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生作文 学门教育

查词语

南锣鼓巷

拼音:

拼音:

注 音:

繁体字:

基本解释

南锣鼓巷是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的一条胡同,全长786米,南北走向,北抵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位于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中。南锣鼓巷始建于元代,曾名罗锅巷,清朝乾隆15年(1750年)绘制的《京城全图》改称为南锣鼓巷。南锣鼓巷是中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2002年以后,南锣鼓巷陆续有很多酒吧开张,成为新兴的北京酒吧街。

南锣鼓巷 - 简介

南锣鼓巷始建于元朝,是北京东城区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南锣鼓巷街道仍保持着元大都街巷、胡同的规划,其南口在地安门东大街,北口在鼓楼大街。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各有八条对称的胡同,整齐地排列在两侧,从外形看犹如一条蜈蚣,所以又名“蜈蚣街”,是北京市重点保护的四合院街道。

从南至北,东侧的八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

西侧的八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

南锣鼓巷 - 名称由来

源自锣鼓商

南锣鼓巷之名,一说此地多为锣鼓商,又地处北锣鼓巷之南而得名。

源自锣锅巷

另一说是以平民命名的锣锅巷即今锣鼓巷。明《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就将此处称为锣锅巷。关于这一名称的由来也有两种说法:一认为有驼背者住此,巷以人名;一认为此巷路面中间高,两端低,形如锣锅。后清乾隆十年京城全图,将“锣锅”改为“锣鼓”。

民国后一直沿称锣鼓巷。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辉煌街,后恢复原名。

南锣鼓巷 - 特点

锣鼓巷始建于元朝。元大都规划设计时仍延续了唐朝时的里坊制,全城分为50坊,坊与坊之间是宽阔平直的街巷,犹如棋盘。现在的南锣鼓巷街区北边是鼓楼东大街,南边是地安门东大街,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东边是交道口南大街。由这4条街围合的这块长方形地块,正是元大都的两个坊。以南锣鼓巷为界,东面是“昭回坊”。西边是“靖恭坊”,南锣鼓巷是两坊间的分界巷。

明代将北京内城分为28坊,将“昭回”“靖恭”二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南锣鼓巷的位置正是该坊的南北中心线。

自清初至三四十年代,满族镶黄旗户在此处居住,逐渐发展出十几条胡同。其中既有大户世家,也有不少小户市民,居民逐渐稠密。南锣鼓巷内的小商号也发展起来,有粮店、菜店、油盐店、猪肉铺、羊肉铺、切面铺、蒸锅铺、炸货屋子(制作焦圈、油炸鬼)、小酒铺、饽饽铺、豆腐房、煤铺、井窝子、砖瓦麻刀铺、席箔铺、棚铺、黑白铁铺、喜轿铺、杠房、医馆、药铺、裱糊铺、理发铺、成衣铺、绱鞋铺、绒线铺、文具店、茶馆、当铺等。

元大都里坊构造在8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早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锣鼓巷地区却还极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

从2002年开始,许多酒吧开始出现在南锣鼓巷。到2003年左右,南锣鼓巷的酒吧和其他小店已经增至七八十家,并成为继三里屯、什刹海之后,北京又一条酒吧街。这些在四合院的基础上简单装修的酒吧和特色小店虽然揉进了各种不同的时尚元素,但基本还保持着原来的格局和北京胡同的特色。

2003年后,南锣鼓巷成为许多时尚杂志报道的热点,不少电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许多国外旅行者把其列为在北京的必游景点。

南锣鼓巷 - 历史遗迹

僧王府

僧王府是清代僧格林沁的王府。原僧王府规模很大,前门在炒豆胡同,后门在板厂胡同,纵跨两个胡同。王府分中、东、西三路,各有四进。其中东路除正院外,还有东院四进,组成一个很大的建筑群。

民国后,府第被亲王的后代逐渐拍卖,被分成了许多院落。现今(2009年)炒豆胡同71号至77号(单号),板厂胡同30号至34号(双号),都是原王府的范围。

炒豆胡同西口,是僧格林沁家的祠堂,也是一组很大的建筑。祠堂和王府建在一条胡同,在清朝是不多见的,1980年被改建为“侣松园宾馆”。

凤山宅第

东棉花胡同15号院原为清末将军凤山宅第的部分院落。此院内尚存一独具特点的拱形门,拱门高约4米,宽约2.5米,整个拱门上的砖雕布局严谨、凹凸得当。拱门左右两侧为民国式的拱卷窗平房建筑。

婉容婚前住所

婉容婚前旧居位于帽儿胡同35号(原为花园)、37号(原为居住区)院。

茅盾故居

茅盾故居座落在后圆恩寺胡同13号。院中矗立着茅盾的半身塑像。茅盾于1974年至1981年在这个小院度过了他最后七年的岁月。

万庆当铺

万庆当铺始建于清末,是清末京城五大当铺之一。万庆当铺店主人是旗人,当时掌管着大清皇家金库,住在南锣鼓巷西侧的蓑衣胡同8-14号。

勒云鹏旧宅

东棉花胡同和北兵马司胡同之间西部的一部分原是段祺瑞政府陆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靳云鹏的旧宅。现为中央戏剧学院使用。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