝情憶舊游, 
    照花淹竹小溪流, 
    鈿箏羅幕玉搔頭。 早是出門長帶月,
    可堪分袂又經秋? 
    晚風斜日不勝愁。 
    <又>枕障燻壚隔繡幃, 
    二年終日兩相思, 
    杏花名月始應知。 天上人間何處去?
    舊歡新夢覺來時, 
    黃昏微雨畫簾垂。 


    【楊柳枝】

    膩粉瓊妝透碧紗, 
    雪休夸。 
    金鳳搔頭墜鬢斜, 
    發交加。 

    倚著雲屏新睡覺,  
    思夢笑。  
    紅腮隱出枕函花, 
    有些些。 


     競

    胡蝶兒, 
    晚春時。 
    阿嬌初著淡黃衣, 
    倚窗學畫伊。 

    還似花間見,
    雙雙對對飛。 
    無端和淚拭燕脂, 
    惹教雙翅垂。 


    23  馮延己(巳?) 二十三首
        錄自四印齋本陽春集
    【鵲蹋枝】 (8)誰道閒情拋擲久?  
    每到春來,
    惆悵還依舊。  
    日日華前常病酒,  
    不辭鏡裡朱顏瘦。  

    河畔青蕪堤上柳。  
    為問新愁,
    何事年年有?  
    獨立小橋風滿袖,  
    平林新月人歸後。  


    <又>華外寒雞天欲曙。  
    香印成灰,
    起坐渾無緒。  
    庭際高梧凝宿霧,  
    卷簾雙鵲驚飛去。  屏上羅衣閒繡縷。  
    一晌關情,
    憶遍江南路。  
    夜夜夢魂休謾語,  
    已知前事無尋處。  


    <又>

    叵耐為人情太薄。  
    幾度思量,
    真擬渾拋卻。  
    新結同心香未落,  
    怎生負得當初約?  

    休向尊前情索莫。  
    手舉金罍,
    憑仗深深酌。  
    莫作等閒相斗作,  
    與君保取長歡樂。  


    <又>

    蕭索清秋珠淚墜。  
    枕簟微涼,
    展轉渾無寐。  
    殘酒欲醒中夜起,  
    月明如練天如水。  

    階下寒聲啼絡緯。  
    庭樹金風,
    悄悄重門閉。  
    可惜舊歡攜手地,  
    思量一夕成憔悴。  


    <又>

    煩惱韶光能幾許?  
    腸斷魂銷,
    看卻春還去。  
    只喜牆頭靈鵲語,  
    不知青鳥全相誤。  

    心若垂楊千萬縷。  
    水闊華蜚,
    夢斷巫山路。  
    滿眼新愁無問處,  
    珠簾錦\帳相似否?  


    <又>

    幾日行雲何處去?  
    忘了歸來,
    不道春將暮。  
    百草千華寒食路,  
    香車系在誰加樹?  淚眼倚樓頻獨語﹕  
    雙燕飛來,
    陌上相逢否?  
    撩亂春愁如柳絮,  
    悠悠夢裡無尋處。  


    <又>庭院深深深幾許?  
    楊柳堆煙,
    簾幕無重數。  
    玉勒雕鞍游冶處,  
    樓高不見張台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  
    門掩黃昏,
    無計留春住。  
    淚眼問華華不語,  
    亂紅飛過秋千去。  


    <又>

    六曲闌干偎碧樹。  
    楊柳風輕,
    展盡黃金縷。  
    誰把鈿箏移玉柱?  
    穿簾海燕雙飛去。  

    滿眼游絲兼落絮。  
    紅杏開時,
    一霎清明雨。  
    濃睡覺來鶯亂語,
    驚殘好夢無尋處。


    【采桑子】 (2)

    笙歌放散人歸去,
    獨宿江樓, 
    月上雲收, 
    一半珠簾括玉鉤。 

    起來檢點經由地,
    處處新愁。 
    憑仗東流, 
    將取離心過橘洲。 


    <又>

    華前失卻游春侶,
    獨自尋芳, 
    滿目悲涼, 
    縱有笙歌亦斷腸。 

    林間戲蝶簾間燕,
    各自雙雙。 
    忍更思量? 
    綠樹青苔半夕陽。 


    【酒泉子】

    芳草長川, 
    柳映危橋橋下路。  
    歸鴻飛,
    行人去,  
    碧山邊。 
    風微煙澹雨蕭然, 
    隔岸馬嘶何處?  
    九回腸,
    雙臉淚,  
    夕陽天。 


    【清平樂】雨晴煙晚,  
    綠水新池滿。  
    雙燕飛來垂柳院,  
    小閣畫簾高卷。  

    黃昏獨倚朱樓, 
    西南新月眉彎。 
    砌下落華風起,
    羅衣特地春寒。 


    【謁金門】 (3)楊柳陌,  
    寶馬嘶空無跡。  
    新著荷衣人未識,  
    年年江海客。  

    夢覺巫山春色,  
    醉眼飛華狼籍。  
    起舞不辭無氣力,  
    愛君吹玉笛。  


    <又>秋已暮,  
    重疊關山歧路。  
    嘶馬搖鞭何處去?  
    曉禽霜晚樹。  

    夢斷禁城鐘鼓,  
    淚滴枕檀無數。  
    一點凝紅和薄霧,  
    翠娥愁不語。  
    <又>

    風乍起,  
    吹縐一池春水。  
    閒引鴛鴦香徑裡,  
    手捋紅杏蕊。  

    斗鴨闌干獨倚,  
    碧玉搔頭斜墜。  
    終日望君君不至,  
    舉頭聞鵲喜。  


    【歸自謠】 (2)

    何處笛?  
    終夜夢魂情脈脈。  
    竹風櫚雨寒窗滴。  

    離人數歲無消息。  
    今頭白,  
    不眠特地重相憶。  
    <又>春艷艷,  
    江上晚山三四點,  
    柳絲如剪華如染。  

    香閨寂寂門半掩。  
    愁眉斂,  
    淚珠滴破燕脂臉。  
    【長命女】

    春日宴,  
    綠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陳三願﹕  
    一願郎君千歲,
    二願妾身常健,  
    三願如同梁上燕,  
    歲歲長相見。  


    【喜遷鶯】

    宿鶯啼,
    鄉夢斷,
    春樹曉朦朧。 
    殘燈和燼閉朱櫳, 
    人語隔屏風。 

    鄉已寒,
    燈已絕,  
    忽憶去年離別﹕  
    石城華雨倚江樓, 
    波上木蘭舟。 


    【三台令】 (3)

    春色!  
    春色!  
    依舊青門紫陌。  
    日斜柳暗華嫣, 
    醉臥誰家少年? 
    年少!  
    年少!  
    行樂直須及早。  


    <又>

    明月!  
    明月!  
    照得離人愁絕。  
    更深影入空床, 
    不道幃屏夜長。 
    長夜!  
    長夜!  
    夢到庭華陰下。  


    <又>

    南浦!  
    南浦!  
    翠鬢離人何處?  
    當時攜手高樓, 
    依舊樓前水流。 
    流水!  
    流水!  
    中有傷心雙淚。  


    【點絳唇】

    蔭綠圍紅,
    夢瓊家在桃源住。  
    畫橋當路,  
    臨水雙朱戶。  

    柳徑春深,
    行到關情處。  
    顰不語,  
    意憑風絮,  
    吹向郎邊去。  




    柳徑春深,
    行到關情處。  
    顰不語,  
    意憑風絮,  
    吹向郎邊去。  


    24  李璟  二首
        錄自馬令南唐書


    【浣溪沙】 (2)

    菡萏香銷翠葉殘, 
    西風愁起碧波間。 
    還與容光共憔悴,
    不堪看。 細雨夢回清漏永,
    小樓吹徹玉笙寒。 
    筱筱淚珠多少恨,
    倚欄桿。 


    <又>

    手卷珠簾上玉鉤, 
    依前春恨鎖重樓。 
    風裡落花誰是主?
    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
    丁香空結雨中愁。 
    回首綠波春色暮,
    接天流。 

      【案﹕歷代詩余卷一百二十三“碧波”作“綠波”,“容光”作“韶
      光”,“清漏永”作“雞塞遠”,“筱筱淚珠多少恨”作“多少淚珠
      何恨恨”,“珠簾”作“真珠”,“春色”作“三峽”。】

    25 李煜  十二首
        錄自明萬歷呂遠刊本南唐二主詞【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依然在,  
    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案﹕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一“秋月”作“秋葉”,“依然”作“應
      猶”,“都有”作“還有”。】


    【喜遷鶯】

    曉月墜,
    宿雲微, 
    無語枕頻攲。
    夢回芳草思依依, 
    天遠雁聲稀。 

    啼鶯散,  
    餘花亂,  
    寂寞畫堂深院。  
    片紅休掃盡從伊, 
    留待舞人歸。 
    【清平樂】

    別來春半,  
    觸目愁腸斷。  
    砌下落梅如雪亂,  
    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 
    路遙歸夢難成。 
    離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遠還生。 


    【鳥夜啼】

    林花謝了春紅, 
    太匆匆! 
    常恨朝來寒重晚來風! 

    胭脂淚,  
    留人醉,  
    幾時重?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全唐詩附詞一“常恨”作“無奈”,“寒重”作“寒雨”,“留人”
      作“相留”。】
    【長相思】

    雲一緺,
    玉一梭, 
    澹澹衫兒薄薄羅, 
    輕顰雙黛螺。 

    秋風多, 
    雨相和, 
    簾外芭蕉三兩窠。 
    夜長人奈何! 


    【搗練子令】深院靜,
    小庭空, 
    斷續寒砧斷續風。 
    無奈夜長人不寐,
    數聲和月到簾櫳。 


    【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 
    對景難排。 
    秋風庭院蘚\侵階。 
    一行珠簾閒不卷,
    終日誰來? 

    金鎖已沉埋, 
    壯氣蒿萊。 
    晚涼天靜月華開。 
    想得玉樓瑤殿影,
    空照秦淮!   【全唐詩附詞一“一行”作“一桁”,“金鎖”作“金劍”,“天靜”
      作“天淨”。】


    【虞美人】風回小院庭蕪綠,  
    柳眼春相續。  
    憑闌半日獨無言, 
    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  
    池面冰初解。  
    燭明香暗畫堂深, 
    滿鬢青霜殘雪思難任。 

      【全唐詩附詞一“尊前”作“尊罍”,“畫堂”作“畫樓”,“難任”
    作“難禁”。】


    【破陣子令】四十年來家國,
    三千裡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
    瓊枝玉樹作煙蘿, 
    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
    沉腰潘鬢銷磨。 
    最是倉惶辭廟日,
    教坊猶奏別離歌, 
    垂淚對宮娥。 

      【全唐詩附詞一“鳳閣”作“鳳闕”,“瓊枝玉樹”作“玉樹瓊枝”,
      “倉惶”作“蒼黃”,“猶奏”作“獨奏”。東波誌林“四十”作“三
      十”,奪“鳳閣”二句,“識”作“慣”。】

      【全唐詩附詞一“一行”作“一桁”,“金鎖”作“金劍”,“天靜”
      作“天淨”。】


    【浪淘沙】

    簾外雨潺潺, 
    春意將闌。 
    羅衾不暖五更寒。 
    夢裡不知身是客,
    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闌! 
    無限關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歸去也,
    天上人間! 

      【全唐詩附詞一“將闌”作“闌珊”,“不暖”作“不耐”,“莫”作
      “暮”,“關山”作“江山”,“歸去”作“春去”。】


    【鳥夜啼】

    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  
    理還亂,  
    是離愁,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臨江仙】
        據耆舊緒聞補

    櫻桃落盡春歸去,
    蝶翻輕粉雙飛。 
    子規啼月小樓西。 
    玉鉤羅幕,
    惆悵暮煙垂。 

    別巷寂寥人散後,
    望殘煙草低迷。 
    爐香閒裊鳳凰兒。 
    空持羅帶,
    回首恨依依。 


    26  潘閬  五首
        錄自四印齋刊宋元三十一家詞本逍遙詞


    【憶余杭】 (5)

    長憶錢塘,
    不是人寰是天上,
    萬家掩映翠微間, 
    處處水潺潺。 異花四季當窗放,  
    出入分明在屏障。  
    別來隋柳幾經秋, 
    何日得重游? 


    <又>

    長憶西湖,
    盡日憑闌樓上望,
    三三兩兩釣魚舟, 
    島嶼正清秋。 

    笛聲依約蘆花裡,  
    白鳥成行忽驚起。  
    別來閒整釣魚竿, 
    思入水雲寒。 


    <又>

    長憶孤山,
    山在湖心如黛簇,
    僧房四面向湖開, 
    清棹去還來。 

    芰荷香噴連雲閣,  
    閣上清聲檐下鐸。  
    別來塵土污人衣, 
    空役夢魂飛。 


    <又>

    長憶西山,
    靈隱寺前三竺後,
    冷泉亭上幾行游, 
    三伏似清秋。 

    白猿時見攀高樹,  
    長嘯一聲何處去?  
    別來幾向畫闌看, 
    終是欠峰巒! 

      【案﹕詞綜“西山”作“西湖”。】


    <又>

    長憶觀潮,
    滿郭人爭江上望,
    來疑滄海盡成空, 
    萬面鼓聲中。 

    弄潮兒向濤頭立,  
    手把紅旗旗不濕。  
    別來幾向夢中看, 
    夢覺尚心寒。 


    27  寇準  一首
        錄自詞綜卷四


    【陽關引】

    塞草煙光闊,  
    渭水波聲咽。  
    春潮雨霽,
    輕塵斂,
    徵鞍發。  
    指青青楊柳,
    又是輕攀折。  
    動黯然,
    知有後會,
    甚時節?  

    更盡一杯酒,
    歌一闋。  
    嘆人生裡,
    難歡聚,
    易離別。  
    且莫辭沉醉,
    聽取陽關徹。  
    念故人千裡,
    自此共明月。  


    28  範仲淹 三首
        錄自詞綜卷四


    【蘇幕遮】

    碧雲天,
    黃葉地。  
    秋色連波,
    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  
    芳草無情,
    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
    追旅思。  
    夜夜除非,
    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  
    酒入愁腸,
    化作相思淚。  


    【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  
    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裡,  
    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裡,  
    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  
    將軍白發徵夫淚。  


    【御街行】

    紛紛墜葉飄香砌。  
    夜寂靜,
    寒聲碎。  
    真珠簾卷玉樓空,
    天淡銀河垂地。  
    年年今夜,
    月華如練,
    長是人千裡!  愁腸已斷無由醉。  
    酒未到,
    先成淚。  
    殘燈明滅枕頭攲,
    諳盡孤眠滋味。  
    都來此事,
    眉間心上,
    無計相回避。  

    29  張先  十四首
        錄自強村叢書本張子野詞


    【醉垂鞭】雙蝶繡羅裙。 
    東池宴,  
    初相見。  
    朱粉不深勻, 
    間花淡淡春。 

    細看諸處好,  
    人人道﹕  
    柳腰身。 
    昨日亂山昏, 
    來時衣上雲。 


    【菩薩蠻】 (2)

    憶郎還上層樓曲,  
    樓前芳草年年綠。  
    綠似去時袍, 
    回頭風袖飄。 

    郎袍應已舊,  
    顏色非長久。  
    惜恐鏡中春, 
    不如花草新。 


    <又>

    牡丹含露真珠顆,  
    美人折向簾前過。  
    含笑問檀郎﹕ 
    花強妾貌強? 

    檀郎故相惱,  
    剛道花枝好。  
    花若勝如奴, 
    花還解語否? 
    【謝池春慢

作者:龙榆生

七剑十三侠

  • 《七剑十三侠》一名《七子十三生》,是晚清侠义小说的代表性作品,在当时即被誉为“诚集历来剑侠之大观,稗官之翘楚”(江文蒲“初集”序)。作者唐芸洲,号桃花馆主,姑苏人,生平不详。此书分三集陆续刊行,各六十回,共一百八十回。初集六十回刊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江文蒲在为初集作的序言中说:“吾知是书一出,其不胫而走也必矣。”诚如斯言,书刊行后“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月湖渔隐“二集”序)。光绪辛丑(1901)正月,二集六十四刊行,与初集一样,其“脍炙人口,甚至有手不释卷者”(月湖渔隐“三集”序)。同年六月,三集六十回问世,读者得见金豹,月湖渔隐赞其“笔墨之奇妙,惊人之怪事,尤较之初、续两集有过之无不及也”(月湖渔隐“三集”序)。 《七剑十三侠》写明武宗正德(1506-1521)年间,赛孟尝徐鹤(字鸣皋)等十二英雄(徐庆、罗季芳、一枝梅、狄洪道、王能、李武、杨小舫、包行恭、周湘帆、徐寿、伍天熊)聚义,各仗侠肝义胆、超群武艺,劫富济贫,除暴安良,后在七子(七位以“子”命名的剑仙,即玄贞子、一尘子、飞云子、霓裳子、默存子、山中子、海鸥子)及十三生(十三位以“生”命名的剑仙,即凌云生、御风生、云阳生、傀儡生、独孤生、卧云生、罗浮生、一瓢生、梦觉生、漱石生、鹪寄生、河海生、自全生)的帮助下,随右都御史杨一清平定甘肃安化王朱寘鐇叛乱、随佥都御史王守仁平定江西宁王朱宸濠叛乱,结果七子十三生与十二英雄各受封赏。书中所述安化王朱寘鐇及宁王朱宸壕作乱始末,系“据原史而增撰之”(月湖渔隐“三集”序),与史实大致相符。 《七剑十三侠》问世后,续作与仿作纷出,以至于在清末明初形成了一个武侠小说的新流派。这种既贯穿惩恶扬善的传统侠义精神,又闪烁着剑光侠影、亦真亦幻的剑侠小说,不但以其“令人色舞眉飞、拍案叫绝”(江文蒲“初集”序)的奇妙笔墨影响了同代人的创作,而且对于五十年代兴起的以金庸、梁羽生为代表的所谓“新武侠小说”的创作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作者:唐芸洲

清代名人轶事

  • 《清代名人轶事辑览》本书从近千种清代野史、杂录及文集中辑录了清代很有影响的各类人物的贵闻软事,计有四百余人,包括皇帝、后妃(附太监)、亲王、名臣、名将、维新派及革命党人、科学家、文艺家、侠客和名女。以人系事,以时代为序编排,涉及清代政治、历史、经济、军事和文化诸方面。

作者:葛虚存

茶神傳

  • 採茶 採茶之候貴及其時 太早則味

作者:艸衣

北齐书

  •   北齐书五十卷,作者唐李百药,内容记载了公元五三四年前后北魏分裂,东魏政权建立,中经五五○年齐代东魏,到五七七年齐亡为止的王朝兴亡史。  为了区别於曾经割据江淮的齐朝,后人称之为「北齐」。和北魏一样,东魏--北齐仍然是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联合统治的封建政权。它的疆域南阻长江,和梁、陈两朝先后对峙;西在今山西、河南、湖北,与西魏--北周分界。

      从北齐到隋的五十年间,曾先后有人编写出几种不同体裁的北齐史,其中有隋李德林的纪传体齐书和王劭的编年体齐志。公元六二二年(唐武德五年),唐高祖指派裴矩、祖孝孙、魏徵重写北齐史,长期没有写成。六二九年(贞观三年),唐太宗专设梁、陈、齐、周、隋五朝史的编写机构,命李百药写北齐史。他在其父李德林齐书基础上参考王劭齐志扩充改写,六三六年(贞观十年)全书完成。

      李德林(公元五三○--五九○)字公辅,博陵安平(今河北深县)人。他经历齐、周、隋三朝,一直担任诏令和其他重要文件的起草,获得历朝皇帝的宠用。在齐官至中书侍郎,在周官至御正下大夫,在隋官至内史令,封安平公,死在怀州刺史任上。他在北齐就参加「国史」即北齐史的编写,写成纪传二十七卷,隋时扩充为三十八篇。  李百药(公元五六五--六四八)字重规,隋末官建安(今福建建瓯)县丞。曾参加隋末农民起义,后降唐。入唐后任中书舍人,参加制定五礼和律令。最后官至宗正卿,封安平县子。

      传本北齐书大部份出於后人所补,用北史补的部份,北史具在,而且补的人还常有删节,这部份基本上可有可无;另一部份用唐人史钞补的,虽也出於北齐书,但把原文删节得不像样子,除个别地方可供参考外,价值也很低。然而从五十卷全书来说,包括补缺部份在内,它留下了这段历史的比较全而的材料。其中保留下来的十七卷李百药原文,还保存了一些不见他书的有用的材料。此外,在具体叙事上,北史常有删改北齐书而错了的,也可憑本书纠正。如北魏末年的各族人民大起义是南北朝时期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武装起义,北齐书记载了各地起义军活动的材料,有一些在北史中就作了删削(李元忠附李愍传、叱列平传等)。

      在唐初同时编写的各史中,北齐书对当时封建统治者的醜事记载较多。这是由於隋唐两朝继承北周,北齐是一个被战败灭亡的割据政权,被认为是「僣伪」,隋唐编写北齐史就相对地较少忌讳,同时也藉此证明周灭齐是所谓「有道伐无道」。北齐书之较多揭露性的记叙,也是同吸收王劭齐志的记载有关。刘知几说,王劭齐志叙事生动,语言通俗,这两点在北齐书中也仍然有所体现。  东魏、北齐时期,通过广大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钢铁冶煉技术上有很大发展,北齐书的方伎传中记载了綦母怀文在这方面的新贡献。方伎传中还记载了数学家信都芳、天文学家张子信的事跡。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邢邵和唯心主义者杜弼关於形神问题的辩论,在北齐书中也有比较详细的记录,留下了一份哲学史上有价值的文献。

      北齐书早在唐代中叶以后就逐渐残缺,也不断有人补缺。到北宋初就只有十七卷是李百叶的原文,其余都是后人以北史和唐人史钞中相关纪传补全。这部书初次刻版付印,流传下来的就是这种补本。我们重编总目时,凡是后人所补的各卷都注上了「补」字。这部书的最早刻本,据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的记载,是在北宋末政和中即十二世纪初。这个最早的刻本早已失传。我们用来校勘的是:一、有元明两朝补版的南宋刻本即三朝本(武汉大学图书馆藏);二、明万历间南京国子监刻本(简称南本);三、明万历间北京国子监刻本(简称北本);四、明末毛氏汲古阁本(简称汲本);五、清乾隆四年武英殿本(简称殿本);六、清同治十三年金陵书局本(简称局本);七、商务印书馆百衲本二十四史本(简称百衲本)。百衲本三十四卷前影印三朝本,三十四卷后影印残宋本。这七种本子中,我们以三朝本、南本、殿本为互校的主要本子。为了避免烦琐,在三种本子内互校,择善而从,除少数需要说明者外,一般不出校记。除了版本互校外,我们还通校了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北史、资治通鑑、通志中有关部份。

      由於北齐书大部份为后人所补,这给校勘带来一系列复杂问题,这一些在点校后记中说明。

作者:李百药

寒花葬志

  •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艹热〕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余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作者:归有光

诗镜总论

  •   诗有六义,《颂》简而奥,夐哉尚矣。《大雅》宏远,非周人莫为。《小雅》婉娈,能或庶几。《风》体优柔,近人可仿。然体裁各别,欲以汉魏之词,复兴古道,难以冀矣。西京崛起,别立词坛,方之於古觉意象蒙茸,规模逼窄,望湘累之不可得,况《三百》乎?

      十五《国风》,亦里巷语,然雍雍和雅,骚人则萧萧清远之音。

      西京语迫意锓,自不及古人深际。  诗人一叹三咏,感寤具存,庞言繁称,道所不贵。韦孟《讽谏》,恺直有馀,深婉不足。韦玄成《自劾》诗,情色未定量,末段数语,庶为可诵。

      诗四言优而婉,五言直而倨,七言纵而暢,三言矫而掉,六言甘而媚,杂言芬葩,顿跌起伏。四言《自劾》诗,情色未定量,末段数语,庶为可诵。

      诗四言优而婉,五言直而倨,七言纵而暢,三言矫而掉,六言甘而媚,杂言芬葩,顿跌起伏。四言《大雅》之音也,其诗中之元气乎?

      《风》《雅》之道,衰自西京,绝於晋宋,所由来矣。

      五言在汉,遂为鼻祖。西京首首俱佳,苏李固宜,文君一女耳,胸无绣虎,腕乏灵均,而《白头吟》寄兴高奇,选言简隽,乃知风会之翊人远矣。

      《十九首》近於赋而远於风,故其情可陈,而其事可举也。虚者实之,纡者直之,则感寤之意微,而陈肆之用广矣。夫微而能通,婉而可讯者,风之为道美也。

      苏李赠言,何温而戚也!多唏涕语,而无蹶蹙声,知古人之气厚矣。古人善於言情,转意象於虚圆之中,故觉其味之长而言之美也。

      後人得此则死做矣。  斑婕妤说礼陈诗,姱脩嫮佩,《怨歌行》不在《绿衣》诸什之下。

      王昭君《黄鸟》诗,感痛未深。以绝世姿作蛮夷嫔,人敬有怀,其言当不止此。此有情而不能言情之过也。

      诗之佳,拂拂如风,洋洋如水,一往神韵,行乎其间。班固《明堂》诸篇,则质而鬼矣。鬼者,无生气之谓也。

      东京气格颓下,蔡文姬才气英英。读《胡笳》吟,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直是激烈人怀抱。  孔融,鲁国一男子,读临终诗,其意气恹恹欲尽。

      焦仲卿诗有数病:大略繁絮不能举要,病一;粗丑不能出词,病二;颓顿不能整格,病三。尤可举者,情词之讹谬也,如云“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遗归”,此是何人所道?观上言“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斯言似出妇口,则非矣。当县令遣媒来也,“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而其母之谢媒,亦曰“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则知女之有志,而母固未之强也。及其兄怅然,兰芝既能死誓,何不更申前说大义拒之,而云“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意当时情事,断不如是。诗之不能宛述备陈,亦明矣。至於府君订婚,阿母戒日,妇之为计,当有深裁。或密语以寄情,或留物以示意,不则慷慨激烈,指肤发以自将,不则纡郁悲思,遗饮食於不事。乃云“左手持刀刀,右手执绫罗,朝成绣袖珍裙,晚成单罗衫”,其亦何情作此也?

      “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当是时,妇何意而出门?  夫何缘而偶值?诗之未能当情又明矣。其後府吏与母永诀,回身入房,此时不知几为徘徊,几为惋愤?而诗之情色,甚是草草,此其不能从容据写又甚矣。或曰:“诗虚境也,安得与纪事同论?”夫虚实异致,其要於当情则一也。汉乐府《孤兒行》,事至琐矣,而言之甚详。传玄《秦女休行》,其事甚奇,而写之不失尺雨。夫情生於文,文生於情,未有事离而情合者也。  古之为尚,非徒朴也,实以其精。今人观宋器,便知不逮古人甚远。商彝周鼎,洵可珍也。不求其精,而惟其朴。以疏顽为古拙,以浅俚为玄澹,精彩不存,面目亦失之远矣。

      古乐府多俚言,然韵甚趣甚。後人视之为粗,古人出之自精,故大巧者若拙。

      魏人

      魏人精力标格,去汉自远,而始彯之华,中不足者外有馀,道之所以日漓也。李太白云:“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此豪杰阅世语。  曹孟德饶雄力,而钝气不无,其言如摧锋之斧。

      子桓王粲,时激《风》《雅》馀波,子桓逸而近《风》,王粲庄而近《雅》。子建任气凭材,一往不制,是以有过中之病。刘桢棱层,挺挺自持,将以兴人则未也。二应卑卑,其无足道。徐幹清而未远,陈琳险而不安。鄴下之材,大略如此矣。

      晋多能言之士,而诗不佳,诗非可言之物也。晋人惟华言是务,巧言是标,其衷之所存能几也?其一二能诗者,正不在清言之列,知诗之为道微矣。嵇阮多材,然嵇诗一举殆尽。

      阮籍诗中之清言也,为汗漫语,知其旷怀无尽。故曰:“诗可以观。”直举形情色相,倾以示人。

      博玄得古之神。汉人朴而古,傅玄精而古。朴之至,妙若天成;精之至,粲如鬼画。二者俱妙於思虑之先矣。

      精神聚而色泽生,此非雕琢之所能为也。精神道宝,闪闪著地,文之至也。晋诗如丛采为花,绝少生韵。士衡病靡,太冲病憍,安仁病浮,二张病塞。语曰:“情生於文,文生於情。”此言可以药晋人之病。

      素而绚,卑而未始不高者,渊明也。艰哉士衡之苦於缛绣而不华也。夫温柔悱恻,诗教也。恺悌以悦之,婉娩以入之,故诗之道行。

      左思抗色厉声,则令人畏;潘岳浮词浪语,则令人厌,欲其入人也难哉!  读陶诗,如所云“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想此老悠然之致。  诗被於乐,声之也。声微而韵,悠然长逝者,声之所不得留也。

      一击而立尽者,瓦缶也。诗之饶韵者,其钲磬乎?“相云日以远,衣带日以缓”,其韵古;“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其韵悠;“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其韵亮;“晨风飘歧路,零雨被秋草”,其韵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韵幽:“皇心美阳泽,万象咸光昭”,其韵韶;“扣枻新秋月,临流别友生”,其韵清;“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其韵洌;“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其韵远。凡情无奇而自佳,景不丽而自妙者,韵使之也。

      晋人五言绝,俞俚愈趣,愈浅愈深。齐梁人得之,愈藻愈真,愈华愈洁。此皆神情妙会,行乎其间。唐人苦意索之,去之愈远。

      诗至於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康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颜延年代大匠断而伤其手也。寸草茎,能争三春色秀,乃知天然之趣远矣。  “池塘生春草”,虽属佳韵,然亦因梦得传。“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语饶霁色,稍以椎链得之。“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不琢而工。“皇心美阳泽,万象咸光昭”,不淘而净。“杪秋寻远山,山远行不近”,不脩而妩。“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不绘而工。此皆有神行乎其间矣。

      谢康乐诗,佳处有字句可见,不免硁硁以出之,所以古道渐亡。  康乐神工巧铸,不知有对偶之烦。惠连枵然肤立,如《捣衣牛女》,吾不知其意之所存,情之所在。

      鲍照材力标举,凌厉当年,如五丁凿山,开人世之所未有。当其得意时,直前挥霍,目无坚壁矣。骏马轻貂,雕弓短剑,秋风落日,驰骋平冈,可以想此君意气所在。  诗丽於宋,艳於齐。物有天艳,精神色泽,溢自气表。王融好为艳句,然多语不成章,则涂泽劳而神色隐矣。如卫之《硕人》,骚之《招魂》,艳极矣,而亦真极矣。柳碧桃红,梅清竹素,各有固然。浮薄之艳,枯槁之素,君子所弗取也。

      诗至於齐,情性既隐,声色大开。谢玄晖艳而韵,如洞庭美人,芙蓉衣而翠羽旗,绝非世间物色。

      读谢家诗,知其灵可砭顽,芳可涤秽,清可远垢,莹可沁神。  熟读color="#0000A0"》熟读灵运诗,能令五衷一洗,白云绿筱,湛澄趣於清涟。孰读玄晖诗,能令宿貌一新,红药青苔,濯芳姿於春雨。  诗须观其自得,陶渊明《饮酒》诗:“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提壶抚寒枝,远望时复为。”又:“昔人既屡空,春兴岂自免?”“寒竹被荒蹊,地为罕人远。”此为悠然乐而自得。谢康乐:“樵隐俱在山,由来事不同。不同非一事,养痾亦园中。中园屏氛杂,清旷招远风。”此为旷然遇而无罣。见古人本色,捴披不烦而至。夫咏物之难,非肖难也,惟不局局於物之难。玄晖“馀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山水烟霞,衷成图绘,指点盼顾,遇合得之。古人佳处,当不在言语间也。鲍明远“霜崖灭土膏,金涧测泉脉。旋渊抱星汉,乳窦通海碧”,精矣,而乏自然之致。

      良工苦心,余以是赏之。

      梁武《西渊曲》,绝似《子夜歌》,累叠而成,语语浑称,风格最老,拟《青青河畔草》亦然。

      梁人多妖艳之音,武帝启齿扬芬,其臭如幽兰之喷,诗中得此,亦所称绝代之佳人矣。“东飞伯劳西飞燕”,《河中之水歌》,亦古亦新,亦华亦素,此最艳词也。所难能者,在风格浑成,意象独出。

      简文诗多滞色腻情,读之如半醉憨情,恹恹欲倦。

      齐梁人欲嫩而得老,唐人欲老而得嫩,其所别在风格之间。齐梁老而实秀,唐人嫩而不华,其所别在意象之际。齐梁带秀而香,唐人撰华而秽,其所别在点染之间。

      梁元学曲初成,遂自娇音满耳,含情一粲,蕊气扑人。邵陵王卖致有馀,老而能媚。

      沈约有声无韵,有色无华。江淹材具不深,凋零自易,其所拟古,亦寿陵馀子之学步於邯郸者耳。拟陶彭泽诗,祇是田家景色,无此老隐沦风趣,其似近而实远。

      庾肩吾、张正见,其诗觉声色臭味俱备。诗之佳者,在声色臭味之俱备,庾张是也。诗之妙者,在声色臭味之俱无,陶渊明是也。

      张正见《赋得秋河曙耿耿》“天路横秋水,星桥转夜流”,唐人无此境界。《赋得白云临浦》“疏叶临稽竹,轻鳞入郑船”,唐人无此想像。《乏舟後湖》“残虹收度雨,缺岸上新流”,唐人无此景色。

      《关山月》“晕逐连城璧,轮随出塞车”,唐人无此映带。《奉和太子纳凉》“避日交长扇,迎风列短箫”,唐人无此致趣。庾肩吾《经陈思王墓》“雁与云俱阵,沙将蓬共惊”,唐人无此追琢。《春夜应令》“烧香知夜漏,刻烛验更筹”,唐人无此景趣。梁简文《往虎窟山寺》“分花出黄鸟,挂石下新泉”,唐人无此写作。《望同泰寺浮图》“飞幡杂晚虹,画鸟狎晨凫”,唐人无此点染。《纳凉》“游鱼吹水沫,神蔡上荷心”,唐人无此物态。梁元《折杨柳》“杨柳非花树,依楼自觉春”,唐人无此神情。邵陵王《见姬人》“却扇承枝影,舒衫受落花。狂夫不妒妾,随意晚还家”,唐人无此风骚。江总《赠袁洗马》“露浸山扉月,霜开石路烟”,唐人无此洗发。此皆得意象先,神行语外,非区区模仿推敲之可得者。

      何逊诗,语语实际,了无滞色。其探景每入幽微,语气悠柔,读之殊不尽缠绵之致。

      何逊以本色见佳,後之采真者,欲摹之而不及。陶之难摹,难其神也;何之难摹,难其韵也。何逊之後继有阴铿,阴何气韵相邻,而风华自布。见其婉而巧矣,微芳幽馥,时欲袭人。

      江总自梁入陈,其诗犹有梁人馀气。至陈之末,纤磨极矣。孔范《赋得白云抱幽石》:“阵结香炉隐,罗成玉女微。”巧则巧矣,而纤极矣。王褒庾信佳句不乏,蒙气亦多,以是知此道之将终也。

      宋孝武菁华璀璨,遂开灵运之先。陈後主妆裹丰馀,精神悴尽,一时作者,俱披靡颓败,不能自立。以知世运相感,人事以之。

      陈人意气恹恹,将归於尽。隋炀起敝,风骨凝然。其於追《风》勒《雅》,反汉还《骚》,相距甚远。故去时之病则佳,而复古之情未尽。诗至陈馀,非华之盛,乃实之衰耳。不能予其所美,而徒欲夺其所丑,则枵质将安恃乎?隋炀从华得素,譬诸红艳丛中,清标自出。

      虽卸华谢彩,而绚质犹存。并隋素而去之,唐之所以暗而无色也。珠辉玉润,宝焰金光,自然之色,夫岂不佳?若朽木死灰,则何贵矣?

      唐之兴,六代之所以尽亡也。

      读隋炀帝诗,见其风格初成,精华未备。  隋炀复古未深,唐人仍之益浅。夫以隋存隋,隋不存也,祇存其为唐耳。唐之存,隋之所以去也。盖以隋存隋,则隋孤;隋孤而以唐之力辅之,则唐之力益弱;唐弱而人不知反,不求胜於古,而求胜於唐,则他道百出矣。正不足而径,径不足而鬼,鬼不足而澌灭无馀矣。自汉而下,代不能为相存,至於唐,而古人之声音笑貌无复馀者。隋素而唐丽,素而质,“鸟击初移树,鱼寒欲隐苔”,唐欲为之,岂可得耶?

      古雄而浑,律精而微。“四杰”律诗,多以古脉行之,故材气虽高,风华未烂。六朝一语百媚,汉魏一语百情,唐人未能办此。

      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

      杜审言浑厚有馀,宋之问精工不乏。沈佺期吞吐含芳,安详合度,亭亭整整,喁喁叮叮。觉其句自能言,字自能语,品之所以为美。苏李法有馀闲,材之不逮远矣。

      初唐七律,简贵多风,不用事,不用意,一言两言,领趣自胜。

      故事多而寡用之,意多而约出之,斯所贵於作者。

      诗有灵襟,斯无俗趣矣;有慧口,斯无俗韵矣。乃知天下无俗事,无俗情,但有俗肠与俗口耳。古歌《子夜》等诗,俚情亵语,村童之所赧言,而诗人道之,极韵极趣。汉《铙歌》乐府,多窭人乞子兒女里巷之事,而其诗有都雅之风。如“乱流★正绝”,景极无色,而康乐言之乃佳。“带月荷锄归”,事亦寻常,而渊明道之极美。以是知雅俗所由来矣。夫虚而无物者,易俗也;芜而不理者,易俗也;卑而不扬者,易俗也;高而不实者,易俗也;放而不制者,易俗也;局而不舒者,易俗也;奇而不法者,易俗也;质而无色者,易俗也;文而过饰者,易俗也;刻而过情者,易俗也;雄而尚气者,易俗也;新布自师者,易俗也;故而不变者,易俗也;典而好用者,易俗也;巧而过断者,易俗也;多而见长者,易俗也;率而好尽者,易俗也;修而畏人者,易俗也;媚而逢世者,易俗也。大抵率真以布之,称情以出之,审意以道之,和气以行之,合则以轨之,去迹以神之,则无数者之病矣。

      绝去故常,划除涂辙,得意一往,乃佳。依傍前人,改成新法,非其善也。豪杰命世,肝胆自行,断不依人眉目。

      气太重,意太深,声太宏,色太厉,佳而不佳,反以此病,故曰“穆如清风”。

      世以李杜为大家,王维高岑为傍户,殆非也。摩诘写色清微,已望陶谢之籓矣,第律诗有馀,古诗不足耳。离象得神,披情著性,後之作者谁能之?世之言诗者,好大好高,好奇好异,此世俗之魔见,非诗道之正传也。体物著情,寄怀感兴,诗之为用,如此已矣。

      王龙标七言绝句,自是唐人骚语。深情苦恨,襞积重重,使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惜後人不善读耳。

      七言古,盛於开元以後,高适当属名手。调响气佚,颇得纵横;勾角廉折,立见涯涘。以是知李杜之气局深矣。  高达夫调响而急。

      岑参好为巧句,真不足而巧济之,以此知其深浅矣。故曰“大巧若拙”。  孟浩然材虽浅窘,然语气清亮,诵之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  常建音韵已卑,恐非律之贵。凡骨峭者音清,骨劲者音越,骨弱者音庳,骨微者音细,骨粗者音豪,骨秀者音冽,声音出於风格间矣。

      观五言古於唐,此犹求二代之瑚琏於汉世也。古人情深,而唐以意索之,一不得也;古人象远,而唐以景逼之,二不得也;古人法变,而唐以格律之,三不得也;古人色真,而唐以巧绘之,四不得也;古人貌厚,而唐以姣饰之,五不得也;古人气凝,而唐以佻乘之,六不得也;古人言简,而唐以好尽之。七不得也;古人作用盘砖,而唐以径出之,八不得也。虽以子美雄材,亦踣踬於此而不得进矣。庶几者其太白乎?意远寄而不迫,体安雅而不烦,言简要而有归,局卷舒而自得。离合变化,有阮籍之遗踪,寄托深长,有汉魏之委致。然而不能尽为古者,以其有佻处,有浅处,有游浪不根处,有率尔立尽处。

      然言语之际,亦太利矣。

      上古之言浑浑尔,中古之言折折尔,晚世之言便便尔,末世之言纤纤尔,此太白之所以病利也。

      杜少陵《怀李白》五古,其曲中之凄调乎?若意摹情,遇於悲而失雅。《石壕吏》《垂老别》诸篇,穷工造景,逼於险而不括。二者皆非中和之则,论诗者当论其品。

      诗不患无材,而患材之扬;诗不患无情,而患情之肆;诗不患无言,而患言之尽;诗不患无景,而患景之烦。知此台可与论雅。

      太白《古风》八十二首,发源於汉魏,而托体於阮公。然寄托犹苦不深,而作用间尚未尽委蛇盘砖之妙。要之雅道时存。

      少陵苦於摹情,工於体物,得之古赋居多。太白长於感兴,远於寄衷,本於十五《国风》为近。

      七言古,自魏文梁武以外,未见有佳。鲍明远虽有《行路难》诸篇,不免宫商乖互之病。太白其千古之雄乎?气骏而逸,法老而奇,音越而长,调高而卓。少陵何事得与执金鼓而抗颜行也?

      太白七古,想落意外,局自变生,真所谓“驱走风云,鞭挞海岳”。其殆天授,非人力也。少陵《哀江头》《哀王孙》作法最古,然琢削磨砻,力尽此矣。《饮中八仙》,格力超拔,庶足当之。

      少陵五古,材力作用,本之汉魏居多。第出手稍钝,苦雕细琢,降为唐音。夫一往而至者,情也;苦摹而出者,意也;若有若无者,情也;必然必不然者,意也。意死而情活,意迹而情神,意近而情远,意伪而情真。情意之分,古今所由判矣。少陵精矣刻矣,高矣卓矣,然而未齐於古人者,以意胜也。假令以《古诗九首》与少陵作,便是首首皆意。假令以《石壕》诸什与古人作,便是首首皆情。此皆有神往神来,不知而自至之妙。太白则几及之矣。十五国风皆设为其然而实不必然之词,皆情也。晦翁说《诗》,皆以必然之意当之,失其旨矣。数千百年以来,愦愦於中而不觉者众也。

      《三百篇》每章无多言。每有一章而三四叠用者,诗人之妙在一叹三咏。其意已传,不必言之繁而绪之纷也。故曰:“《诗》可以兴。”诗之可以兴人者,以其情也,以其言之韵也。夫献笑而悦,献涕而悲者,情也;闻鑫则壮,闻丝竹而幽者,声之韵也。是故情俗其真,而韵欲其长也,二言足以尽诗道矣。乃韵生於声,声出於格,故标格欲其高也;韵出为风,风感为事,故风味欲其美也。有韵必有色,故色欲其韶;韵动而气行,故气欲其清也。此四者,诗之至要也。夫优柔悱恻,诗教也,取其足以感人已矣。而後之言诗者,欲高欲大,欲奇奇欲异,於是远想以撰之,杂事以罗之,长韵以属之,俶诡以炫之,则骈指矣。此少陵误世,而昌黎复涌其波也。心托少陵之籓,而欲追《风》《雅》之奥,岂可得哉?

      子美之病,在於好奇。作意好奇,则於天然之致远矣。五七言古,穷工极巧,谓无遗恨。细观之,觉几回不得自在。

      初唐七律,谓其“不用意而自佳”,故当绝胜。“云山一一看皆好,竹树萧萧画不成”,体气之贵,风味之佳,此殆非人力所与也。  少陵color="#0000A0"》少陵五言律,其法最多,颠倒纵横,出人意表。余谓万法总归一法,一法不如无法。水流自行,云生自起,更有何法可设?

      少陵“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一语意经几折,本是惜春,却缘白发拘束怀抱,不能舒散,乃知少年之意气犹存,而老去之愁怀莫展,所以对酒而自伤也。少陵作用,大略如此。

      宋人抑太白而尊少陵,谓是道学作用。如此将置风人於何地?放浪诗酒,乃太白本行。忠君忧国之心,子美乃感辄发。其性既殊,所遭复异,奈何以此定诗优劣也?太白游梁宋间,所得数万金,一挥辄尽,故其诗曰:“天生我才必有用,黄金散尽还复来。”意气凌云,何容易得?  人情好尚,世有转移,千载悠悠,将焉取正?自梁以後,习尚绮靡,昭明《文选》,家视为千金之宝,初唐以後,辄吐弃之。宋人尊杜子美为诗中之圣,字型句矱,莫敢轻拨。如“自锄稀莱甲,小摘为情亲”,特小小结作语。“不知西阁意,更肯定留人”,意更浅浅。而一时何赞之甚?窃谓後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即余之所论,亦未敢以为然也。

      少陵七言律,蕴藉最深。有馀地,有馀情。情中有景,景外含情。

      一咏三讽,味之不尽。  善言情者,吞吐深浅,欲露还藏,便觉此衷无限。善道景者,绝去形容,略加点缀,即真相显然,生韵亦流动矣。此事经不得着做,做则外相胜而天真隐矣,直是不落思议法门。

      每事过求,则当前妙境,忽而不领。古人谓眼前景致,口头言语,便是诗家体料。所贵於能诗者,祇善言之耳。总一事也,而巧者绘情,拙者索相。总一言也,而能者动听,不能者忤闻,初非别求一道以当之也。  凡法妙在转,转入转深,转出转显,转搏转峻,转敷转平。知之者谓之“至正”,不知者谓之“至奇”,误用者则为怪而已矣。

      诗之所以病者,在过求之也,过求则真隐而伪行矣。然亦各有故在,太白之不真也为材使,少陵之不真也为意使,高岑诸人之不真也为习使,元白之不真也为词使,昌黎之不真也为气使。人有外藉以为之使者,则真相隐矣。

      中唐人用意,好刻好苦,好异好详。求其所自,似得诸晋人《子夜》、汉人乐府居多。盛唐人寄趣,在有无之间。可言处常留不尽,又似合於风人之旨,乃知盛唐人之地位故优也。  前不启辙,後将何涉?前不示图,後将何摹?诗家惯开门面,前有门面,则後有涂辙矣。不见《雅》《颂》《风》《骚》,何人拟得?  此真人所以无迹,至言所以无声也。

      唐人《早朝》,惟岑参一首,最为正当,亦语语悉称,但格力稍平耳。老杜诗失“早”字意,祇得起语见之。龙蛇燕雀,亦嫌矜拟太过。“眼前景致道不到,崔颢题诗在上头”,此语可参诗家妙诀。硃晦翁云;“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乃知天下事枉费推移者之多也。  中唐诗近收敛,境敛而实,语敛而精。势大将收,物华反素。盛唐铺张已极,无复可加,中唐所以一反而之敛也。初唐人承隋之馀,前华已谢,後秀未开,声欲启而尚留,意方涵而不露,故其诗多希微玄澹之音。中唐反盛之风,攒意而取精,选言而取胜,所谓绮绣非珍,冰纟丸是贵,其致迥然异矣。然其病在雕刻太甚,元气不完,体格卑而声气亦降,故其诗往往不长於古而长於律,自有所由来矣。  刘长卿体物情深,工於铸意,其胜处有迥出盛唐者。“黄叶减馀年”,的是庾信王褒语气。“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春归”句何减薛道衡《人日思归》语?“寒鸟数移柯”,与隋炀“鸟击初移树”同,而风格欲逊。“鸟似五湖人”,语冷而尖,巧还伤雅,中唐身手於此见矣。

      绝去形容,独标真素,此诗家最上一乘。本欲素而巧出之,此中唐人之所以病也。李端“园林带雪潜生草,桃李虽春未有花”,此语清标绝胜。李嘉祐“野棠自发空流水,江燕初归不见人”,风味最佳。  “野棠”句带琢,“江燕”句则真相自然矣。罗隐“秋深雾露侵灯下,夜静鱼龙逼岸行”,此言当与沈佺期王摩诘折证。

      深情浅趣,深则情,浅则趣矣。杜子美云:“桃花一簇开无主,不爱深红爱浅红。”余以为深浅俱佳,惟是天然者可爱。

      书有利涩,诗有难易。难之奇,有曲涧层峦之致;易之妙,有舒云流水之情。王昌龄绝句,难中之难;李青莲歌行,易中之易。难而苦为长吉,易而脱为乐天,则无取焉。总之,人力不与,天致自成,难易两言,都可相忘耳。

      司空曙“蒹葭有新雁,云雨不离猿”,“云雨”句,似不落思虑所得。意何臂积?语何浑成?语云:“已雕已琢,复归於朴。”“穷水云同穴,过僧虎共林”,昔庾子山曾有“人禽或对巢”之句,其奇趣同而庾较险也。凡异想异境,其托胎处固已远矣。老杜云:“熏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语意徘徊。司空曙“相悲各问年”,更自应手犀快。风尘阅历,有此苦语。

      余尝读骆义乌文,绝爱其“风生曳鹭之涛,雨湿印龟之岸”,谓其风味绝色。耿湋“小暑开鹏翼,新蓂长鹭涛”,其语翠色可摘。

      叙事议论,绝非诗家所需,以叙事则伤体,议论则费词也。然总贵不烦而至,如《棠棣》不废议论,《公刘》不无叙事。如後人以文体行之,则非也。戎昱“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过因谗後重,恩合死前酬”,此亦议论之佳者矣。

      李益五古,得太白之深,所不能者澹荡耳。太白力有馀闲,故游衍自得。益将矻矻以为之。《莲塘驿》《游子吟》自出身手,能以意胜,谓之善学太白可。

      盛唐人工於缀景,惟杜子美长於言情。人情向外,见物易而自见难也。司空曙“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李益“问姓惊初见,称名识旧容”,抚衷述愫,罄快极矣。因之思《三百篇》,情绪如丝,绎之不尽,汉人曾道只语不得。

      石之有棱,水之有折,此处最为可观。人道谓之“廉隅”,诗道谓之“风格”,世衰道微,恃此乃能有立。东汉之末,节气辈生。唐之中叶,诗之骨幹不顿,此砥世维风之一事也。

      专寻好意,不理声格,此中晚唐绝句所以病也。诗不待意,即景自成。意不待寻,兴情即是。王昌龄多意而多用之,李太白寡意而寡用之。昌龄得之椎练,太白出於自然,然而昌龄之意象深矣。刘禹锡一往深情,寄言无限,随物感兴,往往调笑而成。“南宫旧吏来相问,何处淹留白发生?”“旧人惟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更有何意索得?此所以有水到渠成之说也。

      贪肉者,不贵味而贵臭;闻乐者,不闻响而闻音,凡一掇而有物者,非其至者也。诗之所贵者,色与韵而已矣。韦苏州诗,有色有韵,吐秀含芳,不必渊明之深情,康乐之灵悟,而已自佳矣。“白日淇上没,空闺生远愁。寸心不可限,淇水长悠悠。”“还应有恨谁能识,月白风清欲堕时。”此语可评其况。

      盈盈秋水,淡淡春山,将韦诗陈对其间,自觉形神无间。

      诗贵真,诗之真趣,又在意似之间。认真则又死矣。柳子厚过於真,所以多直而寡委也。《三百篇》赋物陈情,皆其然而不必然之词,所以意广象圆,机灵而感捷也。

      读柳子厚诗,知其人无与偶。读韩昌黎诗,知其世莫能容。

      刘梦得七言绝,柳子厚五言古,俱深於哀怨,谓《骚》之馀派可。

      刘婉多风,柳直损致,世称韦柳,则以本色见长耳。

      实际内欲其意象玲珑,虚涵中欲其神色毕著。

      材大者声色不动,指顾自如,不则意气立见。李太白所以妙於神行,韩昌黎不免有蹶张之病也。气安而静,材敛而开。张子房破楚椎秦,貌如处子;诸葛孔明陈师对垒,气若书生。以此观其际矣。陶谢诗以性运,不以才使。凡好大好高,好雄好辩,皆才为之累也。善用才者,常留其不尽。

      青莲居士,文中常有诗意。韩昌黎伯,诗中常有文情。知其所长在此。  “陇上庄士有陈安,躯幹虽小腹中宽。聂父马铁锻鞍,七尺大刀奋如湍。丈八蛇予左右盘,十汤五决无当前。”此言可评昌黎七古。

      人情物态不可言者最多,必尽言之,则俚矣。知能言之为佳,而不知不言之为妙,此张籍王建所以病也。张籍小人之诗也。俚而佻。

      王建款情熟语,其兒女子之所为乎?诗不入雅,虽美何观矣!

      张籍王建诗有三病:言之尽也,意之丑也,韵之痺也。言穷则尽,意亵则丑,韵软则痺。杜少陵《丽人行》、李太白《杨叛兒》,一以雅道行之,故君子言有则也。

      孟郊诗之穷也,思不成伦,语不成响,有一二语总稿衷之沥血矣。

      自古诗人,未有拙於郊者。独创成家,非高才大力,谁能办此?郊之所以益重其穷也。贾岛衲气终身不除,语虽佳,其气韵自枯寂耳。余尝谓读孟郊诗如嚼木瓜,齿缺舌敝,不知味之所在。贾岛诗如寒齑,味虽不和,时有馀酸荐齿。

      妖怪感人,藏其本相,异声异色,极伎俩以为之,照入法眼,自立破耳。然则李贺其妖乎?非妖何以惑人?故鬼之有才者能妖,物之有灵者能妖。贺有异才,而不入於大道,惜乎其所之之迷也。

      元白以潦倒成家,意必尽言,言必尽兴,然其力足以达之。微之多深着色,乐天多浅着趣。趣近自然,而色亦非貌取也。总皆降格为之,凡意欲其近,体欲其轻,色欲其妍,声欲其脆,此数者格之所由降也。元白偷快意,则纵肆为之矣。  元白之韵平以和,张王之韵痺以急。其好尽则同,而元白独未伤雅也。虽然,元白好尽言耳,张王好尽意也。尽言特烦,尽意则亵矣。

      李商隐丽色闲情,雅道虽漓,亦一时之胜。温飞卿有词无情,如飞絮飘扬,莫知指适。《湖阴》词後云:“吴波不动楚山晓,花压栏干春昼长。”余直不知所谓,余於温李诗,收之最宽,从时尚耳。

      李商七言律,气韵香甘。唐季得此,所谓枇杷晚翠。

      五言古非神韵绵绵,定当捉衿露肘。刘贺曹鄴以意撑持,虽不迨古,亦所谓“铁中铮铮,庸中姣姣”矣。善用意者,使有意无,隐然不见。造无为有,化有为无,自非神力不能。以少陵之才,能使其有而不能使其无耳。

      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沈;有韵则远,无韵则局。物色在於点染,意态在於转折,情事在於犹夷,风致在於绰约,语气在於吞吐,体势在於游行,此则韵之所由生矣。陆龟蒙皮日休知用实而不知运实之妙,所以短也。

作者:陆时雍

石林诗话

  •   卷上赵清献公以清德服一世,平生蓄雷氏琴一张,鹤与白龟各一,所向与之俱。始除帅成都,蜀风素侈,公单马就道,以琴、鹤、龟自随,蜀人安其政,治声藉甚。元丰间,既罢政事守越,复自越再移蜀,时公将老矣。过泗州渡淮,前已放鹤,至是复以龟投淮中。既入见,先帝问:“卿前以匹马入蜀,所携独琴、鹤,廉者固如是乎?”公顿首谢。故其诗有云“马寻旧路如归去,龟放长淮不再来”者,自纪其实也。

      刘贡父天资滑稽,不能自禁,遇可谐诨,虽公卿不避。与王荆公素厚,荆公后当国,亦屡谑之,虽每为绝倒,然意终不能平也。元丰末,为东京转运使,贬衡州监酒,虽坐他累,议者或谓尝以时相姓名为戏恶之也。元佑初,起知襄州。淳于髡墓在境内,尝以诗题云:“微言动相国,大笑绝冠缨。流转有余智,滑稽全姓名。师儒空稷下,衡盖尽南荆。赘婿不为辱,旅坟知客卿。”又有续谢师厚善谑诗云:“善谑知君意,何伤卫武公。”盖记前事,且以自解云。

      晏元献公留守南郡,王君玉时已为馆阁校勘,公特请于朝,以为府签判,朝廷不得已,使带馆职从公。外官带馆职,自君玉始。宾主相得,日以赋诗饮酒为乐,佳诗胜日,未尝辄废也。尝遇中秋阴晦,斋厨夙为备,公适无命,既至夜,君玉密使人伺公,曰:“已寝矣。”君玉亟为诗以入,曰:“只在浮云最深处,试凭弦管一吹开。”公枕上得诗,大喜,即索衣起,径召客治具,大合乐。至夜分,果月出,遂乐饮达旦。前辈风流固不凡,然幕府有佳客,风月亦自如人意也。  欧阳文忠公记梅圣俞《河豚诗》:“春州生荻芽,春岸飞杨花。”破题两句,已道尽河豚好处。谓河豚出于暮春,食柳絮而肥,殆不然。今浙人食河豚始于上元前,常州江阴最先得。方出时,一尾至直千钱,然不多得,非富人大家预以金啖渔人未易致。二月后,日益多,一尾纔百钱耳。柳絮时,人已不食,谓之斑子,或言其腹中生虫,故恶之,而江西人始得食。盖河豚出于海,初与潮俱上,至春深,其类稍流入于江。公,吉州人,故所知者江西事也。

      姑苏州学之南,积水弥数顷,旁有一小山,高下曲折相望,盖钱氏时广陵王所做。既积土山,因以其地潴水,今瑞光寺即其宅,而此其别圃也。庆历间,苏子美谪废,以四十千得之为居。旁水作亭,曰沧浪,欧阳文忠公诗所谓“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者也。子美既死,其后不能保,遂屡易主,今为章仆射子厚家所有。广其故址为大阁,又为堂山上,亭北跨水复有山,名洞山,章氏并得之。既除地,发其下,皆嵌空大石,又得千余株,亦广陵时所藏,益以增累其隙,两山相对,遂为一时雄观。土地盖为所归也。

      王荆公晚年诗律尤精严,造语用字,间不容发。然意与言会,言随意遣,浑然天成,殆不见有牵率排比处。如“含风鸭绿鳞鳞起,弄日鹅黄裊裊垂”,读之初不觉有对偶。至“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但见舒闲容与之态耳。而字字细考之,若经檃括权衡者,其用意亦深刻矣。尝与叶致远诸人和头字韵诗,往返数四,其末篇有云:“名誉子真矜谷口,事功新息困壶头。”以谷口对壶头,其精切如此。后数日,复取本追改云:“岂爱京师传谷口,但知乡里胜壶头。”至今集中两本并存。  蔡天启云:“荆公每称老杜「钩帘宿鹭起,丸药流莺啭」之句,以为用意高妙,五字之模楷。他日公作诗,得「青山扪虱坐,黄鸟挟书眠」,自谓不减杜语,以为得意,然不能举全篇。”余顷尝以语薛肇明,肇明后被旨编公集,求之,终莫得。或云,公但得此一联,未尝成章也。

      禅宗论云间有三种语:其一为随波逐浪句,谓随物应机,不主故常;其二为截断众流句,谓超出言外,非情识所到;其三为函盖乾坤句,谓泯然皆契,无间可伺。其深浅以是为序。余尝戏谓学子言,老杜诗亦有此三种语,但先后不同。“波漂菇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为函盖乾坤句;“以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为随波逐浪句;以“百年地僻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为截断众流句。若有解此,当与渠同参。

      欧阳文忠公诗始矫“昆体”,专以气格为主,故其言多平易疏畅,律诗意所到处,虽语有不伦,亦不复问。而学之者往往遂失于快直,倾囷倒廪,无复余地。然公诗好处岂专在此?如《崇微公主手痕诗》:“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与国谋。”此自是两段大议论,而抑扬曲折,发见于七字之中,婉丽雄胜,字字不失相对,虽“昆体”之工者,亦未易比。言意所会,要当如是,乃为至到。

      许昌西湖与子城密相附,缘城而下,可策杖往来,不涉城市。云是曲环作镇时,取土筑城,因以其地道潩水潴之。略广百余亩,中为横堤。初但有其东之半耳,其西广于东增倍,而水不甚深。宋莒公为守时,因起黄河春夫浚治之,始与西相通,则其诗所谓“凿开鱼鸟忘情地,展尽江湖极目天”者也。其后韩持国作大亭水中,取其诗名之曰展江。然水面虽阔,西边终易堙塞,数十年来,公厨规利者,遂涸以为田,岁人纔得三百斛,以佐酿酒,而水无几矣。余为守时,复以还旧,稍益开浚,渺然?嬗薪ぁ\旃姼幸黄性疲骸赶蛲砼f滩都浸月,遇寒新水便生烟。”尤风流有味,而世不传,往往但记前联耳。

      贾文元曲水园在许昌城北,有大竹三十余亩,潩河贯其中,以入西湖,最为佳处。初为本州民所有,文潞公为守,买得之。潞公自许移镇北门,而文元为代。一日,挈家往游,题诗壁间云:“画船载酒及芳辰,丞相园林潩水滨。虎节麟符拋不得,却将清景付闲人。”遂走使持诗寄北门。潞公得之大喜,即以地券归贾氏。文元亦不辞而受。然文元居京师后,亦不复再至,园今荒废,竹亦残毁过半矣。  杜正献公自少清羸,若不胜衣,年过四十,鬓发即尽白。虽立朝孤峻,凛然不可屈,而不为奇节危行,雍容持守,不以有所不为为贤,而以得其所为为幸。欧阳文忠公素出其门。公谢事居宋,文忠适来为守,相与欢甚。公不甚饮酒,惟赋诗倡酬,是时年已八十,然忧国之意,犹慷慨不已,每见于色。欧公尝和公诗,有云:“貌先年老因忧国,事与心违始乞身。”公得之大喜,常自讽诵。当时以为不惟曲尽公志,虽其形貌亦在摹写中也。

      元丰初,虏人来议地界,韩丞相名缜自枢密院都承旨出分画。玉汝有爱妾刘氏,将行,剧饮通夕,且作乐府词留别。翼日,神宗已密知,忽中批步军司遣兵为搬家追送之。玉汝初莫测所因,久之,方知其自乐府发也。盖上以恩泽待下,虽闺门之私,亦恤之如此,故中外士大夫无不乐尽其力。刘贡父,玉汝姻党,即作小诗寄之以戏云:“嫖姚不复顾家为,谁谓东山久不归?《卷耳》幸容携婉娈,《皇华》何啻有光辉。”玉汝之词,由此亦遂盛传于天下。

      神宗黄帝天性俭约,奉慈寿宫尤尽孝道。慈圣太后尝以乘舆服物未备,因同天节作珠子鞍辔为寿。神宗一御于禁中,后藏去不复用。一日,与两宫幸后苑赏花,慈圣辇至,神宗及降步亲扶慈圣出辇,屡却不从,闻者太息。慈圣上仙,李奉世时为侍郎,进挽诗,“有珠鞯昔御恩犹在,玉辇亲扶事已非。”盖记此二事,神宗览之泣下。

      蔡天启云:“尝与张文潜论韩、柳五言警句,文潜举退之「暖风抽宿麦,清雨卷归旗」;子厚「壁空残月曙,门掩候虫秋」,皆为集中第一。”

      司马温公熙宁间自长安得请留台归,始至洛中,尝以诗言怀云:“三十余年西复东,劳生薄宦等飞蓬。所存旧业惟清白,不负明君有朴忠。早避喧烦真得策,未逢危辱早收功。太平触处农桑满,赢取闾阎鹤发翁。”出处大节,世固不容复议。是时虽以论不合去,而神宗眷礼之意愈厚,然犹以避烦畏辱为言,况其下者乎!元佑初,起相,至是十七年矣,度公之意,初盖未尝以自期也。

      外祖晁君诚善诗,苏子瞻为集序,所谓“温厚静深如其为人”者也。黄鲁直常诵其“小雨愔愔人不寐,卧听羸马龁残蔬”,爱赏不已。他日得句云:“马龁枯萁喧午梦,误惊风雨浪翻江。”自以为工,以语舅氏无咎曰;“我诗实发于乃翁前联。”余始闻舅氏言此,不解风雨翻江之意。一日,憩于逆旅,闻旁舍有澎湃鼞鞳之声,如风浪之历船者,起视之,乃马食于槽,水与草龃龊于槽间,而为此声,方悟鲁直之好奇。然此亦非可以意索,适相遇而得之也。

      元丰间,苏子瞻系大理狱。神宗本无意深罪子瞻,时相进呈,忽言苏轼于陛下有不臣意。神宗改容曰:“轼固有罪,然于朕不应至是,卿何以知之?”时相因举轼《桧诗》“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之句,对曰:“陛下飞龙在天,轼以为不知己,而求之地下之蛰龙,非不臣而何?”神宗曰:“诗人之词,安可如此论,彼自咏桧,何预朕事!”时相语塞。章子厚亦从旁解之,遂薄其罪。子厚尝以语余,且以丑言诋时相,曰:“人之害物,无所忌惮,有如是也!”时相,王珪也。

      “开帘风动竹,疑是故人来”,与“徘徊花上月,空度可怜宵”,此两联虽见唐人小说中,其实佳句也。郑谷诗“睡轻可忍风敲竹,饮散那堪月在花”,意盖与此同。然论其格力,适堪揭酒家壁,与市人书扇耳。天下事每患自以为工处着力太过,何但诗也。

      蜀人石异,黄鲁直黔中时从游最久。尝言见鲁直自矜诗一联云:“人得交游是风月,天开图画即江山。”以为晚年最得意,每举以教人,而终不能成篇,盖不欲以常语杂之。然鲁直自有“山围燕坐图画出,水做夜窗风雨来”之句,余以为气格当胜前联也。  诗下双字极难,须使七言五言之间除去五字三字外,精神兴致,全见于两言,方为工妙。唐人记“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为李嘉佑诗,王摩诘窃取之,非也。此两句好处,正在添漠漠阴阴四字,此乃摩诘为嘉佑点化,以自见其妙,如李光弼将郭子仪军,一号令之,精彩数倍。不然,如嘉佑本句,但是咏景耳,人皆可到,要之当令如老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与“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等,乃为超绝。近世王荆公“新霜浦溆绵绵白,薄晚林峦往往青”,与苏子瞻“浥浥炉香初泛夜,离离花影欲摇春”,皆可以追配前作也。

      诗终篇有操纵,不可拘用一律。苏子瞻“林行婆家初闭户,翟夫子舍尚留关”。始读殆未测其意,盖下有“娟娟缺月黄昏后,袅袅新居紫翠间。系懑岂无罗带?畛钸?有剑铓山”四句,则入头不怕放行,宁伤于拙也!然系懑罗带、割愁剑铓之语,大是险诨,亦何可屡打。

      长篇最难,晋、魏以前,诗无过十韵者。盖常使人以意逆志,初不以序事倾尽为工。至老杜《述怀》、《北征》诸篇,穷极笔力,如太史公纪、传,此固古今绝唱。然《八哀》八篇,本非集中高作,而世多尊称之不敢议,此乃揣骨听声耳,其病盖伤于多也。如李邕、苏源明诗中极多累句,余尝痛刊去,仅各取其半,方为尽善,然此语不可为不知者言也。

      《江干初雪图》真迹,藏李邦直家,唐蜡本。世传为摩诘所作,末有元丰间王禹玉、蔡持正、韩玉汝、章子厚、王和甫、张邃明、安厚倾七人题诗。建中靖国元年,韩师朴相,邦直、厚卿同在二府,时前七人者所存惟厚卿而已,持正贬死岭外,禹玉追贬,子厚方贬,玉汝、和甫、邃明则死久矣,故师朴继题其后曰:“诸公当日聚岩廊,半谪南荒半已亡。惟有紫枢黄阁老,再开图画看潇湘。”是时邦直在门下,厚卿在西府,紫枢黄阁,谓二人也。厚卿复题云:“曾游沧海困惊澜,晚涉风波路更难。从此江湖无限兴,不如祇向画图看。”而邦直亦自题云:“此身何补一豪芒,三辱清时政时堂。病骨未为山下土,尚寻遗墨话存亡。”余家有此摹本,并录诸公诗续之,每出慨然。自元丰至建中靖国几三十年,诸公之名宦亦已至矣,然始皆有愿为图中之游而不暇得,故禹玉云:“何日扁舟载风雪,却将蓑笠伴渔人。”玉汝云:“君恩未报身何有,且寄扁舟梦想中。”其后废谪流窜,有虽死不得免者,而江湖间此景无处不有,皆不得一偿。厚卿至为危词,盖有激而云,岂此景真不可得,亦自不能践其言耳。  韩持国虽刚果特立,风节凛然,而情致风流,绝出流辈。许昌崔象之侍郎旧第,今为杜君章诗之用事,不可牵强,必至于不得不用而后用之,则事词为一,莫见其安排斗凑之迹。苏子瞻尝为人作挽诗云:“岂意日斜庚子后,忽惊岁在己辰年。”此乃天生作对,不假人力。温庭筠诗亦有用甲子相对者,云:“风卷蓬根屯戊已,月移松影守庚申。”两语本不相类。其题云:“与道士守庚申,时闻西方有警事。”邂逅适然,固不可知,然以其用意附会观之,疑若得此对而就为之题者。此蔽于用事之弊也。

      前辈诗材,亦或预为储蓄,然非所当用,未尝强出。余尝从赵德麟假陶渊明集本,盖子瞻所阅者,时有改定字,末手题两联云:“人言卢杞有奸邪,我觉魏公真妩媚。”又“愧花黄,举子忙;促织鸣,懒妇惊”。不知偶书之邪,或将以为用也?然子瞻诗后不见此语,则固无意于必用矣。王荆公作韩魏公挽词云:“木嫁曾闻达官怕,山颓今见哲人萎。”或言亦是平时所得。魏公之薨,是岁适雨木冰,前一岁华山崩,偶有二事,故不觉尔。

      世言社日饮酒治聋,不知其何据。五代李涛有《春社从李昉求酒诗》云:“社公今日没心情,为乞治聋酒一瓶。恼乱玉堂将欲遍,依稀巡到第三厅。”昉时为翰林学士,有日给内库酒,故涛从乞之,则其传亦已久矣。社公,涛小字也。唐人在庆侍下,虽达官高年,皆称小字。涛性疏达不羁,善谐谑,与朝士言,亦多以社公自名,闻者无不以为笑。然亮直敢言,后官亦至宰相。

      韩退之《双鸟诗》,殆不可晓。顷尝以问苏丞相子容,云:“意似是指佛、老二学。”以其终篇本末考之,亦或然也。

      杜子美《病柏》、《病橘》、《枯棕》、《枯楠》四诗,接兴当时事。《病柏》当为明皇作,与《杜鹃行》同意。《枯棕》比民之残困,则其篇中自言矣。《枯楠》云:“犹含栋梁具,无复霄汉志。”当为房次律之徒作。惟《病橘》始言“惜哉结实小,酸涩如棠梨”,末以比荔枝劳民,疑若指近幸之不得志者。自汉、魏以来,诗人用意深远,不失古风,惟此公为然,不但语言之工也。

      刘贡父以司空图诗中咄喏二字,辩《晋书》所载石崇豆粥咄嗟而办,谓误以喏为嗟,非也。孙楚诗自有“三命皆有极,咄嗟不可保”之语,此亦岂是以喏为嗟?古今语言,固有各出于一时,本不与后世相通者。咄、嗟,皆声也。自晋以前,未见有言咄,殷浩所谓咄咄逼人,盖拒物之声,嗟乃叹声,咄嗟犹言呼吸,疑是晋人一时语,故孙处亦云尔。

      顷见晁无咎举鲁直诗:“人家园橘柚,秋色老梧桐。”张文潜云:“斜日两竿眠犊晚,春波一顷去凫寒。”皆自以为莫能及。

      王荆公诗有“老景春可惜,无花可留得。莫嫌柳浑青,终恨李太白”之句,以古人姓名藏句中,盖以文为戏。或者谓前无此体,自公始见之。余读权德舆集,其一篇云:“蕃宣秉戎寄,衡石崇位势。年纪信不留,弛张良自愧。樵苏则为惬,瓜李斯可畏。不顾荣宦尊,每陈农亩利。家林类岩巘,负郭躬敛积。忌满宠生嫌,养蒙恬胜智。疏钟皓月晓,晚景丹霞异。涧谷永不谖,山梁翼无累。颇符生肇学,得展禽尚志。从此直不疑,支离疏世事。”则德舆已尝为此体,乃知古人文章之变,殆无遗蕴。德舆在唐不以诗名,然词亦雅畅,此篇虽主意在立别体,然亦自不失为佳制也。  卷中杨大年、刘子仪皆喜唐彦谦诗,以其用事精巧,对偶亲切。黄鲁直诗体虽不类,然亦不以杨、刘为过。如彦谦《题汉高庙》云:“耳闻明主提三尺,眼见愚民盗一抔”。虽是着题,然语皆歇后。一抔事无两出,或可略土字;如三尺,则三尺律、三尺喙皆可,何独剑乎?“耳闻明主”,“眼见愚民”,尤不成语。余数见交游,道鲁直语意殊不可解。苏子瞻诗有“买牛但自捐三尺,射鼠何劳挽六钧”,亦与此同病。六钧可去弓字,三尺不可去剑字,此理甚易知也。  苏子瞻尝两用孔稚圭鸣蛙事,如“水底笙蟥蛙两部,山中奴婢橘千头”。虽以笙簧易鼓吹,不碍其意同。至“已遣乱蛙成两部,更邀明月作三人”,则成两部不知为何物,亦是歇后。故用事宁与出处语小异而意同,不可尽牵出处语而意不显也。

      学者多议子瞻“木杪见龟趺”,以为语病,为龟趺不当出木杪。殊未之思。此题程筠光墓归真亭也,东南多葬山上,碑亭往往在半山间,未必皆平地,则下视之龟趺出木杪,何足怪哉!

      李荐,阳翟人,少以文字见苏子瞻,子瞻喜之。元佑初知举,荐适就试,意在必得荐以魁多士。及考,章援程文,大喜,以为荐无疑,遂以为魁。既拆号,怅然出院。以诗送荐归,其曰:“平时谩识古战场,过眼终迷日五色。”盖道其本意。荐自是学亦不进,家贫,不甚自爱,尝以书责子瞻不荐己,子瞻后稍薄之,竟不第而死。

      刘季孙,平之子,能做七字,家藏书数千卷,善用事。《送孔宗翰知扬州诗》有云:“诗书鲁国真男子,歌吹扬州作贵人。”多称其精当。为杭州铃辖,子瞻作守,深知之。后尝以诗寄子瞻云:“四海共知霜满鬓,重阳曾插菊花无?”子瞻大喜。在颍州和季孙诗,所谓“一篇向人写肝肺,四海知吾双鬓斑”。盖记此也。  文同,字与可,蜀人,与苏子瞻为中表兄弟,相厚。为人靖深,超然不撄世故。善画墨竹,作诗骚亦过人。熙宁初,时论既不一,士大夫好恶纷然,同在馆阁,未尝有所向背”时子瞻数上书论天下事,退而与宾客言,亦多以时事为讥诮,同极以为不然,每苦口力戒之,子瞻不能听也。出为杭州通判,同送行诗有“北客若来休问事,西湖虽好莫吟诗”之句。及黄州之谪,正坐杭州诗语,人以为知言。

      杨文公在翰林,以谗佯狂去职,然圣眷之不衰。闻疾愈,即起为郡,未几,复以判秘监召。既到阙,以诗赐之曰:“琐闼往年司制诰,共嘉藻思类相如。蓬山今日诠坟史,还仰多闻过仲舒。报政列城归觐后,疏恩高阁拜官初。诸生济济弥瞻望,铅椠咨询辨鲁鱼。”祖宗爱惜人材,保全忠贤之意如此。文公后卒与寇莱公力排宫闱,协议大策,功虽不终,其尽力于国者,亦可以无愧也。  古诗有离合体,近人多不解。此体始于孔北海,余读《文类》,得北海四言一篇云:“渔公屈节,水潜匿方,与时进止,出寺弛张。吕公矶钓,阖口渭旁,九域有圣,无土不王。好是正直,女回于匡,海外有截,隼逝鹰扬。六翮将奋,羽仪未彰,龙蛇之蛰,俾也可忘。玟琁隐曜,美玉韬光。无名无誉,放言深藏,按辔安行,谁谓路长。”此篇离合“鲁国孔融文举”六字。徐而考之,诗二十四句,每四句离合一字。如首章云:“渔父屈节,水潜匿方,与时进止,出寺弛张。”第一句渔字,第二句水字,渔犯水字而去水,则存者为鱼字。第三句有时字,第四句有寺字,时犯寺字而去寺,则存者为日字。离鱼与日而合之,则为鲁字。下四章类此。殆古人好奇之过,欲以文字示其巧也。

      刘丞相莘老殿试时,苏丞相子容为详定官。子容后尹南京,莘老复佥判在幕中,相与欢甚。元佑初,莘老自中司入为左丞,子容犹为翰林学士承旨,及莘老迁黄门,子容始为左丞。莘老宿东省,尝以诗寄子容云:“膺门早岁预登龙,佥幕中间托下风。敢谓弹冠烦贡禹,每思移疾避胡公。”盖记前事。而子容答之,有“末路自惊黄发老,平时曾识黑头公”之句,当时以为盛事。又三年,莘老既相而罢,子容始践其位云。

      王荆公少以意气自许,故诗语惟其所向,不复更为涵蓄。如“天下苍生待霖雨,不知龙向此中蟠”,又“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平治险秽非无力,润泽焦枯是有材”之类,皆直道其胸中事。后为群牧判官,从宋次道尽假唐人诗集,博观而约取,晚年始尽深婉不迫之趣。乃知文字虽工拙有定限,然亦必视初壮,虽此公,方其未至时,亦不能力强而遽至也。

      高荷,荆南人,学杜子美作五言,颇得句法。黄鲁直自戎州归,荷以五十韵见,鲁直极爱赏之,尝和其言,有云:“张侯海内长句,晁子庙中雅歌,高郎少加笔力,我知三杰同科。”张谓文潜,晁谓无咎也。无咎闻之,颇不平。荷晚为童贯客,得兰州通判以死。既不为时论所与,其诗亦不复传云。

      《雪浪斋日记》云:高子勉上山谷诗云:“点检金闺彦,飘零玉笋班。尚令清庙器,犹隔鬼门关。”为谷所喜。又子勉诗云:“沙软绿头相并鸭,水深红尾自跳鱼。”怪丽之甚。  杜牧诗:“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拟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此盖不满于当时,故末有“望昭陵”之句。汪辅之在场屋,能作赋,略与郑毅夫,滕达道齐名,以意气自负。既登第,久不得志,常郁郁不乐,语多讥刺。元丰初,始为河北转运?梗磶祝?坐累谪官累年,遇赦幸复知处州,谢表有云:“清时有味,白首无能。”蔡持正为侍御史,引杜牧诗为证,以为怨望,随复罢。

      古今人用事有趁笔快意而误者,虽名辈有所不免。苏子瞻“石建方欣洗牏厕,姜庞不解叹蛜蝛”,据《汉书》,牏厕本作厕牏,盖中衣也,二字义不应可颠倒用。鲁直“啜羹不如放麑,乐羊终愧巴西”,本是西巴,见《韩非子》,盖贪于得韵,亦不暇省尔。

      寇莱公南迁,道过襄州,尝留一绝句于驿亭,曰:“沙堤筑处迎丞相,驿吏催时送逐臣。到了输他林下客,无荣无辱自由身。”林下客,大概言之,初无所主名也。胡秘监旦素不为公所喜,时适居郡下,既闻之,遂以林下客谓公为己发,且有称快之语,闻者无不皆笑。

      诗人以一字之工,世固知之,惟老杜变化开阖,出奇不穷,殆不可以形迹捕。如“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远近数千里,上下数百年,祇在“有”与“自”两字间,而吞纳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皆见于言外。《滕王亭子》“粉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若不用“犹”与“自”两字,则余八言凡亭子皆可用,不必滕王也。此皆工妙至到,人力不可及,而此老独雍容闲肆,出于自然,略不见其用力处。。古人多取其已用字模放用之,偃蹇狭陋,尽成死法。。不知意与境会,言中其节,凡字皆可用也。

      读古人诗多,意所喜处,诵忆之久,往往不觉误用为己语。“绿阴生昼寂,孤花表春余”,此韦苏州集中最为警策,而荆公诗乃有“绿阴生昼寂,幽草弄秋妍”之句。大抵荆公阅唐诗多,于去取之间,用意尤精,观《百家诗选》可见也。如苏子瞻“山围故国城空在,潮打西陵意未平”,此非误用,直是取旧句纵横役使,莫彼我为辨耳!

      庆历八年,王则叛贝州,既诛,使析河北─大名、定武、真定、高阳为四路,置帅,更命儒臣以辑边备。韩魏公自郓州徙镇武定,则大兴方略,事无不自亲。尝有《题养真亭》诗云:“所期清策虑,不是爱精神。”又云:“吏民还解否,吾岂茍安人?”其志可见矣。郡圃号众春,会岁饥,涉春末尝一游。陈荐在幕府,以诗请公云:“水底鱼龙思鼓吹,沙头鸥鹭望旌旗。”公亟答之云:“细民沟壑方援手,别馆莺花任送春。。”在镇五年,政声流闻,自是天下遂属以为相。

      王荆公在钟山,有马甚恶,蹄啮不可近。一日,两校牵至庭下告公。请鬻之。蔡天启时在坐,曰:“世安有不可调之马,第久不骑,骄耳!”即起捉其鬃,一跃而上,不用衔勒,驰数十里而还。荆公大壮之,即作集句诗赠天启,所谓“蔡子勇成癖,能骑生马驹”者。后又有“身着青衫骑恶马,日行三百尚嫌迟。心源落落堪为将,却是君王未备知。”士大夫自是盛传荆公以将帅之材许天启。绍圣初,章申公当国,首欲进天启侍从,会执政有不悦者,乃出为永兴军路提举常平,因欲稍迁为帅,会丁内艰,不果,犹是用荆公遗意也。

      元丰间,尝久旱不雨,裕陵禁中斋祷甚力。一日,梦有憎乘马驰空中,口吐云雾,既觉而雨大作。翼日,遣中贵人寻梦中所见,物色于相国寺三门五百罗汉中,第十三尊像仿佛,即迎入内视之,正所梦也。王丞相禹玉作《喜雨诗》云:“良弼为霖辜宿望,神憎做雾应精求。”元参政厚之云:“仙骥蹑云穿仗下,佛花吹雨匝天流。”盖记此事。相国寺罗汉,本江南李氏时物,在卢山东林寺。曹翰下江南,尽取其城中金帛宝货,连百余舟,私盗以归,无以为之名,乃取罗汉,每舟载十许尊献之,诏因赐于相国寺,当时谓之押载罗汉云。

      荆公诗用法甚严,尤精于对偶。尝云,用汉人语,止可以汉人语对,若参以异代语,便不相类。如“一水护田将绿去,两山排闼送青来”之类,皆汉人语也。此法惟公用之不觉拘窘卑凡。如“周颙宅在阿兰若,娄约身随窣堵波”,皆因梵语对梵语,亦此意。尝有人面称公诗“自喜田园安五柳,但嫌尸祝扰庚桑”之句,以为的对。公笑曰:“伊但知柳对桑为的,然庚亦自是数。”盖以十干数之也。

      旧中书南厅壁间,有晏元献题《咏上竿伎》一诗云:“百尺竿头袅袅身,足腾跟挂骇旁人。汉阴有叟君知否?抱瓮区区亦未贫。”当时固必有谓。文璐公在枢府。尝一日过中书,与荆公行至题下,特迟留诵诗久之,亦未能无意也。荆公他日复题一篇于诗后云:“赐也能言未识真,误将心许汉阴人。桔槔俯仰何妨事,抱瓮区区老此身。”

      张景修字敏叔,常州人,余大父客也。少刻苦作诗,至老不衰,典雅平易,时多佳句。元丰末,为饶州浮梁令,邑子朱天锡以神童应诏,景修作诗送之。天锡到阙,会忘取本州公据,为礼部所却,因击登闻鼓,院缴景修所送诗为证,神宗一见,大称赏之。翌日,以语宰相王禹玉,恨四方有遗才,即令召对。禹玉言不欲以一诗召人,恐长浮竞,不若俟其秩满赴部命之,遂止,令中书籍记姓名。比景修罢官任,神宗已升遐,亦云命矣。大观中,始与余同为祠曹郎中,年已几七十,有诗数千篇。大父元佑间自湖南宪请宫祠归,景修尝以诗寄曰:“闻说年来请洞霄,江湖奉使久勤劳,有神仙处闲方得,用老成时退更高。借宅但须新种竹,寻仙想见旧栽桃。浮梁居士尘埃久,须发而今也二毛。”其诗大抵类此。流落无闻,亦可惜也。

      常待制秩,居汝阴,与王深父皆有盛名于嘉佑、治平之间,屡召不至,虽欧阳文忠公亦重推礼之,其诗所谓“笑杀颍川常处士,十年骑马听朝鸡”者是也。熙宁初,荆公当国,力致之,遂起判国子监太常礼院,声誉稍减于前。尝一日,大雪驱朝,与百官待门于仗舍,时秩已衰,寒甚不可忍,喟然若有所恨者,乃举文忠诗以自戏曰:“冻杀颍川常处士,也来骑马听朝鸡。”  前辈诗文,各有平生自得意处,不过数篇,然他人未必能尽知也。毗陵正素处士张子厚善书,余尝于其家见欧阳文忠子棐以乌丝栏绢一轴,求子厚书文忠《明妃曲》两篇,《庐山高》一篇。略云:“先公平日,未尝矜大所为文,一日被酒,语棐曰:「吾《庐山高》,今人莫能为,惟李太白能之。《明妃曲》后篇,太白不能为,惟杜子美能之;至于前篇,则子美亦不能为,惟我能之也。」因欲别录此三篇也。”  余居吴下,一日出阊门,至小寺中,壁间有题诗一绝云:“黄叶西陂水漫流,籧篨风急滞扁舟。夕阳暝色来千里,人语鸡声共一丘。”句意极可喜。初不书名氏,问寺僧,云吴县寇主簿所作,今官满去矣。归而问之吴下士大夫,云寇名国宝,盖与余同年,然皆莫知其能诗。余与国宝榜下未尝往来,亦漫不省其为人。已而数为好事者举此诗,乃有言国宝徐州人,久从陈无已学,始知文字渊源有所自来,亦不难辨,恨不得多见之也。

      宋景文公子京,不甚为韩魏公所知,故公当国,子京多补外。嘉佑末,始再入为翰林学士。偶朝会,子京因病谒告,以表自陈云:“不获预率舞之列。”魏公见之,殊不乐。

      元佑初,驾幸太学,吕丞相微仲有诗,中间押行字韵,馆阁诸人皆和。秦学士观一联云:“涵天璧水遥迎仗,映月深衣不乱行。”诸生闻之,亦哄然。观为人喜傲谑,然此句实迫于趁韵,未必有意也。

      高丽自太宗后,久不入贡,至元丰初,始遣使来朝。神宗以张诚一馆伴,令问其复朝之意。云:其国与契丹为邻,每因契丹诛求,藉不能堪,国主王徽常颂《华严经》,祈生中国。一夕,忽梦至京师,备见城邑宫阙之盛,觉而慕之,乃为诗以记曰:“恶业因缘近契丹,一年朝贡几多般。移身忽到京华地,可惜中宵漏滴残。”余大观间,馆伴高丽人,尝见诚一语录,备载此事。故事,使人到阙不过月许日,即遣发,余馆伴时,上欲留观殿试放榜及上巳,遂几七十日。使者颇修谨详雅,余抚之既厚,每相感,饯行至占云馆而别。其副韩缴如,马上忽使人持一大玉带赠余云:“此唐故物,其家世传以为宝,今以为献。”且于笏上自书一诗相别云:“泣涕汍澜欲别离,此生无复再来期。谩将宝玉陈深意,莫忘思人见物时。”余以高丽使故事无解挽例,力辞之。其辞虽朴拙,然亦可见其意也。

      唐诗僧,自中叶以后,其名字班班为当时所称者甚多,然诗皆不传,如“经来白马寺,僧到赤乌年”数联,仅见文士所录而已。陵迟至贯休、齐己之徒,其诗虽存,然无足言矣。中间惟皎然最为杰出,故其诗十卷独全,亦无甚过人者。近世僧学诗者极多,皆无超然自得之气,往往反拾掇摹效士大夫所残弃。又自作一种僧体,格律尤凡俗,世谓之酸馅气。子瞻有《赠惠通诗》云:“语带烟霞从古少,气含蔬笋到公无。”尝语人曰:“愿解蔬笋语否?无为酸馅气也。”闻者无不皆笑。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世多不解此语为工,盖欲以奇求之耳。此语之工,正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故非常情所能到。诗家妙处,当须以此为根本,而思苦言难者,往往不悟。钟嵘《诗品》论之最详,其略云:“「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非出经史。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颜延之、谢庄尤为繁密,于时化之,故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书抄。近任昉、王元长等,辞不贵奇,竞须新事。迩来作者,寖以成俗,遂乃句无虚语,语无虚字,牵挛补衲,蠹文已甚,自然英旨,罕遇其人。”余每爱此言简切,明白易晓,但观者未尝留意耳。自唐以后,既变以律体,固不能无拘窘,然茍大手笔,亦自不妨削鐻于神志之间,斫轮于甘苦之外也。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此唐张继题城西枫桥寺诗也。欧阳文忠公尝病其夜半非打钟时。盖公未尝至吴中,今吴中山寺,实以夜半打钟。继诗三十余篇,余家有之,往往多佳句。  王荆公编《百家诗选》,尝从宋次道借本,中间有“暝色赴春愁”,次道改“赴”字作“起”字,荆公复定为赴字,以语次道曰:“若是起字,人谁不能到。”次道以为然。

      张文定安道未第时,贫甚,衣食殆不给,然意气豪举,未尝稍贬。与刘潜、李冠、石曼卿往来山东诸郡,任气使酒,见者皆倾下之。沛县有汉高祖庙并歌风台,前后题诗人甚多,无不推颂功德,独安道《高祖庙诗》曰:“纵酒疏狂不治生,中阳有土不归耕。偶因乱世成功业,更向翁前与仲争。”又《歌风台》曰:“落魄刘郎作帝归,樽前感慨《大风》诗。淮阴反接英、彭族,更欲多求猛士为?”盖自少已不凡矣。

      京师职事官,旧皆无公廨,虽宰相执政,亦僦舍而居,每遇出省或有中批外奏急速文字,则省吏遍持于私第呈押,既稽缓,又多漏泄。元丰初,始建东西府于右掖门之前,每府相对为四位,俗谓之八位。裕陵幸尚书省,驻辇环视久之。时张侍郎文裕以诗庆宰执,元参政厚之和云:“黄阁势连东凤阙,紫枢光直右银台。”盖东府与西阙相近,西府正直右掖门。崇宁末,蔡鲁公罢相,始赐第于梁门外;大观初再入,因不复迁府居。自是相继,何丞相伯通、郑丞相达夫与今王丞相将明,皆赐第,援鲁公例,皆于私第治事,而二府往往多虚位,或为书局官指射以置局,与元丰本意稍异也。

      俞紫芝字秀老,扬州人,少有高行,不娶,得浮图心法,所至翛然,而工于作诗。王荆公居钟山,秀老数相往来,尤爱重之,每见于诗,所谓“公诗何以解人愁,初日芙蓉映碧流。未怕元、刘争独步,不妨陶、谢与同游”是也。秀老尝有“夜深童子唤不起,猛虎一声山月高”之句,尤为荆公所赏,亟和云:“新诗比旧仍增峭,若许追攀莫太高。”秀老卒于元佑初,惜时无发明之者,不得与林和靖一流,概见于隐逸。其弟淡,字清老,亦不娶,滑稽善谐谑,洞晓音律,能歌。荆公亦善之,晚年作《渔家傲》等乐府数阕,每山行,即使淡歌之。然淡使酒好骂,不若秀老之恬静。一日见公云:“我欲去为浮图,但贫无钱买祠部尔。”公欣然为置祠部,淡约日祝发。既过期,寂无耗,公问其然,淡徐曰:“我思僧亦不易为,公所赠祠部,已送酒家偿旧债矣。”公为之大笑。黄鲁直尝作三诗赠淡,其一云:“有客梦超俗,去发脱尘冠。平明视清镜,正尔良独难。”盖述荆公事也。

      卷下姑苏南园,钱氏广陵王之旧圃也。老木皆合抱,流水奇石,参错其间,最为上。王翰林元之为长洲县宰时,无日不携客醉饮,尝有时曰:“他年我若功成后,乞取南园作醉乡。”今园中大堂,遂以醉乡名之。大观末,蔡鲁公罢相,欲东还,诏以园赐公,公即戏以诗示亲党云:“八年帷幄竟何为,更赐南园宠退师。堪笑当时王学士,功名未有便吟诗。”

      至和、嘉佑间,场屋举子为文尚奇涩,读或不能成句。欧阳文忠公力欲革其弊,既知贡举,凡文涉雕刻者,皆黜之。时范景仁、王禹玉、梅公仪、韩子华同事,而梅圣俞为参详官,未引试前,唱酬诗极多。文忠“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最为警策。圣俞有“万蚁战时春昼永,五星明处夜堂深”,亦为诸公所称。及放榜,平时有声,如刘辉辈,皆不预选,士论颇汹汹。未几,诗传,遂哄哄然,以为主司耽于唱酬,不暇详考校,旦言以五星自比,而待吾曹为蚕蚁,因造为丑语。自是礼闱不复敢作诗,终元丰末几三十年。元佑初,虽稍稍为之,要不如前日之盛。然是榜得苏子瞻为第二人,子由与曾子固皆在选中,亦不可谓不得人矣。

      苏明允至和间来京师,既为欧阳文忠公所知,其名翕然。韩忠宪诸公皆待以上客。尝遇重阳,忠宪置酒私第,惟文忠与一二执政,而明允乃以布衣参其间,人以为异礼。席间赋诗,明允有“佳节屡从愁里过,壮心时傍醉中来”之句,其意气尤不少衰。明允诗不多见,然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如《读易诗》云:“谁为善相应嫌瘦,后有知音可废弹。”婉而不迫,哀而不伤,所作自不必多也。

      张先郎中字子野,能为诗及乐府,至老不衰。居钱塘,苏子瞻作倅时,先年已八十余,视听尚精强,家犹畜声妓,子瞻尝赠以诗云:“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盖全用张氏故事戏之。先和云:“愁似鳏鱼知夜永,懒同蝴蝶为春忙。”极为子瞻所赏。然俚俗多喜传咏先乐府,遂掩其诗声,识者皆以为恨云。

      元厚之知荆南,尝梦至仙府,与三人者联书名,旁有告之曰:“君三人盖兄弟也。”觉而思之,莫知所谓。未几,加入为学士。时韩持国维、杨元素绘先已在院,一日因书奏列名,三人名皆从绞丝,始悟梦中兄弟之意。岂造物以是为戏邪!已而持国、元素皆外补,厚之尹京。后三年,复与元素还职,而邓文约相继为直院,则三人之名又皆从绞丝,盖终始皆同,决非偶然。以此推之,仕宦升沉进退,亦何可以人力计。许大夫选尝作《四翰林诗》记其事,厚之和云:“联名适似三株树,传玩惊看五朵云。”此亦一时之异也。

      晋、魏间诗,尚未知声律对偶,然陆云相谑之词,所谓“日下荀鸣鹤,云间陆士龙”者,乃指为的对。至“四海习凿齿,弥天释道安”之类不一。乃知此体出于自然,不待沉约而后能也。旧不解“四海”、“弥天”为何等语,因读梁慧皎《高僧传》,载凿齿与道安书云:“夫不终朝而雨六合者,弥天之云也;宏渊源而润八极者,四海之流也。”故摘其语以为戏耳。始晋初为佛学者,皆从其师姓,如支遁本姓关,从支谦学,故为支。道安以佛学皆本释迦为师,请以释命氏,遂为定制。则释道安者,亦其姓也。

      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老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此十字殆无一字虚设。雨细着水面为沤,鱼常上浮而淰,若大雨则伏而不出矣。燕体轻弱,风猛则不能胜,唯微风乃受以为势,故又有“轻燕受风斜”之语。至“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深深字若无穿字,款款字若无点字,皆无以见其精微如此。然读之浑然,全似未尝用力,此所以不碍其气格超胜。使晚唐诸子为之,便当如“鱼跃练波拋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体矣。

      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徐不失言外之意。自老杜“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与“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等句之后,尝恨无复继者。韩退之笔力最为杰出,然每苦意与语俱尽。《和裴晋公破蔡州回诗》所谓“将军旧压三司贵,相国新兼五等崇”,非不壮也,然意亦尽于此矣。不若刘禹锡《贺晋公留守东都》云,“天子旌旗分一半,八方风雨会中州”,语远而体大也。  人之材力,信自有限,李翱、皇甫湜皆韩退之高弟,而二人独不传其诗,不应散亡无一篇存者,计是非其所长,故不多作耳。退之集中有《题湜公安园池诗后》云:“《尔雅》注虫鱼,定非磊落人。”又有“用将济诸人,舍得业孔、颜”。意若讥其徒为无益,而劝之使不作者。翱见于远游联句,惟“前之讵灼灼,此去信悠悠”。一出之后,遂不复见,亦可知矣。然二人以非所工而不作,愈于不能而强为之,亦可谓善用其短矣。

      元丰既行官制,准唐故事,定宰相上事仪,以御史中丞押百官班,拜于阶下,宰相答拜于阼阶上。时王禹玉除左仆射,蔡持正右仆射,神宗命即尚书省行之。二人力辞,帝不可,曰:“既以董正治官,不得不正其名分于始,此国体,非为卿设也。”二人乃受命。时元厚之已致仕居吴,以诗贺王禹玉,有“前殿听宣中禁制,南宫看集外朝班。星辰影落三阶下,桃李阴成四海间”之句,时最为盛事。自是相继入相者,皆不复再讲此礼,信不可常行也。  刘季孙初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王荆公为江东提刑,巡历至饶,按酒务。始至厅事,见屏间有题小时曰:“呢喃燕子语梁间,底事来惊梦里闲?说与旁人应不解,扙藜携酒看芝山。”大称赏之。问专知官谁所作,以季孙言。即召与之语,嘉叹升车而去,不复问务事。既至传舍,适郡学生持状立庭下,请差官摄州学事,公判监酒殿直,一郡大惊,遂知名云。  旧说徐敬业败,与骆宾王俱不死,皆去为浮图以免。宾王居杭州灵隐寺,因续宋之问诗,人始知之,而《新唐书》不载。今宋诗乃见宾王集中,惟题“鹫岭郁岧峣,龙宫隐寂寥”两句是宋作,自“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以后五韵,皆宾王所续。方武后初革命,天下所共疾,敬业与宾王首倡义,则世哀之而为隐藏,理或有之。此诗不知后人因其传而录之宾王集邪,或本集固自为宾王作而收之也?然宾王集乃古本,非后人所裒次者,若此诗当时已自录于集中,则宾王之不死,亦一证也。

      魏、晋间人诗,大抵专工一体,如侍宴从军之类,故后来相与祖习者,亦但因其所长取之耳。谢灵运《拟邺中七子》与江淹《杂拟》是也。梁钟嵘作《诗品》,皆云某人诗出于某人,亦以此。然论陶渊明乃以为出于应璩,此语不知其所据。应璩诗不多见,惟《文选》载其《百一诗》一篇,所谓“下流不可处,君子慎厥初”者,与陶诗了不相类。五臣注引《文章录》云:“曹爽用事,多违法度,璩作此诗,以刺在位,意若百分有补于一者。”渊明正以脱略世故,超然物外为意,顾区区在位者何足累其心哉?且此老何尝有意欲以诗自名,而追取一人而模放之,此乃当时文士与世进取竞进而争长者所为,何期此老之浅,盖嵘之陋也。

      江淹《拟汤惠休诗》曰:“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古今以为佳句。然谢灵运“圆景早已满,佳人犹未还”,谢玄晖“春草秋更绿,公子未西归”,即是此意。尝怪两汉间所作骚文,未尝有新语,直是句句规模屈、宋,但换字不同耳。至晋、宋以后,诗人之词,其弊亦然。若是虽工,亦何足道!盖当时祖习共以为然,故未有讥之者耳。

      嵇康《幽愤诗》云:“性不伤物,频致怨憎。惜惭下惠,今愧孙登。”盖志钟会之悔也。吾尝读《世说》,知康乃魏宗室婿。审如此,虽不忤钟会,亦安能免死邪!尝称阮籍口不臧否人物,以为可师,殊不然。籍虽不臧否人,而作青白眼,亦何以异?籍得全于晋,直是早附司马师,阴托其庇耳。史言礼法之士,嫉之如雠,赖司马景王全之。以此而言,籍非附司马氏,未必能脱祸也。今《文选》载蒋济《劝进表》一篇,乃籍所作,籍忍至此,亦何所不可为!籍着论鄙世俗之士,以为犹虱处乎□中;籍委身于司马氏,独非□中乎?观康尚不屈于钟会,肯卖魏而附晋乎?世俗但以迹之近似者取之,概以为嵇、阮,我每为之太息也。

      晋人多言饮酒有至于沉醉者,此未必意真在于酒。盖时方艰难,人各惧祸,惟托于醉,可以粗远世故。盖自陈平、曹参以来,已用此策。《汉书》记陈平于刘、吕未判之际,日饮醇酒,戏妇人,是岂真好饮邪?曹参虽与此异,然方欲解秦之烦苛,付之清净,以酒杜人,是亦一术。不然,如蒯通辈无事而献说者,且将日走其门矣。流传至嵇、阮、刘伶之徒,遂全欲用此为保身之计。此意惟颜延年知之,故《五君咏》云:“刘伶善闭关,怀情灭闻见。韬精日沉饮,谁知非荒宴。”如是,饮者未必剧饮,醉者未必真醉也。后世不知此,凡溺于酒者,往往以嵇、阮为例,濡首腐胁,亦何恨于死邪!

      古今论诗者多矣,吾独爱汤惠休称谢灵运为“初日芙渠”,沈约称王筠为“弹丸脱手”两语,最当人意。“初日芙渠”,非人力所能为,而精彩华妙之意,自然见于造化之妙,灵运诸诗,可以当此者亦无几。“弹丸脱手”,虽是输写便利,动无留碍,然其精圆快速,发之在手,筠亦未能尽也。然作诗审到此地,岂复更有余事。韩退之《赠张籍》云:“君诗多态度,霭霭春空云。”司空图记戴叔论语云:“诗人之词,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亦是形似之微妙者,但学者不能味其言耳。

      王介字中甫,衢州人,博学善讥谑。尝举制科不中,与王荆公游,善款曲,然未尝降意少相下。熙宁初,荆公以翰林学士被召,前此屡召不起,至是始受命。介以诗寄云:“草庐三顾动幽蛰,蕙帐一空生晓寒。”用意帐事,盖有所讽。荆公得之大笑。他日作诗,有“丈夫出处非无意,猿鹤从来自不知”之句,盖为介发也。

      诗禁体物语,此学诗者类能言之也。欧阳文忠公守汝阴,尝与客赋雪于聚星堂,举此令,往往皆阁笔不能下。然此亦定法,若能者,则出入纵横,何可拘碍。郑谷“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非不去体物语,而气格如此其卑。苏子瞻“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超然飞动,何害其言玉楼银海。韩退之两篇,力欲去此弊,虽冥搜奇谲,亦不免有缟带银杯之句。杜子美“暗度南楼月,寒生比渚云”,初不避云月字。若“随风且开叶,带雨不成花”,则退之两篇,工殆无以愈也。  韩魏公初镇定武时,年纔四十五,德望伟然,中外莫不倾属。公亦自以天下为己任,御事不惮勤劳。晚作阅古堂,尝为八咏,其《叠石》、《药圃》、《沟泉》三篇,卒章云:“主人未有铭功处,日视崔嵬激壮怀,吾心尽欲医民病,长得忧民病不消。谁知到此幽闲地,多少余波济物来。”其意气所怀,固已见于造次赋咏之间,终成大勋,岂徒言之而已哉!

      五代王仁裕知贡举,王丞相溥为状元,时年二十六。后六年,遂相周世宗,犹及本朝以太子太保罢归班,年纔四十二,前此所未有也。溥初拜相,仁裕犹致仕无恙,尝以诗贺溥云:“一战文场拔赵旗,便调金鼎佐无为。白麻骤降恩何极,黄发初闻喜可知。跋敕案前人到少,筑沙堤上马归迟。立班始得遥相见,亲洽争如未贵时。”溥在位,每休沐必诣仁裕,从容终日。盖唐以来,座主门生之礼尤厚。今王丞相将明、霍侍郎端友榜南省奏名时,知举四人,安枢密处厚、刘尚书彦修,与今邓枢密子常、范右丞谦叔。我亦忝点检试卷官。邓、范不惟及见其登庸,可以继仁裕,且同在政府,则仁裕所不及也。

      拾遗王明之怀所爱诗王明之,岐公之子,在姑苏有所爱。比至京师,为公强留之逾时,作诗云:“黄金零落大刀头,玉箸归期画到秋。红锦寄鱼风逆浪,碧箫吹凤月当楼。伯劳知我经春别,香蜡窥人一夜愁。好去渡江千里梦,满天梅雨是苏州。”句甚工。叶廷管辑自范成大《吴郡志》。

      韦苏州诗苏州诗律深妙,白乐天辈固皆尊称之,而行事略不见唐史为可恨。以其诗语观之,其人物亦当高胜不凡。刘禹锡集中有大和六年举自代一状,然应物《温泉行》云:“北风惨惨投温泉,忽忆先皇巡幸年。身骑厩马引天仗,直至华清列御前。”则尝逮事天宝间也,不应犹及大和时,盖别是一人或集之误。叶廷管辑自赵与时《宾退录》。叶廷管按:《宾退录》引此条作叶石林《南宫诗话》,似别是一书而佚不传者,以其同为诗话,附采于此。是录又引《渔隐丛话》指此条为蔡宽夫语,与时夹注云:《南宫诗话》世误传蔡宽夫作,《渔隐》故云。

      子云清自守今日起为官叶石林曰:“杜工部诗对偶至严,而《送杨六判官》云:「子云清自守,今日起为官。」独不相对。窃意「今日」字当是「令尹」字传写之讹耳。”余谓不然。此联之工,正为假“云”对“日”,两句一意,乃诗家活法。若作“令尹”字,则索然无神,夫人能道之矣。且送杨姓人,故用子云为切题,岂应又泛然用一令尹耶?如“次第寻书札,呼儿检赠篇”之句,本是假以“第”对“儿”,诗家此类甚多。叶廷管辑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作者:叶梦得

濒湖脉学

  •   「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脉学考证」,以上三书是明代李时珍所撰,都是有关「脉学」的论著,所以合订在一起,以便阅读。

      「濒湖脉学」是作者研究「脉学」的心得。他根据各家论脉的精华,列举了二十多种脉象。先以简明的字句,再以适当的比喻来叙述各种不同的脉象,以帮助读者理解。其中同类异脉的鉴别点和各种象的相应病证,都编成歌腑,以帮助读者诵记。最后所附删补宋、崔嘉彦所著的「四言举要」,也是以易诵、易记的词法,全面地叙述有关「脉学」的各种问题,所以本书是初学「脉学」的良好读物。  「奇经八脉考」是研究「奇经八脉」的专论。「十二经脉」是中医论述生理,病理机制的一种学说,而「奇经八脉」是「十二经脉」以外的旁支,也就是中医「脉经」学说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书不但详叙「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还结合所主病证,提出相应的治疗。同时也是凭脉诊断疾病的一种依据,所以对学习和研究「脉学」也有参考的必要。

      「脉诀考证」的主题,是以考证和评论当时流行的脉学书「王叔和脉诀」为对象,其内容是集录明以前各家对该书的不同意见,结合作者自己的见解,作为一种学术上的讨论,由于这里面接触到好些脉学上的实际问题,如「七表八里」、「男女脉位」等,所以对研究脉学来说,是能起到论证和解决部分存疑问题的作用。

作者:李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