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ǚ xìn sī shùn

履信思顺

  • 拼 音:lǚ xìn sī shùn
  • 出处:《周易·系辞》:“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履信思顺的意思:笃守信用,思念和顺。
  • 典故出处

    《周易·系辞》:“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笃守信用,思念和顺。
    成语举例: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后主传》:“履信思顺,以享左右无疆之休。”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 详细解释
    履信思顺是由《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中的“履信思忠”演变而来。其中,“履信”指的是守信用、遵守承诺;“思忠”指的是思维敏捷、行为合理。履信思顺的意思是,遵守诺言,思维敏捷,行为合理,表达了一个人应该守信用、思维敏捷、行为合理的道德准则。
  • 使用场景
    履信思顺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言行一致,守信守诺,思维敏捷,行为合理的情况。也可以用于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守信守诺、思维敏捷、行为合理的良好品质。
  • 故事起源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言行。其中的“履信思忠”是描述齐国大夫子产的故事,他是一个守信守诺、思维敏捷、行为合理的人。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演变成了成语“履信思顺”。
  • 成语结构
    主语 + 履信 + 思顺
  • 例句
    1. 他一直履信思顺,从不食言。2. 这个团队履信思顺,工作效率非常高。3. 学生们应该履信思顺,守信守诺。
  • 记忆技巧
    可以将“履信思顺”拆分为“履信”和“思顺”两个部分进行记忆。履信可以联想为“履行诺言”,思顺可以联想为“思维敏捷、行为合理”。通过将成语拆分为两个部分,有助于记忆和理解其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履信思顺相关的成语,如“言而有信”、“守株待兔”等。同时,也可以了解相关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如守信用、言行一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是个很守信用的孩子,他履信思顺,从不说谎。2. 小学生:我们应该履信思顺,按时完成作业,不拖延。3. 中学生:作为学生会的一员,我一定会履信思顺,为同学们争取权益。4. 高中生:在考试中,履信思顺是非常重要的,不能作弊。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