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百家姓
山东德州全氏支谱六卷,清·金俊书等修,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宝默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鄞县全氏世谱,清·董秉纯撰,清嘉庆九年(180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鄞县全氏世谱,清·董秉纯撰,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北京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
浙江鄞县鄞桓溪全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全翼凤、全孙嘉等纂修,1931年木刻活字印六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萧山全氏家谱,全光泉纂,1995年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档案馆。
全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人口约四十四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027%左右。
全氏先人在汉朝时期主要落籍于浙江钱塘地区,是当地的望族,后繁衍到东吴时期,便已经遍布了吴地(今江浙地区)。之后到了唐朝时期,部分全燮后裔朝鲜全氏族人回返祖国,大大增加了全氏一族。到了元、明、清诸朝时期,维吾尔族乞台萨理一族,蒙古族杭噶坦氏、布古鲁特氏、布忽纳惕氏、以及满清“黄金家族”爱新觉罗·济尔哈朗一族中又有多人改汉姓为全氏,使全氏真正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大家族。
今广东省的湛江市,河北省的邯郸市、高碑店市、迁安市、蠡县,浙江省的衢州市、温州市、嘉兴市平湖县、绍兴市、龙泉市,山东省的临沂市、济宁市,广西省的桂林市全州县、灵川县、贺州市、柳州市、贵港市桂平县、兴业县、平南县,黑龙江省的大庆市、齐齐哈尔市,天津市,上海市,北京市,安徽省的宿州市、芜湖市、江西省的金溪县、南昌市、抚州市、高安县,江苏省的赣榆县、高邮县、扬州市、盐城市、徐州市、苏州市吴江区、镇江市句容县,湖南省的汉寿县、衡阳市衡南县茅市镇、醴陵市、怀化市沅陵县、张家界市永定区、桑植县、慈利县、永州市、龙山县、常德市汉寿县,内蒙古自治区的包头市、五原县,贵州省的安顺市西秀区、遵义市,青海省的湟中县,云南省的昭通市,广东省的广州市、湛江市廉江县、德庆市、化州市,河南省的息县、淅川县、南阳市、开封市、漯河市,湖北省的大冶市、阳新县、宜昌市、武夷山市、通山县、南漳县、武汉市邓南县、汉南区、恩施市、钟祥市、襄樊市襄阳区,陕西省的洋县,四川省的资阳市、营山县、乐至县、蓬溪县、渠县、凉山州,海南省三亚市、万宁县,甘肃省的通谓市,辽宁省的朝阳市,重庆市的潼南县、开县、黔江区,河北省的唐山市,福建省的福州市、福建宁德福安市,宁夏回族自治区,吉林省的通辽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均有全氏族人分布。
四川省的成都市郫县也有全氏族人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