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生作文 学门教育

查汉字

zhè

  • 拼音:zhe
  • 注音:ㄓㄜˋ
  • 部首笔画:4
  • 总笔画:9
  •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 简体部首:
  • 造字法:形声
  • 五笔86:SDG
  • 五笔98:SDG
  • 五行:
  • Unicode:U+67D8
  • 四角号码:41962
  • 仓颉输入法:DMR
  • GBK编码:
  • 规范汉字编号:4142
柘字拼音(带声调)
zhè}
柘字笔顺
横竖撇捺横撇竖折横
柘组词
白柘 甘柘 甘柘 干柘 干柘 屈柘 桑柘 檀柘 柘枝 柘叶 柘砚 柘袖 柘舞 柘丝 柘桑 柘桥 柘袍 柘浆 柘火 柘黄 柘花 柘舘 柘馆 柘弓 柘冈 柘弹 柘杵 柘蚕 柘杓 贞柘 诸柘 掘柘枝 掘柘词 柘枝引 柘枝舞 柘枝娘 柘枝妓 柘枝鼓 柘枝队 柘枝颠 柘枝词 柘燧火 柘黄衫 柘黄袍 柘枝花帽
与柘相关的成语
基本解释

zhè   ㄓㄜˋ ◎ 落叶灌木或乔木,树皮有长刺,叶卵形,可以喂蚕,皮可以染黄色,木材质坚而致密,是贵重的木料:柘黄。柘蚕。柘丝。 ◎ 古同“蔗”,甘蔗。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zhè  〈名〉 (1) 柘树 [three-bristle cudrania]。落叶灌木或乔木,树皮灰褐色,有长刺,叶子卵形或椭圆形,花小,排列成头状花序,果实球形。叶子可以喂蚕,木材中心为黄色,质坚而致密,是贵重的木料 (2) 唐教坊舞曲《柘枝舞》的省称 [Zhe-Zhi dance] 柘因零落难重舞,莲为单开不并头。——《警世通言》 (3) 又如:柘袖(柘枝舞者的衣袖);柘舞(柘枝。即柘枝舞);柘枝花帽(舞柘枝时所带的帽子) (4) 通“蔗”。甘蔗[sugarcane] 有柘浆些。——《楚辞·招魂》。王夫之云:“柘,与蔗通。” 泰尊柘浆析朝酲。——《汉书·礼乐志》 诸柘巴苴。——司马相如《子虚赋》 (5) 注:“诸柘,甘蔗也。”

汉语字典

[①][zhè][《廣韻》之夜切,去禡,章。]亦作“樜1”。(1)木名。桑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子卵形或椭圆形,头状花序,果实球形。叶可喂蚕,木质密致坚韧,是贵重的木料,木汁能染赤黄色。(2)指柘叶。(3)唐教坊舞曲《柘枝舞》的省称。(4)通“蔗”。甘蔗。参见“柘漿”。(5)姓。春秋有越大夫柘稽。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音韵参考

[上古音]:铎部照三母,tjyak[广 韵]:之夜切,去40禡,zhè,假開三去麻章[平水韵]:去声二十二禡[国 语]:zhè[粤 语]:ze3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辰集中】【木字部】 柘; 康熙笔画:9; 页码:页519第09【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之夜切,音蔗。【說文】桑屬。【蠶書】柘葉飼蠶爲絲,中琴瑟絃,淸響勝凡絲。 又【周禮·考工記】弓人取幹之道,柘爲上。 又【禮·投壷】矢以柘若棘,毋去其皮。 又【本草】其本染黃赤色,謂之柘黃,天子服。 又【崔豹·古今註】桑實曰葚,柘實曰佳。 又奴柘。【本草·陳藏器曰】似柘,節有刺,冬不彫。 又【南方草木狀】諸柘,一曰甘蔗。【宋玉·招䰟】胹龞炮羔,有柘漿些。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屬淮陽郡。 又山名。【山海經】松山之北有柘山。 又姓。【統譜】春秋柘稽,漢柘溫舒。 又【唐韻古音】之怒切。【詩·大雅】攘之剔之,其檿其柘。帝遷明德,串夷載路。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