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生作文 学门教育

查汉字

má,mā

  • 拼音:ma
  • 注音:ㄇㄚˊ,ㄇㄚ
  • 部首笔画:11
  • 总笔画:11
  • 汉字结构:半包围结构
  • 简体部首:
  • 造字法:会意
  • 五笔86:YSSI
  • 五笔98:OSSI
  • 五行:
  • Unicode:U+9EBB
  • 四角号码:00294
  • 仓颉输入法:IJCC
  • GBK编码:
  • 规范汉字编号:2379
麻字拼音(带声调)
má,mā}
麻字笔顺
捺横撇横竖撇捺横竖撇捺
麻组词
把麻 白麻 蓖麻 剥麻 蚕麻 草麻 赤麻 大麻 稻麻 刀麻 发麻 告麻 告麻 葛麻 葛麻 固麻 汉麻 禾麻 黑麻 胡麻 花麻 缉麻 积麻 笺麻 剑麻 降麻 蕉麻 苴麻 局麻 剌麻 灵麻 麻托 麻阳 麻鸭 麻瓜 麻醉 麻子 麻椎 麻苎 麻纻 麻粥 麻制 麻纸 麻脂 麻疹 麻杖 麻扎 麻渣 麻油 麻蝇
与麻相关的成语
陈谷子烂芝麻 愁绪如麻 顶针续麻 骨软筋麻 黄麻紫书 黄麻紫泥 快刀斩乱麻 快刀斩麻 快刀断乱麻 麻痹大意 麻木不仁 麻姑献寿 麻痺不仁 麻雀虽小,肝胆俱全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麻痹不仁 密密麻麻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蓬赖麻直 蓬生麻中
基本解释

má   ㄇㄚˊ ◎ 草本植物,种类很多,有“大麻”、“苎麻”、“苘麻”、“亚麻”等。茎皮纤维通常亦称“麻”,可制绳索、织布:麻布。麻衣。麻袋。麻绳。麻纺。 ◎ 指“芝麻”:麻酱。麻油。 ◎ 像腿、臂被压后的那种不舒服的感觉:脚麻了。 ◎ 感觉不灵,或丧失感觉,引申为思想不敏锐:麻痹。麻醉。麻木不仁。 ◎ 面部痘瘢,引申指物体表面粗糙:麻子。 ◎ 带细碎斑点的:麻雀。麻蝇。 ◎ 喻纷乱:麻乱。麻沸。 ◎ 姓。

英文翻译

hemp   pocked   rough   sesame   tingle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mā 另见 má 词性变化 má  〈名〉 (1) 麻的茎皮纤维 [hemp fiber] 不续其麻,市也婆娑。——《诗·陈风·东门之枌》 (2) 又如:麻搭(一种在长杆顶端缚扎散麻蘸吸泥水灭火的工具);麻核桃(用麻结成球结);麻槌(旧时刑具,用麻绞扎而成的带疙瘩短鞭);麻屣鹑衣(麻鞋破衣) (3) 古代丧服中的麻带 [rope made of hemp,flax,jute,etc.]。如:麻绖(服丧时系在头部或腰部的麻带) (4) 麻布丧服,亲属死后穿的白色麻布衣服 [mouring apparel] 麻不加于采。——《礼记·杂记下》 (5) 又如:披麻戴孝;麻衣(孝服);麻裙(服丧时穿的麻布裙) (6) 代指唐宋时的诏书 [imperial edict],因为是用黄、白麻纸写的,故名 三麻九制笔如神。——刘克庄《内翰洪公舜俞哀》 (7) 又如:麻命(任命的诏书);麻词(麻辞。任命宰相的诏书);麻尾(诏书结尾) (8) 芝麻 [sesame]。如:麻团;麻油;麻酱;麻酥糖(用芝麻、米粉和糖制成的食品) (9) 中医对麻疹的简称 [measles]。如:麻出红肿;麻毒陷肺;麻毒入营 (10) 麻醉 [anaesthesia]。如:麻肺汤(一种有麻醉作用的汤药);麻沸散(汉末华佗研制的一种麻醉药);麻针;麻药 (11) 脸部皮肤的痘瘢,俗称麻子脸 [pockmarks] 南京柳麻子,黧黑,满面疤。——《柳敬亭说书》 (12) 又如:麻皮(麻子脸皮) ◎ má  〈形〉 (1) 形容众多,混乱 [numerous;confusion;chaos] 麻麻胡子红脸蛋。——王老九《张老汉卖余粮》 (2) 又如:麻麻(浓密的样子);麻乱(纷乱);麻列(比喻众多) (3) 表面粗糙的、凹凸不平的 [coarse;rough]。如:这种纸一面光,一面麻 (4) 带细碎斑点的 [spotty;pitty]。如:麻雀;麻点(细碎的斑点);麻灰色(灰色中带麻点) ◎ má  〈动〉 (1) 穿丧服 [wear mourning apparel] 麻者不绅。——《礼记·杂记》 (2) 麻木 走的我这两腿酸麻。——秦简夫《孝义士赵礼让肥》 (3) 又:感觉神经受压迫,暂失知觉 [numbness]。如:麻辣(麻木);麻酥(麻木无力);麻做一团(全身麻木,没有知觉);麻痹 (4) 姓

汉语字典

[①][má][《廣韻》莫霞切,平麻,明。]亦作“痲1”。亦作“蔴1”。(1)麻类植物的总名,有大麻、亚麻、苧麻等。古代专指大麻。茎皮纤维长而坚韧,可供纺织等。(2)指麻的茎皮纤维。(3)古代丧服中的麻带。(4)芝麻。古代五谷之一。(5)唐宋时诏书用黄、白麻纸书写,故用为诏书的代称。(6)形容众多,纷乱。(7)面部因患天花或水痘留下的瘢痕。(8)表面不平,不光滑。(9)指带细碎斑点的。(10)麻味。(11)感觉麻木。(12)以药物使人失去知觉。(13)方言。蒙骗;欺哄。(14)方言。大(胆),壮(胆)。(15)古地名。在今安徽省砀山县东北。(16)古地名。在湖北省嘉鱼县境内。(17)姓。春秋齐有大夫麻婴。见《左传·襄公二十八年》。[②][mā]见“麻2麻雨”、“麻2麻亮”。

音韵参考

[上古音]:歌部明母,meai[广 韵]:莫霞切,下平9麻,má,假開二平麻明[平水韵]:下平六麻[粤 语]:maa4[闽南语]:ba5,ma5,moa5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亥集下】【麻字部】 麻;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1515第01【唐韻】【集韻】莫遐切【韻會】【正韻】謨加切,𠀤音蟆。【玉篇】枲屬也。皮績爲布,子可食。【爾雅·釋草】枲麻。【疏】麻,一名枲。禹貢靑州云:厥貢岱畎絲枲是也。【禮·內則】女子執麻枲學女事,以共衣服。 又大麻有實者名苴,無實者名枲。【本草】雄者名枲麻,牡麻,雌者爲苴麻,茡麻。 又蕁麻。蕁本作䕭。見【本草圖經】。 又【詩·豳風】禾麻菽麥。【禮·月令】食麻與犬。【黃帝素問】麻麥稷黍豆,爲五穀。【正字通】麻,卽油麻。 又胡麻。【爾雅翼】胡麻,一名巨勝。【正字通】言其大而勝,卽今黑芝麻也。 又疏麻。【楚辭·九歌】折疏麻兮瑤華。【註】疏麻,神麻也。 又升麻、天麻,皆藥名。 又樂器。鼗鼓名。【爾雅·釋樂】大鼗謂之麻,小者謂之料。【註】麻者,音槪而長也。 又固麻。【南史·百濟傳】百濟國號王所都城曰固麻,邑曰簷魯,如中國言郡縣也。又【山海經】有壽麻國。 又地名。【左傳·成十三年】晉師及秦師戰于麻隧。【註】秦地。又【後漢·蓋延傳】南伐劉永,進取麻鄕。【註】麻鄕,縣名。 又姓。【風俗通】齊大夫麻嬰之後,漢麻達,註論語。 又朝廷綸命曰麻。【翰林志】唐中書,用黃白二麻爲綸命,其後翰林專掌白麻,中書獨用黃麻。 又【韻補】叶謨婆切。【詩·齊風】東門之池,可以漚麻。彼美淑姬,可與晤歌。 又叶眉波切,音摩。【潘岳·河陽詩】曲蓬何以直,託身依叢麻。黔黎竟何常,政在成民和。 【六書正譌】从𣏟,音派,麻片也。从广人在屋下,治麻之意。俗作麻,从木,非。
字源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