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生作文 学门教育

查汉字

  • 拼音:xi
  • 注音:ㄒㄧ
  • 部首笔画:4
  • 总笔画:14
  • 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 简体部首:
  • 造字法:形声
  • 五笔86:AHKO
  • 五笔98:AHKO
  • 五行:
  • Unicode:U+7199
  • 四角号码:77331
  • 仓颉输入法:SUF
  • GBK编码:
  • 规范汉字编号:3075
熙字拼音(带声调)
xī}
熙字笔顺
横竖竖折横竖折折横折捺捺捺捺
熙组词
昌熙 醇熙 淳熙 春熙 纯熙 丰熙 辅熙 阜熙 光熙 鸿熙 辑熙 缉熙 骄熙 康熙 林熙 木熙 洽熙 荣熙 绍熙 恬熙 熙政 熙蒸 熙载 熙运 熙育 熙游 熙雍 熙乂 熙恞 熙怡 熙曜 熙阳 熙焰 熙颜 熙笑 熙熙 熙恬 熙天 熙泰 熙事 熙盛 熙柔 熙攘 熙洽 熙平 熙穆 熙明 熙茂 熙隆 熙景
与熙相关的成语
民熙物阜 攘往熙来 攘攘熙熙 攘来熙往 熙来攘往 熙熙攘攘 熙熙壤壤 重熙累洽
基本解释

xī   ㄒㄧˉ ◎ 光明。 ◎ 兴起,兴盛。 ◎ 和乐:熙怡。熙笑。 ◎ 古同“禧”,福,吉祥。 ◎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喧闹纷杂的样子。 ◎ 古同“嬉”,嬉戏。

英文翻译

bright   prosperous   sunny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熈、煕 xī  〈动〉 (1) (形声,本义:曝晒;晒太阳) (2) 同本义 [dry in the sun] 熙,燥也。——《说文》 仰熙丹崖,俯澡绿水。——《文选·卢谌·赠刘琨》 (3) 振兴;兴起 [develop vigorously;cause to prosper] 允厘百工,庶绩咸熙。——《书·尧典》 (4) 又如:熙朝(使朝廷兴隆);熙隆(兴盛,盛隆);熙国(振兴国家) (5) 通“嬉”。嬉戏 [play]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含哺而熙,鼓腹而游。——《庄子·马蹄》 臣不敢以死为熙。——《淮南子·人间》 (6) 又如:熙游(游乐;游戏) ?词性变化 xī  〈形〉 (1) 光明、明亮 [bright] 熙,光也。——《尔雅》 于缉熙敬止。——《礼记·缁衣》。注:“缉熙皆明也。”大学注:“缉熙,光明也。” 缉熙单厥心。——《国语·周语》。注:“熙,光也。” 呜呼圣皇及圣相,相与煊赫流淳熙。——李商隐《韩碑》 (2) 又如:熙皞(熙熙皞皞。光明祥和);熙天(明朗的天空);熙光(辉耀);熙焰(烈焰) (3) 兴盛 [prosperous] 熙朝之佚事,即衰世之危端。——王世贞《艺苑卮言》 (4) 又如:熙盛(兴隆);熙朝(兴盛的朝代) (5) 和悦 [kindly;amiable] 熙熙兮共乐人之臧也。——《荀子·儒效》。注::和乐之貌。” (6) 又如:熙怡(和悦的样子);熙治(清明和乐的时代);熙笑(和悦地笑着) (7) 通“禧”。幸福;吉祥 [happy;lucky;auspicious] 忽乘青玄,熙事备成。 双桥镇上依然满眼熙和太平之盛。—— 茅盾《子夜》 (8) 又如:熙恬(愉快安静);熙然(和乐的样子) (9) 和暖;暖和[warm] 群山霭遐瞩,绿野布熙阳。——韦应物《扈亭西陂燕赏》 (10) 又如:熙阳(温暖的阳光)

汉语字典

[①][xī][《廣韻》許其切,平之,曉。]亦作“焈1”。亦作“煕1”。亦作“熈1”。(1)光明;明亮。(2)兴盛;兴起。(3)和乐;和悦。(4)晒;照射。(5)通“嬉”。嬉戏。(6)通“禧”。吉祥。参见“熙事”。(7)叹词。(8)姓。帝喾时有熙氏。见《通志·氏族四》。[②][yí][《集韻》盈之切,平之,以。]亦作“煕2”。亦作“熈2”。用于人名。

音韵参考

[广 韵]:許其切,上平7之,xī,止開三平之曉[平水韵]:上平四支[粤 语]:hei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巳集中】【火字部】 熙; 康熙笔画:13; 页码:页680第10〔古文〕焈【唐韻】許其切【集韻】【韻會】虛其切【正韻】虛宜切,𠀤音僖。【爾雅·釋詁】緝熙,光也。【詩·大雅】於緝熙敬止。 又【爾雅·釋詁】熙,興也。【詩·周頌】時純熙矣。【朱傳】亦光也。 又【周語】熙,廣也。【書·堯典】庶績咸熙。【舜典】有能奮庸熙帝之載。【史記·吳世家】歌大雅曰:廣哉熙熙乎。 又【廣韻】和也。【老子·道德經】衆人熙熙。 又【說文】燥也。 又人名。【左傳·昭二十九年】少皥氏有四叔:曰重曰該曰修曰熙,實能金木及水。 又【韻會】州名。土蕃地。宋置熙州。 又【正韻】與禧同。【前漢·禮樂志】熙事備成。【註】師古曰:福熙之事也。 又與嬉通。【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出咸陽熙邯鄲。【註】熙,戲也。 又【淮南子·修務訓】木熙者非眇勁。【註】木熙今之走高竿緣繩者,言其援豐條舞扶疎踴躍紆徐自如也。 又【集韻】盈之切,音飴。【揚子·方言】鬱熙,長也。【註】謂壯大也。 又人名。【左傳·襄八年】鄭公子熙。◎按釋文熙,許其反,徐音怡,二音俱可讀。【六書故】別作𤇴。〇按字彙,《正字通》,熙字音義俱詳十畫熈註。考說文玉篇廣韻,諸書俱作熙,不作熈,則熈當爲俗字。今特將音義備載於此。
字源字形