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生作文 学门教育

国学古籍

醫學三字經

  • 《医学三字经》作者:(清)陈修园
    作者简介:清朝著名医家陈念祖,字修园,少年家贫,半学儒,半学医,后考取举人,旅居京都为官,晚年抱病辞官,回归故里,讲学于长乐。陈氏著作宏广,内容广泛,由后人辑成《陈修园医书十六种》,对古典医籍的著述,尤其对普及医学知识,开拓中医教育方面作出较大的贡献。《医学三字经》为其晚年之作,全书分为医学源流、中风、虚痨.....妇人、小儿等二十四个部分。举凡病因病机、辩证治则、有效方药等,均予述及。并且以韵文编写,言简义赅,易读易记,是一本初学中医的良好入门书。

    《医学三字经》是清代大医学家陈修园先生所著医学启蒙之作,以《内经》、仲景之书为根本,言简意赅,通俗而不离经旨。由此入门习医,可以不入歧途。我以为,此书不仅初学必读,而且是诊家必备,时时研习,常有心得。以诗赞之:医学启蒙三字经,清源正本圣心明。升堂捷径修园指,理法得来可顺行。

作者:

桔中秘叙

  • 桔中秘叙

    夫人精神所及,一往而深,金石为开,天地为变,上之可以润色鸿业,允武允文,功成名力,天下莫之媲。次则多才多艺,寄心于中,极其所至,神巧出焉,亦足自树,已希不休。余往岁薄游中外,常与季弟进之氏偕,每见其锐志下帷,思入微渺,篝灯丙夜,靡有他念 ,紫阁丹墀,几乎反掌间,余实心慑之。既而为家累所牵,不遂厥志,旁涉雕虫,悉造其颠,而于象戏,尤得三昧,即明眼人鲜不敛手称无敌者。人咸谓进之资性素敏,而欲其殚精求详,盖匪朝伊夕也。余林泉休暇,进之偶出所辑《《桔中秘》》相示,见其多所发明,更以新意点缀,灵机跃跃满楮,余叹服之。其沈深智勇,若可为时艰借一筹者。因忆曩昔,奉节滇云,值“逆酋”匪薮以数十万入寇者再者再,予昼度夜思,厉兵秣马,以象战克之,歼其渠帅,吾圉危而复安。迨己巳驱车入都,又以群丑纵横,京师骇恐,余任守广宁门,身当众冲,批甲仗剑为士卒先,亦以炮击走之,纵微功可录,然而局以烟销,往绩成虚,恍似枰收对垒。令人羡神仙出世,潇洒襟期,益信手谈,闲消日月,桔中虽隘,自觉天地之宽;胜负虽分,竟忘角逐之想。进之得此意深,而苦心更不可泯,余赞付梓人,公诸同好,且诏世之纷纷名利者,亦可以此作清凉散也?

    桔中秘歌括

    当头炮诀
    起炮在中宫,比诸局较雄,马常守中卒,士上将防空,象要车相护,卒宜左右攻,若将炮临敌,马出渡河从。

    士角炮诀
    炮向士角安,车行二路前,过河车炮上,炮又马相连,车先图士象,马将炮向前,敌人轻不守,捉将有保难。飞炮诀
    炮起边塞上,翻卒势如飞,横并当头妙,冲前落角宜,乘虚士可得,有隙象先图,夹辅须车力,纵横马亦奇。

    象局诀
    象局势常安,中宫士必鸳,车先河上立,马在后遮拦,象眼深防塞,中心卒莫前,势成方动炮,破敌两岸边。

    破象局诀
    一炮在中宫,鸳鸯马去攻,一车河上力,中卒向前冲,引车塞象眼,炮在后相从,一马换二象,其势必英雄。



    桔中秘全旨

    棋虽曲艺,义颇精微,必专心然后有得,必合法然后能胜。大抵全局之中,千变万化,有难殚述,然其妙法,必不能出乎范围。如顺手炮,先要车活;列手炮,须补士牢;入角炮,使车急冲;当头炮,横车将路;破象局,中卒必进;解马局,车炮先行;巡河车,赶子有功;归心炮,破象得法;辘轳炮,抵敌最妙;重叠车,兑子偏宜;鸳鸯马,内顾保寨;蟹眼炮,两岸拦车,骑河马,禁子得力;两肋车,助卒过河;正补士,防车得照;背士将,忌炮来攻;弃子须要得先,捉子莫要落后;士象全,可去马兵;士象亏,兑他车卒;算隐着,成杀局方进;使急着,有应子宜行;得先时,切忌着忙;失车后,还教心定;子力强,必须求胜;子力弱,即便寻和;此局中之定法,决胜之大略也。有能详察斯言,参玩图势,则国手可几矣。
    韬略元机序

    尝闻帝尧以围棋教丹朱,而舜亦以之教商均。二帝不以天下传其子而以戏局授之,何哉?盖世事无非棋也。

    具治世之才者,固当为亿兆之君师,否则不如致(置)身局外,静观胜负。一着攀拖之先,阴阳不能鼓铸,度数安能范围乎?!围棋之意,殆由斯与象棋者,亦以世事象夫棋也。

    列国分争之时,干戈扰攘,车马交驰纵横,战守朝秦暮楚,有异于棋乎?即自盘古以至于今,盛衰兴废之事,有一非棋乎?善观者能于象外会之,则二棋无异旨矣。囿于局中者反是。

    愚不肖,奉先君遗训,订正之书无不敬梓。此谱寝废三十余年,以为游戏而易之。由今以思殆昧所传矣,急搜付镌,但其卷帙散佚,因选《《金鹏》》诸变佐之,其间进退弃取之法,神机妙算,非大智者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虽孙,吴无以过之。因颜之曰:《《韬略元机》》云。要亦顾其喻意何如耳。

作者:

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 夫纸者阵也,笔者刀矟也,墨者鍪甲也,水砚者城池也,心意者将军也,本领者副将也,结构者谋略也,飏笔者吉凶也,出入者号令也,屈折者杀戮也,著笔者调和也,顿角者是蹙捺也。始书之时,不可尽其形势,一遍正脚手,二遍少得形势,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其遒润,五遍兼加抽拔。如其生涩,不可便休,两行三行,创临惟须滑健,不得计其遍数也。

    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平直,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昔宋翼常作此书,翼是钟繇弟子,繇乃叱之。翼三年不敢见繇,即潜心改迹。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每作一点,常隐锋而为之;每作一横画,如列阵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钧之驽发;每作一点,如高峰坠石;屈折如钢钩;每作一牵,如万岁枯藤;每作一放纵,如足行之趣骤。翼先来书恶,晋太康中有人于许下破钟繇墓,遂得《笔势论》,翼读之,依此法学书,名遂大振。欲真书及行书,皆依此法。

    若欲学草书,又有别法。须缓前急后,字体形势,状如龙蛇,相钩连不断,仍须棱侧起伏,用笔亦不得使齐平大小一等。每作一字须有点处,且作馀字总竟,然后安点,其点须空中遥掷笔作之。其草书,亦复须篆势、八分、古隶相杂,亦不得急,令墨不入纸。若急作,意思浅薄,而笔即直过。惟有章草及章程、行狎等,不用此势,但用击石波而已。其击石波者,缺波也。又八分更有一波谓之隼尾波,即钟公《太山铭》及《魏文帝受禅碑》中已有此体。

    夫书先须引八分、章草入隶字中,发人意气,若直取俗字,则不能先发。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 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时年五十有三,恐风烛奄及,聊遗于子孙耳。可藏之石室,勿传非其人也。

作者:王羲之

钝吟书要[节录]

  • 余见东坡、子昂二真迹,见坡书点画学颜鲁公,体势学李北海,风卷云舒,远之若将飞动。赵殊精工,直逼右军,然气骨自不及宋人,不堪并观也。坡书真有努猊抉后,渴骥奔泉之态,徐季海世有真迹,不知视此何如耳?

    坡公少年书《圆觉经》小楷,直逼季海。见老泉一书,亦学徐浩。山谷称东坡学徐季海,苏斜川却云:“不然。”我信山谷。

    赵子昂用笔绝劲,,然避难从易,变古为今。用笔既不古,时用章草法便拙。当其好处,古今不易得也。近文太史学赵,去之如隔千里,正得他不好处耳。枝山多学其好处,真可爱玩,但时有失笔别字。董宗伯全不讲结构,用笔亦过弱,但藏锋为佳,学者或不知。董似未成字,在文下。

    赵松雪出入古人,,无所不学,贯穿斟酌,自成一家,当时诚为独绝也。自近代李桢伯创“奴书”之论,后生耻以为师,甫习执笔,使羞言模仿古人,晋唐旧法于今扫地矣!松雪正是子孙之守家法者尔。诋之以奴,不已过乎!但其立论,欲使字形流美,又功夫过于天资,于古人萧散廉断处,微为不足耳。如桢伯书,用尽心力,视古人何如哉?

作者:冯班

奴书订

  • 觚管士有“书奴”之论,亦自昔兴,吾独不解此。艺家一道,庸讵缪执至是,人间事理,至处有二乎哉?为圆不从规,拟方不按矩,得乎?自粗归精,既据妙地,少自翔异,可也。必也革其故而新是图,将不故之并亡,而第新也与。故尝谓自卯金当涂,底于典午,音容少殊,神骨一也。沿晋游唐,守而勿失。今人但见永兴匀圆,率更劲瘠,郎邪雄沉,诚悬强毅,与会稽分镳,而不察其为祖宗本貌自粲如也(帖间固存)。迩后皆然,未暇遑计。赵室四子,莆田恒守惟肖,襄阳不违典刑;眉、豫二豪,啮羁蹋靮,顾盼自得。观者昧其所宗:子瞻骨干平原,股肱北海,被服大令,以成完躯。鲁直自云得长沙三昧。诸师无常而俱在,安得谓果非陪臣门舍耶?而后人泥习耳聆,未尝神访,无怪执其言而失其旨也。遂使今士举为秘谈,走也狂简,良不合契,且即肤近。为君谋之,绘日月者,心规圆而烜丽,方而黔之,可乎?啖必谷,舍谷而草,曰谷者“奴餐”,可乎?学为贤人必法渊赐;晞圣者必师孔。违洙泗之邪曲,而曰为孔、颜者“奴贤”、“奴圣”者也,可乎?

作者:祝允明

岭表录异

  • 本书又名《岭南录异》或《岭表记》。
    作者:(唐)刘恂 著;鲁迅 校勘

作者:刘恂

全秦文

  •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为清代严可均所辑,共分十五集:《全上古三代文》《全秦文》《全汉文》《全后汉文》《全三国文》《全晋文》《全宋文》《全齐文》《全梁文》《全陈文》《全后魏文》《全北齐文》《全后周文》《全隋文》《先唐文》,共收录唐以前作者三千四百九十七人(或作三千五百二十人),每人附有小传,是迄今为止收录唐以前文章最全的一部总集,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涵盖时间最长的一部文学总集,对唐以前历史、文学、宗教、语言等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作者:严可均辑

陈子昂诗集

  •   字伯玉,梓州射洪人。少以富家子,尚气决,好弋博。后游乡校,乃感悔修饬。初举进士入京,不为人知。有卖胡琴者,价百万,子昂顾左右,辇千缗市之。众惊问。子昂曰:余善此。曰:可得闻乎?曰:明日可入宣阳里。如期偕往,则酒肴毕具。奉琴语曰: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不为人知。此贱工之伎,岂宜留心?举而碎之,以其文百轴遍赠会者。一日之内,名满都下。擢进士第。武后朝,为灵台正字,数上书言事。迁右拾遗。武攸宜北讨,表为管记,军中文翰,皆委之子昂。父为县令段简所辱,子昂闻之,遽还乡里,简乃因事收系狱中,忧愤而卒。唐兴,文章承徐庾馀风,骄丽秾缛。子昂横制颓波,始归雅正。李杜以下,咸推宗之。

      庆云章昆仑元气,实生庆云。大人作矣,五色氤氲。

      昔在帝妫,南风既薰。丛芳烂熳,郁郁纷纷。

      旷矣千祀,庆云来止。玉叶金柯,祚我天子。   非我天子,庆云谁昌。非我圣母,庆云谁光。

      庆云光矣,周道昌矣。九万八千,天授皇年。

      感遇诗三十八首微月生西海,幽阳始代升。

      圆光正东满,阴魄已朝凝。   太极生天地,三元更废兴。

      至精谅斯在,三五谁能徴。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

      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

      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   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麑翁。

      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

      市人矜巧智,于道若童蒙。

      倾夺相夸侈,不知身所终。   曷见玄真子,观世玉壶中。

      窅然遗天地,乘化入无穷。

      吾观龙变化,乃知至阳精。

      石林何冥密,幽洞无留行。

      古之得仙道,信与元化并。

      玄感非象识,谁能测沉冥。

      世人拘目见,酗酒笑丹经。

      昆仑有瑶树,安得采其英。

      白日每不归,青阳时暮矣。

      茫茫吾何思,林卧观无始。

      众芳委时晦,鶗鴂鸣悲耳。

      鸿荒古已颓,谁识巢居子。

      吾观昆仑化,日月沦洞冥。

      精魄相交会,天壤以罗生。

      仲尼推太极,老聃贵窈冥。

      西万金仙子,祟义乃无明。

      空色皆寂灭,缘异定何成。

      名教信纷藉,死生俱未停。

      圣人秘元命,惧世乱其真。

      如何嵩公辈,诙谲误时人。

      先天诚为美,阶乱祸谁因。

      长城备胡寇,嬴祸发其亲。

      赤精既迷汉,子年何救秦。   去去桃李花,多言死如麻。   深居观元化,徘然争朵颐。   谗说相啖食,利害纷[][](左口右疑)。   便便夸毗子,荣耀更相持。

      务光让天下,商贾竟刀锥。

      已矣行采芝,万世同一时。

      吾爱鬼谷子,青溪无垢氛。

      囊括经世道,遗身在白云。

      七雄方龙斗,天下久无君。

      浮荣不足贵,遵养晦时文。   舒可弥宇宙,卷之不盈分。   岂徒山木寿,空与麋鹿群。   呦呦南山鹿,罹罟以媒和。

      招摇青桂树,幽蠹亦成科。

      世情甘近习,荣耀纷如何。

      怨憎未相复,亲爱生祸罗。

      瑶台倾巧笑,玉杯陨双蛾。

      谁见枯城蘖,青青成斧柯。

      林居病时久,水木澹孤清。

      闲卧观物化,悠悠念无生。

      青春始萌达,朱火已满盈。

      徂落方自此,感叹何时平。   临岐泣世道,天命良悠悠。

      昔日殷王子,玉马说朝周。

      宝鼎沦伊糓,瑶台成古丘。

      西山伤遗老,东陵有故侯。   贵人难得意,赏爱在须臾。

      莫以心如玉,探他明月珠。

      昔称夭桃子,今为舂市徒。   鸱鸮悲东国,麋鹿泣姑苏。

      谁见鸱夷子,扁舟去五湖。

      圣人去已久,公道缅良难。   蚩蚩夸毗子,尧禹以为谩。

      骄荣贵工巧,势利迭相干。   燕王尊乐毅,分国愿同欢。

      鲁连让齐爵,遗组去邯郸。

      伊人信往矣,感激为谁叹。

      幽居观天运,悠悠念群生。

      终古代兴没,豪圣莫能争。   三季沦周赧,七雄灭秦嬴。   复闻赤精子,提剑入咸京。

      炎光既无象,晋虏复纵横。

      尧禹道已昧,昏虐势方行。

      岂无当世雄,天道与胡兵。   咄咄安可言,时醉而未醒。

      仲尼溺东鲁,伯阳遁西溟。

      大运自古来,旅人胡叹哉。

      逶迤势已久,骨鲠道斯穷。

      岂无感激者,时俗颓此风。

      灌园何其鄙,皎皎于陵中。

      世道不相容,嗟嗟张长公。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   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

      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

      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玄天幽且默,群议曷嗤嗤。

      圣人教犹在,世运久陵夷。

      一绳将何系,忧醉不能持。

      去去行采芝,勿为尘所欺。

      蜻蛉游天地,与世本无患。

      飞飞未能止,黄雀来相干。

      穰侯富秦宠,金石比交欢。

      出入咸阳里,诸侯莫敢言。

      宁知山东客,激怒秦王肝。

      布衣取丞相,千载为辛酸。

      微霜知岁晏,斧柯始青青。   况乃金天夕,浩露沾群英。

      登山望宇宙,白日已西暝。

      云海方荡潏,孤鳞安得宁。   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林。   何知美人意,骄爱比黄金。

      杀身炎州里,委羽玉堂阴。

      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

      岂不在遐远,虞罗忽见寻。

      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

      挈瓶者谁子,姣服当青春。   三五明月满,盈盈不自珍。

      高堂委金玉,微缕悬千钧。

      如何负分鼎,被夺笑时人。

      玄蝉号白露,兹岁已蹉跎。

      群物从大化,孤英将奈何。

      瑶台有青鸟,远食玉山禾。

      昆仑见玄凤,岂复虞云罗。

      荒哉穆天子,好与白云期。

      宫女多怨旷,层城闭蛾眉。

      日耽瑶池乐,岂伤桃李时。

      青苔空萎绝,白发生罗帷。

      朝发宜都渚,浩然思故乡。

      故乡不可见,路隔巫山阳。

      巫山彩云没,高丘正微茫。

      伫立望已久,涕落沾衣裳。

      岂兹越乡感,忆昔楚襄王。

      朝云无处所,荆国亦沦亡。

      昔日章华宴,荆王乐荒淫。

      霓岛翠羽盖,射兕云梦林。

      朅来高唐观,怅望云阳岑。

      雄图今何在,黄雀空哀吟。

      丁亥岁云暮,西山事甲兵。

      赢粮匝邛道,荷戟争羌城。

      严冬阴风劲,穷岫泄云生。

      昏曀无昼夜,羽檄复相惊。

      拳局竞万仞,崩危走九冥。

      籍籍峰壑里,哀哀冰雪行。

      圣人御宇宙,闻道泰阶平。

      肉食谋何失,藜藿缅纵横。

      可怜瑶台树,灼灼佳人姿。

      碧华映朱实,攀折青春时。

      豈不盛光宠,荣君白玉墀。

      但恨红芳歇,凋伤感所思。

      朅来豪游子,势利祸之门。

      如何兰膏叹,感激自生冤。

      众趋明所避,时弃道犹存。

      云渊既已失,罗网与谁论。

      箕山有高节,湘水有清源。

      唯应白鸥鸟,可为洗心言。

      索居犹几日,炎夏忽然衰。

      阳彩皆阴翳,亲友尽暌违。

      登山望不见,涕泣久涟洏。

      宿梦感颜色,若与白云期。

      马上骄豪子,驱逐正蚩蚩。

      蜀山与楚水,携手在何时。

      金鼎合神丹,世人将见欺。   飞飞骑羊子,胡乃在峨眉。

      变化固幽类,芳菲能几时。

      疲痾苦沦世,忧痗日侵淄。

      镜然顾幽褐,白云空涕洟。

      朔风吹海树,萧条边已秋。

      亭上谁家子,哀哀明月楼。

      自言幽燕客,结发事远游。

      赤丸杀公吏,白刃报私雠。

      避雠至海上,被役此边州。

      故乡三千里,辽水复悠悠。

      每愤胡兵入,常为汉国羞。

      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

      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

      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

      浩然坐何慕,吾蜀有峨眉。

      念与楚狂子,悠悠白云期。

      时哉悲不会,涕泣久涟洏。

      梦登绥山穴,南采巫山芝。

      探元观群化,遗世从云螭。

      婉变时永矣,感悟不见之。

      朝入云中郡,北望单于台。

      胡秦何密迩,沙朔气雄哉。

      藉藉天骄子,猖狂已复来。

      塞垣无名将,亭堠空崔嵬。

      咄嗟吾何叹,边人涂草莱。

      仲尼探元化,幽鸿顺阳和。

      大运自盈缩,春秋递来过。

      盲淡忽号怒,万物相纷劘。

      溟海皆震荡,孤凤其如何。

      观荆玉篇并序丙戌岁,余从左补阙乔公北征。夏四月,军幕次于张掖河。河州草木,无他异者,惟有仙人杖,往往丛生。幽朔地寒,与中国稍异。予家世好服食,昔常饵之。及此役也,而息意兹味。戍人有荐嘉蔬者,此物存焉。余倏尔而笑曰:始者与此君别,不图至是而见之,岂非神明嘉惠,将欲扶吾寿也。因为乔公昌言其能。时东莱王仲烈亦同旅舍,闻而大喜。甘心食之,已旬有五日矣。适有行人,自谓能知药者,谓乔公曰:此白棘也,公何谬哉!仲烈愕然而疑。亦曰:吾怪其味甘,今果如此。乔公信是言,乃讥予,作采玉篇,谓宋人不识玉而宝珉石也。予心知必是。犹以独见之故,被夺于众人,乃喟然而叹曰:嗟乎!人之大明者目也。心之至信者口也。夫目照五色,口分五味,玄黄甘苦,亦可断而而惑矣。而路傍一议,二子赠疑,况君臣之际,朋友之间乎?自是而观,则万物之情可见也。感采玉咏,而作观玉篇以答之,并示仲烈。讥其失真也。

      鸱夷双白玉,此玉有缁磷。

      悬之千金价,举世莫如真。

      丹青非异色,轻重有殊伦。   勿信玉工言,徒悲荆国人。

      鸳鸯篇飞飞鸳鸯鸟,举翼相蔽亏。   俱来绿潭里,共向白云涯。

      音容相镜恋,羽翮两逶迤。

      蘋萍戏春渚,霜霰绕寒池。

      浦沙连岸净,汀树拂潭垂。

      年年此游玩,岁岁来追随。

      凤皇起丹穴,独向梧桐枝。

      鸿雁来紫塞,空忆稻粱肥。

      乌啼倦依托,鹤鸣伤别离。   岂若此双禽,飞翻不异林。

      刷尾青江浦,交颈紫山岑。   文章负奇色,和鸣多好音。   闻有鸳鸯绮,复有鸳鸯衾。   持为美人赠,勖此故交心。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并书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逦逶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往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解君云:张茂先、何敬祖,东方生与其比肩,仆亦以为知言也。故感叹雅制,作修竹诗一首,当有知音以传示之。

      龙种生南岳,孤翠郁亭亭。   峰岭上崇崪,烟雨下微冥。   夜间鼯鼠叫,昼聒泉壑声。

      春风正淡荡,白露已清泠。

      哀响激金奏,密色滋玉英。

      岁寒霜雪苦,含彩独青青。

      岂不厌凝冽,羞比春木荣。

      春木有荣歇,此节无凋零。

      始愿与金石,终古保坚贞。

      不意伶伦子,吹之学凤鸣。

      说偶云和瑟,张乐奏天庭。

      妙曲方千变,箫韶亦九成。

      信蒙雕斫美,常愿事仙灵。

      驱驰翠虬驾,伊郁紫鸾笙。

      结交嬴台女,吟弄升天行。

      携手登白日,远游戏赤城。

      低昂玄鹤舞,断续彩云生。

      永随众仙逝,三山游玉京。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并序丁酉岁,吾北征。出自蓟门,历观燕之旧都,其城池霸异,迹已芜没矣。乃慨然仰叹。忆昔乐生、邹子,群贤之游盛矣。因登蓟丘,作七诗以志之。寄终南卢居士。亦有轩辕之遗迹也。

      轩辕台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   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

      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   燕昭王南登碣石坂,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

      乐生王道已沦昧,战国竞贪兵。

      乐生何感激,伏义下齐城。   雄图竟中夭,遗叹寄阿衡。

      燕太子秦王日无道,太子怨亦深。   一闻田光义,匕首赠千金。

      其事虽不立,千载为伤心。

      田光先生自古皆有死,徇义良独稀。

      奈何燕太子,尚使田生疑。   伏剑诚已矣,感我涕沾衣。

      邹衍大运沦三代,天人罕有窥。

      邹子何寥廓,漫说九瀛垂。   兴亡已千载,今也则无推。

      郭瑰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

      瑰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

      西还至散关答乔补阙知之葳蕤苍悟凤,嘹唳白露蝉。

      羽翰本非匹,结交何独全。   昔君事胡马,余得奉戎旃。

      携手向沙塞,关河缅幽燕。

      芳岁几阳止,白日屡徂迁。

      功异云台薄,平生玉佩捐。

      叹此南归日,犹闻北戍边。

      代水不可涉,巴江亦潺湲。

      揽衣度函谷,衔涕望秦川。

      蜀门自兹始,云山方浩然。

      度峡口山赠乔补阙知之王二无竞峡口大漠南,横绝界中国。   丛石何纷纠,赤山复翕赩。

      远望多众容,逼之无异色。

      崔崪乍孤断,逶迤屡回直。

      信关胡马冲,亦距汉边塞。   岂依河山险,将顺休明德。

      物壮诚有衰,势雄良易极。

      逦迤忽而尽,泱漭平不息。

      之子黄金躯,如何此荒域。

      云台盛多士,待君丹墀侧。

      题居延古城赠乔十二知之闻君东山意,宿昔紫芝荣。

      沧洲今何在,华发旅边城。

      还汉功既薄,逐胡策未行。   徒嗟白日暮,坐对黄云生。   桂枝芳欲晚,薏苡谤谁明。

      无为空自老,含叹负生平。

      赠赵六贞固二首回中锋火入,塞上追兵起。

      此时边朔寒,登陇思君子。   东顾望汉京,南山云雾里。

      赤螭媚其彩,婉娈苍梧泉。   昔者琅琊子,躬耕亦慨然。

      美人岂遐旷,之子乃前贤。

      良辰在何许,白日屡颓迁。

      道心固微密,神用无留连。

      舒可弥宇宙,揽之不盈拳。   蓬莱久芜没,金石徒精坚。

      良宝委屈褐,闲琴独婵娟。

      答韩使同在边汉家失中策,胡马屡南驱。

      闻沼安边便,曾是故人谟。

      废书怅怀古,负剑许良图。

      出关岁方晏,乘障日多虞。

      虏入白登道,烽交紫塞途。

      连兵屯北地,清野备东胡。

      边城方晏闭,斥堠始昭苏。

      夏闻韩长孺,辛苦事匈奴。

      雨雪颜容改,纵横才位孤。

      空怀老臣策,未获赵军租。   但蒙魏侯重,不受谤书诬。   当取金人祭,还歌凯入都。

      征东至淇门答宋十一参军之问南星中大火,将子涉清淇,西林改微月,征旆空自持。

      碧潭去已远,瑶华折遗谁。

      若问辽阳戍,悠悠天际旗。

      答洛阳主人平生白云志,早爱赤松游。

      事亲恨未立,从宦此中州。

      主人亦何问,旅客非悠悠。   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

      再取连城壁,三陟平津侯。

      不然拂衣去,归从海上鸥。

      宁随当代子,倾侧且沉浮。

      酬晖上人秋夜山享有赠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

      禅居感物变,独坐开轩屏。

      风泉夜声杂,月露宵光冷。

      多谢忘机人,尘忧未能整。

      酬李参军祟嗣旅馆见赠昨夜银河畔,星文犯遥汉。

      今朝紫气新,物色果逢真。

      言从天上落,乃是地仙人。

      白璧疑冤楚,乌裘似入秦。   摧藏多古意,历览备艰辛。

      乐广云虽睹,夷吾风未春。   凤歌空有问,龙性讵能驯。   宝剑终应出,骊珠会见珍。

      未及冯公老,何惊孺子贫。

      青云傥可致,北海忆孙宾。

      酬晖上人夏日林泉闻道白云居,窈窕青莲宇。

      岩泉万丈流,树石千年古。

      林卧对轩窗,山阴满庭户。

      方释尘事劳,从君袭兰杜。

      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晓霁望嵩丘,白云半岩足。

      氛氲涵翠微,宛如嬴台曲。

      故人昔所尚,幽琴歌断续。

      变化竟无常,人琴遂两亡。

      白云失处所,梦想暧容光。

      畴昔疑缘异,儒道两相妨。

      前期许幽报,迨此尚茫茫。   晤言既已失,感叹情何一。

      始忆携手期,云台与峨眉。

      达兼济天下,穷独善其时。   诸君推管乐,之子慕巢夷。

      奈何苍生望,卒为黄绶欺。

      铭鼎功未立,山林事亦微。   抚孤一流恸,怀旧日暌违。

      卢子尚高节,终南卧松雪。   宋侯逢圣君,骖驭游青云。

      而我独蹭蹬,语默道犹屯。

      征戍在辽阳,蹉跎草再黄。

      丹丘恨不及,白露已苍苍。   远闻山阳赋,感涕下沾裳。

      送别出塞平生闻高义,书剑百夫雄。   言登青云去,非此白共翁。   胡兵屯塞下,汉骑属云中。

      君为白马将,腰佩骍角弓。   单于不敢射,太子伫深功。

      蜀山余方隐,良会何时同。

      登蓟丘楼送贾兵曹入都东山宿昔意,北征非我心。

      孤负平生愿,感涕下沾襟。

      暮登蓟楼上,永望燕山岑。

      辽海方漫漫,胡沙飞且深。

      峨眉杳如梦,仙子曷由寻。

      击剑起叹息,白日忽西沉。

      闻君洛阳使,因子寄南音。

      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并序考驳天人,旁罗变动。东西南北,贤圣不能定其居。寒暑晦明,阴阴不能革其数。莫不云离雨散,奔驰于宇宙之间;宋远燕遥,泣别于关山之际,自古来矣!李参军白云英胄,紫气仙人,爰江海而高寻,顿风尘而未息。来从许下,月旦出于龙泉;言入蜀中,星文见于牛斗。野亭相遇,逆旅承欢。谢鲲之山水暂开,乐广之云天自乐。

      思道林而不见,怅若有亡。诣衹树而从游,[]然旧款。高僧展袂,大士临筵。披[]路之天书,坐琉璃之宝地。帘帷后辟,拂鹦鹉之香林:栏槛前开,照芙蓉之绿水。讨论儒墨,探览真玄。觉周孔之犹述,知老庄之末晤。说欲高攀宝座,伏奏金仙,开不二之法门,观大千之世界。欢娱恍晚,离别行催。红霞生而白日归,青气凝而碧山暮。骊歌断引,抗手将辞。江汉浩浩而长流,天地居然而不动。

      嗟平!色为何色,悲乐忽而因生;谁去谁来,离会纷而妄作。俗之迷也,不亦烦平!各述所怀,不拘章韵。

      四十九变化,一十三死生。

      翕忽玄黄里,驱驰风雨情。

      是非纷妄作,宠辱坐相惊。

      至人独幽鉴,窈窕随昏明。

      咫尺山河道,轩窗日月庭。

      别离焉足问,悲乐固能并。

      我辈何为尔,栖皇犹未平。   金台可攀陟,宝界绝将迎。

      户牖观天地,阶基上杳冥。

      自超三界乐,安知万里征。   中国要荒内,人寰宇宙荣。

      弦望如朝夕,宁嗟蜀道行。

      秋园卧病呈晖上入幽寂旷日遥,林团转清密。   疲疴澹无豫,独坐泛瑶瑟。   怀挟万古情,忧虞百年疾。

      绵绵多滞念,忽忽每如失。

      缅想赤松游,高寻白云逸。

      荣吝始都丧,幽人说贞吉。

      图书纷满床,山水蔼盈室。

      宿昔心所向,平生自兹毕。   愿言谁见知,梵筵有同术。

      八月高秋晚,凉风正萧瑟。

      登泽州城北楼宴平生倦游者,观化久无穷。

      复来登此国,临望与君同。

      坐见秦兵垒,遥闻赵将雄。

      武安君何在,长平事已空。

      且歌玄云曲,御酒舞薰风。   勿使青衿子,嗟尔白头翁。

      山水粉图山图之白云兮,若巫山之高丘。

      纷群翠之鸿溶,又似蓬瀛海水之周流。

      信夫人之好道,爱云山以幽求。   彩树歌嘉锦筵之珍树兮,错众彩之氛氲。

      状瑶台之微月,点巫山之朝云。

      青春兮不可逢,况蕙色之增芬。

      结芳意而谁赏,怨绝世之无闻。   红荣碧艳坐看歇,素华流年不待君。

      故吾思昆仑之琪树,厌桃李之缤纷。   春台引寒食集毕录事宅作感阳春兮生碧草之油油。怀宇宙以伤远,登高台而写忧。迟美人兮不见,恐青岁之遂遒。从毕公以酣饮,寄林塘而一留。采芳荪于北渚,忆桂树于南州。何云木之美丽,而池馆之崇幽。星台秀士,月旦诸子。嘉青鸟之辰,迎火龙之始。挟宝书与瑶瑟,芳蕙华而兰靡。乃掩白蘋,藉绿芷。酒既醉,乐未已。击青钟,歌渌水。怨青春之萎绝,赠瑶台之旖旎。愿一见而道意,结众芳之绸缪。曷余情之荡漾,瞩青云以增愁。怅三山之飞鹤,忆海上之白鸥。重曰:群仙去兮青春颓,岁华歇兮黄鸟哀。富贵荣乐几时兮,朱宫碧堂生青苔。白云兮归来。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喜马参军相遇醉歌并序吾无用久矣!进不能以义补国,退不能以道隐身。天子哀矜,居于侍省。且欲以芝桂为伍,麋鹿同曹。轩裳钟鼎,如梦中也。南荣曝背,北林设罝。有客扣门,云吾道存。孺子孺子,黄中通理。

      时玄冬遇夜,微月在天,白云半山,志逸海上。酒既醉,琴方清,陶然玄畅,浩尔太素,则欲狎青鸟,寄丹丘矣。日月云迈,蟋蟀谓何?夫诗可以比兴也,不言曷著。时醉书散洒,乃昏见清庙台令,知此有蜀云气也。毕大拾遗、陆六侍御、崔议司、崔兵曹、鲜于晋、崔湎子、怀一道人当知吾此评是实录也。若东莱王仲烈见之,必以为真醉。歌曰:

      独幽默以三月兮,深林潛居。

      时岁忽兮,孤愤遐吟。

      谁知我心,孺子孺子,其可与理分。

      度荆门望楚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晚次乐乡县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同王员外雨后登开元寺南楼因酬晖上人独坐山亭有赠钟梵经行罢,香林坐入禅。

      岩庭交杂树,石濑泻鸣泉。

      水月心方寂,云霞思独玄。

      宁知人世里,疲病得攀缘。

      东征答朝臣相送平生白云意,疲薾愧为雄。   君王谬殊宠,旌节此从戎。

      挪绳当系虏,单马岂邀功。

      孤剑将何托,长谣塞上风。

      咏主人壁上画鹤寄乔主簿崔著作古壁仙人画,丹青尚有文。

      独舞纷如雪,孤飞暖似云。

      自矜彩色重,宁忆故池群。

      江海联翩翼,长鸣谁复闻。

      居延海树闻莺同作边地无芳树,莺声忽听新。

      间关如有意,愁绝若怀人。

      明妃失汉宠,蔡女没胡尘。

      坐闻应落泪,况忆故园春。

      题李三书斋崇嗣灼灼青春仲,悠悠白日升。

      声容何足恃,荣吝坐相矜。

      愿与金庭会,将待玉书徵。

      还丹应有术,烟驾共君乘。

      送魏大从军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送殷大入蜀禺山金碧路,此地饶英灵。

      送君一为别,凄断故乡情。

      片云生极浦,斜日隐离亭。

      坐看征骑没,惟见远山青。

      落第西还别刘祭酒高明府别馆分周国,归骖入汉京。

      地连函谷塞,川接广阳城。

      望迥楼台出,途遥烟雾生。

      莫言长落羽,贫贱一交情。   落第西还别魏四懔转蓬方不定,落羽自惊弦。

      山水一为别,欢娱复几年。   离亭暗风雨,征路入云烟。

      还因北山径,归守东陂田。   送客故人洞庭去,杨柳春风生。

      相送河洲晚,苍茫别思盈。

      白蘋已堪把,绿芷复含荣。

      江南多桂树,归客赠生平。

      春夜别友人二首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

      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   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说州南江别乡曲故人楚江复为客,征棹方悠悠。

      故人悯追送,置酒此南洲。

      平生亦何恨,夙昔在林丘。

      违此乡山别,长谣去国愁。

      送东莱王学士无竞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

      怀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   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

      已矣将何道,无令白首新。

      送梁李二明府负书犹在汉,怀策未闻秦。

      复此穷秋日,芳樽别故人。   黄金装屡尽,白首契逾新。

      空羡双凫舄,俱飞向玉轮。

      送魏兵曹使巂州得登字阳山淫雾雨,之子慎攀登。

      羌笮多珍宝,人言有爱憎。

      欲酬明主惠,当尽使臣能。

      勿以王阳道,迢递畏崚嶒。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并序古者凉风至,白露下,天子命将帅,训甲兵。将以外威荒戎,内辑中夏,时义远矣。自我大君受命,百蛮蚁伏,匈奴舍蒲萄之宫,越裳重翡翠之贡。虎符不发,象译攸同。实欲高议灵台,偃兵天下。而林胡遗孽,渎乱边甿。驱蚊蚋之师,忽雷霆之伐。乃窃海裔,弄燕陲。皇帝哀北鄙之人,罹其辛螯,以东征之义,降彼偏裨。犹恐威令未孚,亭寒仍梗,乃谋元帅,命佐军。得朱邸之天人,乃黄阁之元老。庙堂授钺,凿门申命。建梁国之旌旗,吟汉庭之箫鼓。东向而拜,北道长驱。蜺旄羽骑之殷,戈翻落日;突鬓蒙轮之勇,剑决浮云。方且猎九都,穷踏顿,存肃慎,吊姑馀,彷徨赤山,巡御日域,以昭我王师,恭天讨也。岁七月,军出国门。天晶无云,朔风清海。时比部郎中唐奉一、考功员外郎李迥秀、著作佐郎崔融并参帷幕之宾,掌书记之任。燕南怅别,洛北思欢。顿旌节而少留,倾朝廷而出饯。永昌丞房思玄,衣冠之秀,乃张蕙圃,席兰堂,环曲榭,罗羽觞。写中京之望,纵候亭之赏。   尔乃投壶习射,博弈观乓。镗金铙,戛瑶琴。歌易水之慷慨,奏关山以徘徊。颓阳半林,微阴出座。思长风以破浪,恐白日之蹉跎。酒中乐酣,拔剑起舞,则已气横辽碣,志扫獯戎。抗手何言?   赋诗以赠。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

      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

      春晦饯陶七于江南同用风字并序蜀江分袂,巴山望别。南津坐恨,叹仙帆之方遥;北渚长怀,见离亭之欲晚。白云去矣,[][][][][][][];黄鹤何之,杨柳青而三春暮。我之怀矣,能无赠乎?同赋一言,俱题四韵。

      黄鹤烟云去,青江琴酒同。   离帆方楚越,沟水复西东。

      芙蓉生夏浦,杨柳送春风。   明日相思处,应对菊花丛。   喜遇冀侍御珪崔司议泰之二使并序余独坐一隅,孤愤五蠹。虽身在江海,而心驰魏阙。岁时仲春,幽卧未起。忽闻二星入井,四牡临亭。邀使者之车,乃故人之驾。隐几一笑,把臂入林。既闻朝廷之乐,复此琴樽之事。山林幽寂,钟鼎旧游。语默谭咏,今复一得。况北堂夜永,西轩月微。巴山有望别之嗟,洛阳无寄载之客。江关离会,三千馀里。名位宠辱,一百年中。欢娱如何,日月其迈。不为目前之赏,以增别后之思。蟋蟀笑人,夫子何叹。

      谢病南山下,幽卧不知春。   使星入东井,云是故交亲。

      惠风吹宝瑟,微月忆清真。   凭轩一留醉,江海寄情人。

      登蓟城西北楼送崔著作融入都并序仆尝倦游,伤别久矣。况登楼远国,衔酒故人。愤胡孽之侵边,从王师之出塞。元戎按甲,方刈鲜卑之垒;天子赐书,且有君相之召。

      而崔候佩剑,即谒承明。群公负戈,方绝大漠。燕山北望,辽海东浮。云台与碣馆天殊,亭障共衣冠地隔。抚剑何道,长谣增叹。以身许国,我则当仁。论道匡君,子思报主。仲冬寒苦,幽朔初平。

      苍茫天兵之气,冥灭戎云之色。白羽一指,可扫九都。赤墀九重,伫观献凯。心期我愿斯遂,君恩共有。策勋饮至,方同廊庙之欢。   偃武櫜弓,借尔文儒之首。蓟丘故事,可以赠言,同赋登蓟楼送崔子云尔。

      蓟楼望燕国,负剑喜兹登。

      清规子方奏,单戟我无能。   仲冬边风急,云汉复霜棱。

      慷慨竟何道,西南恨失朋。

      月夜有怀美人挟赵瑟,微月在西轩。

      寂寞夜何久,殷助玉指繁。

      清光委衾枕,遥思属湘沅。   空帘隔星汉,犹梦感精魂。

      夏日游晖上人房山水开精舍,琴歌列梵筵。

      人疑白楼赏,地似竹林禅。

      对户池光乱,交轩岩翠连。

      色空今已寂,乘月弄澄泉。

      春日登金华观白玉仙台古,丹丘别望遥。

      山川乱云日,楼榭入烟霄。   鹤舞千年树,虹飞百尺桥。

      还疑赤松子,天路坐相邀。

      群公集毕氏林亭金门有遗世,鼎实恣和邦。

      默语谁能识,琴樽寄北窗。

      子牟恋魏阙,渔父爱沧江。

      良时信同此,岁晚迹难双。   宴胡楚真禁所人生固有命,天道信无言。

      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

      请室闲逾邃,幽庭春未暄。

      寄谢韩安国,何惊狱吏尊。

      魏氏园林人赋一物得秋亭萱草昔时幽径里,荣耀杂春丛。

      今来玉墀上,销歇畏秋风。

      细叶犹含绿,鲜花未吐红。

      忘忧谁见赏,空此北堂中。

      晦日宴高氏林亭并序夫天下良辰美景,园林池观,古来游宴欢娱众矣。然而地或幽偏,未睹皇居之盛;时终交丧,多阻升平之道。岂如光华启旦,朝野资欢。有渤诲之宗英,是平阳之贵戚。发挥形胜,出凤合而啸侣;幽赞芳辰,指鸡川而留宴。列珍羞于绮席。珠翠琅玕\;奏丝管于芳园,秦筝赵瑟。冠缨济济,多延戚里之宾;鸾凤锵锵,自有文雄之客。   总畿键而写望,通汉苑之楼台;控伊洛而斜[],临神仙之浦溆。则有都人士女,侠客游童,出金市而连镳,入铜街而结驷。香车绣毂,罗绮生风。宝盖雕鞍,珠玑耀日。于时律穷太簇,气淑中京。山河春而霁景华,城阙丽而年光满。淹留官乐,玩花鸟以忘归;欢赏不疲,对林泉而独得。伟矣!信皇州之盛观也。岂可使晋京才子,孤摽洛下之游;魏室群公,独擅邺中亡会。盍各言志,以记芳游。同探一字,以华为韵。

      寻春游上路,追宴入山家。

      主第簪缨满,皇州景望华。

      玉池初吐溜,珠树始开花。

      欢娱方未极,林闲散馀霞。

      晦日重宴高氏林亭公子好追随,爱客不知疲。

      象筵开玉馔,翠羽饰金卮。   此时高宴所,讵减习家池。

      循涯倦短翮,何处俪长离。

      上元夜效小庾体三五月华新,邀游逐上春。   相邀洛城曲,追宴小平津。

      楼上看珠妓,车中见玉人。

      芳宵殊未极,随意守灯轮。   洛城观酺应制圣人信恭己,天命允昭回。

      苍极神功被,青云秘箓开。

      垂衣受金册,张乐宴瑶台。

      云凤休征满,鱼龙杂戏来。

      崇恩逾五日,惠泽畅三才。   玉帛群臣醉,徽章缛礼该。

      方睹升中禅,言观拜洛回。

      微臣固多幸,敢上万年杯。

      奉和皇帝上礼抚事述怀应制大君忘自我,应运居紫宸。

      揖让期明辟,讴歌且顺人。

      轩宫帝图盛,皇极礼容申。

      南面朝万国,东堂会百神。

      云陛旗常满,天庭玉帛陈。

      钟石和睿思,雷雨被深仁。   承平信娱乐,王业本艰辛。

      愿罢瑶池宴,来观农扈春。

      卑宫昭夏德,尊老睦尧亲。

      微臣敢拜手,歌舞颂维新。

      酬田逸人游岩见寻不遇题隐居里壁游人献书去,薄暮返灵台。   传道寻仙友,青囊卖卜来。

      闻莺忽相访,题凤久裴回。

      石髓空盈握,金经秘不开。

      还疑缝掖子,复似洛阳才。

      白帝城怀古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

      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

      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

      古木生云际,孤帆出雾中。   川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

      岘山怀古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

      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   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

      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

      宿空舲峡青树村浦的的明月水,啾啾寒夜猿。

      客思浩方乱,洲浦寂无喧。

      忆作千金子,宁知九逝魂。

      虚闻事朱阙,结绶骛华轩。

      委别高堂爱,窥觎明主恩。

      今成转蓬去,叹息复何言。   宿襄河驿浦沿流辞北渚,结缆宿南洲。

      合岸昏初夕,回塘暗不流。

      卧闻塞鸿断,坐听峡猿愁。   沙浦明如月,汀葭晦若秋。

      不及能鸣雁,徒思海上鸥。   天河殊未晓,沧海信悠悠。

      赠严仓曹乞推命录少学纵横术,游楚复游燕。

      栖遑长委命,富贵未知天。

      闻道沈冥客,青囊有秘篇。

      九宫探万象,三算极重玄。

      愿奉唐生诀,将知跃马牛。

      非同墨翟问,空滞杀龙川。   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忽闻天上将,关塞重横行。

      始返楼兰国,还向朔方城。

      黄金装战马,白羽集神兵。

      垦月开天阵,山川列地营。

      晚风吹画角,春色耀飞旌。

      宁知班定远,犹是一书生。

      江上暂别萧四刘三旋欣接遇昨夜沧江别,言乖天汉游。

      宁期此相遇,尚接武陵洲。

      结绶还逢育,衔杯且对刘。   波潭一弥弥,临望几悠悠。   山水丹青杂,烟云紫翠浮。

      终愧神仙友,来接野人舟。

      秋日遇荆州府崔兵曹使宴若失尊卑位隔,荣贱途分,使卿士大夫,倚轩裳而傲物;山栖木食,负林壑而骄人。未有能屈富贵于沉冥,杂薜萝于簪笏。天人坐契,相从云雾之游;风雨不疲,高纵琴樽之赏。崔兵曹紫庭公胄,青云贵人,以钟鼎不足以致奇才,烟霞可以交名士。皇华昭国,怀凤綍而高寻。

      白桂追游,邀兔罝而下顾。大矣哉!生平未识,一见而交道遂存。此日披怀,千载之风期坐合。支道林之雅论,妙理沉微;崔子玉之雄才,斯文未丧。属乎金龙掌气,石雁惊秋。天泬寥而烟日无光,野寂寞而山川变色。芸其黄矣,悲白露于苍葭;木叶落兮,惨红霞霜于绿野。

      尔其高兴洽,芳酒阑。顿羲和而不留,顾华堂而欲晚。长歌何托,思传稽古之文。爰命小人,率记当时之事。人探一字,六韵成篇。

      輶轩凤皇使,林薮鹖鸡冠。

      江湖一相许,云雾坐交欢。

      兴尽崔亭伯,言忘释道安。

      林光稍欲暮,岁物已将阑。

      古树苍烟断,虚亭白露寒。   瑶琴山水曲,今日为君弹。

      卧病家园世上无名子,人间岁月赊。

      纵横策已弃,寂寞道为家。

      卧病谁能问,闲居空物华。

      犹忆灵台友,栖真隐太霞。

      还丹奔日御,却老饵云芽。

      宁知白社客,不厌青门瓜。   于长史山池三日曲水宴摘兰藉芳月,袚宴坐回汀。

      泛滟清流满,葳蕤白芷生。

      金弦挥赵瑟,玉指弄秦筝。

      岩榭风光媚,郊园春树平。

      烟灰飞御道,罗绮照昆明。

      日落红尘合,车马乱纵横。   合州津口别舍弟至东阳峡步趁不及镜然有忆作以示之江潭共为客,洲浦独迷津。

      思积芳庭树,心断白眉人。

      同衾成楚越,别鸟类胡秦。

      林岸随天转,云峰逐望新。

      遥遥终不见,默默坐含颦。

      念别疑三月,经游未一旬。

      孤舟多逸兴,谁共尔为邻。

      万州晓发放舟乘涨还寄蜀中亲朋空蒙岩雨霁,烂底晓云归。

      啸旅乘明发,奔桡骛断矶。

      苍茫林岫转,络绎涨涛飞。

      远岸孤烟出,遥峰曙日微。

      前瞻未能眴,坐望已相依。

      曲直多今古,经过失是非。   还期方浩浩,征思日騑騑。

      寄谢千金子,江海事多违。

      入峭峡安居溪伐木溪源幽邃林岭相映有奇致焉肃徒歌伐木,骛楫漾轻舟。

      靡迤随回水,潺湲溯浅流。   烟沙分两岸,露岛夹双洲。

      古树连云密,交峰入浪浮。

      岩潭相映媚,溪谷屡环周。

      路迥光逾逼,山深兴转幽。   麕鼯寒思晚,猿鸟暮声秋。

      誓息兰台策,将从桂树游。   因书谢亲爱,千岁觅蓬丘。

      入东阳峡与李明府舟前后不相及东岩初解缆,南浦遂离群。   出没同洲岛,沿洄异渚濆。

      风烟犹可望,歌笑浩难闻。

      路转青山合,峰回白日曛。

      奔涛上漫漫,积水下澐澐。   倏忽犹疑及,差池复两分。

      离离间远树,蔼蔼没遥氛。

      地上巴陵道,星连牛斗文。

      孤狖啼寒月,哀鸿叫断云。

      仙舟不可见,摇思坐氛氲。   同旻上人伤寿安傅少府生涯良浩浩,天命固谆谆。   闻道神仙尉,怀德遂为邻。

      畴昔逢尧日,衣冠仕汉辰。

      交游纷若凤,词翰宛如麟。

      太息劳黄绶,长思谒紫宸。

      金兰徒有契,玉树已埋尘。

      把臂虽无托,平生固亦亲。

      援琴一流涕,旧馆几沾巾。

      杳杳泉中夜,悠悠世上春。

      幽明长隔此,歌哭为何人。

      南山家园林木交映盛夏五月幽然清凉独坐思远率成十韵寂寥守寒巷,幽独卧空林。

      松竹生虚白,阶庭横古今。

      郁蒸炎夏晚,栋宇閟清阴。

      轩窗交紫霭,檐户对苍岑。   凤蕴仙人箓,鸾歌素女琴。   忘机委人代,闭牖察天心。

      蛱蝶怜红药,蜻蜓爱碧浔。

      坐观万象化,方见百年侵。   扰扰将何息,青青长苦吟。   愿随白云驾,龙鹤相招寻。

      还至张掖古城闻东军告捷赠韦五虚己孟秋首归路,仲月旅边亭。

      闻道兰山战,相邀在井陉。

      屡斗关月满,三捷虏云平。   汉军追北地,胡骑走南庭。

      君为幕中士,畴昔好言兵。   白虎锋应出,青龙阵几成。

      披图见丞相,按节入咸京。

      宁知玉门道,翻作陇西行。

      北海朱旄落,东归白露生。   纵横未得意,寂寞寡相迎。

      负剑空叹息,苍茫登古城。

      题祀山烽树赠乔十二侍御汉庭荣巧宦,云阁薄边功。

      可怜骢马使,白首为谁雄。

      初八峡苦风寄故乡亲友故乡今日友,欢会坐应同。   宁知巴峡路,辛苦石尤风。

      题田洗马游岩桔槔望苑长为客,商山遂不归。

      谁怜北陵井,未息汉阴机。

      古意题徐令壁白云苍梧来,氛氲万里色。

      闻君太平世,栖泊灵台侧。   赠别冀侍御崔司议并序朝延欢娱,山林幽痗。思魏阙魂已九飞,饮岷江情复三乐。进不忘匡救于国,退不惭无闷在林。冀侍御、崔司议至公至平,许我以语默于是矣。夫达则以公济天下,穷则以大道理身。嗟乎,子昂岂敢负古人哉!蜀国酒醨,无以娱客,至于挟清瑟,登高山,白云在天,清江涵月,可以散孤愤,可以游太清,一世之逸人,寄千里之道友,吾欲不谢于崔冀二公矣。所恨酒未醒,琴方清。

      王事靡盬,驿骑遄速。不尽平原十日之次,又谢叔度累日之欢。

      云山悠悠,叹不及也。载想房陆毕子为轩冕之人,知蜀山有云,巴水可兴。暌阙良会,我心惄然。请以此酣,寄谢诸子,为巴山别引也。   有道君匡国,无闷余在林。

      白云峨眉上,岁晚来相寻。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见岁时杂咏暮春嘉月,上巳芳辰。群公禊饮,于洛之滨。

      奕奕车骑,聚粲都人。连帷竞野,袨服缛津。

      青郊树密,翠渚萍新。今我不乐,含意[]申。

作者:陈子昂

寒花葬志

  •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艹热〕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余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作者:归有光

不真空论

  • 《不真空论》和《物不迁论》是东晋僧人僧肇的两篇佛教哲学论文,《神灭论》是南北朝南梁儒家学者范缜的无神论作品。这三篇均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名篇,颇有代表性。

      僧肇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生于晋孝武帝太元九年公元384年,卒于晋安帝义熙十年公元414年。精于老庄及佛经,年将20即为关中名僧,后拜鸠摩罗什为师,协助译经,成为罗什的高足,他的文章得到罗什和慧远的称赞,是年青的佛学哲学家。他的佛教哲学论文《般若无知论》《不真空论》、《物不迁论》、《涅槃无名论》四篇总编为《肇论》。现存《肇论》注疏有晋惠达《肇论疏》、唐元康《肇论疏》、元文才《肇论新疏》等。《不真空论》和《物不迁论》收集在当代学者任继愈《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一书附录中,井有今译可参阅。

      《不真空论》讨论世界的存在问题,其主要论点是说一切人和事物都生灭无常,缘会则生,缘了则灭,所以都是虚幻的不真实的,所谓“不真空”即是说世界不真实故空。但事物的现象还是存在的,不过是假有而已。《物不迁论》讨论世界的运动问题,它认为事物的流转变化是假象,其本质是不动的,过去的事物只存在于过去,现在的事物只存在于现在,“故曰静而非动”,“不迁”就是不动。它只肯定事物变化的间断性而否定其连续性。以上两篇是对当时佛学理论讨论的总结。  范缜字子真,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约生于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卒于梁武帝天监十四年公元515年。范缜经历齐梁两代,在南齐时曾与竟陵王萧子良辩论因果问题,并退而写出《神灭论》。该论是在梁武帝时正式发表全文载《弘明集》,梁武帝指使曹思文等64人围攻范缤而不能屈。《神灭论》针对当时佛教神不灭而发,讨论形神关系,认为人的精神离不开形体,“形神相即”,“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与神不是两个东西;合在一起,“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两者是质用一体的,精神依于形体,好比刀的锋利离不开刀刃一样;所以人死之后灵魂是不存在的。范缜建立了唯物的形神一元论,成为形神关系学说史上的一座理论高峰。可参看任继愈《关于《神灭论》》附今译,载《汉唐佛教思想论集。附录》和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魏晋南北朝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

作者:僧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